织针引导结构、织针、编织方法、编织物和手套技术

技术编号:836883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大幅度改变编织机的结构而能够容易且经济的大幅度增加网眼的密度、得到薄的手感良好的编织物的技术。在通过沿着并列多个的各针槽引导织针并使织针往复运动而编织编织物的编织机的织针引导结构中,在各针槽中以单独或者多个重叠的状态配置具有单个或多个钩的织针,由此,使一个针槽具有一体动作的至少两个以上的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机中的织针引导结构、织针、编织方法、编织物和手套
技术介绍
作为编织机的代表例,可以举出在横向编织机中,在针床上形成多个针槽,通过在各针槽中收纳的织针反复运动,而编织编织物。目前,织针在柱体的前端形成一个钩(例如,专利文献I)。该钩内引入织丝形成网眼环(編目>一7°)。一个针槽中收纳一根织针,由此,对一个针槽形成一个环。专利文献I :日本实公昭49-43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编织成的编织物,网眼细的情况多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薄的手感好的的编织品。但是,为了使每单位长度(例如,I英寸)的网眼的数较密,就需要增多每I英寸所收纳的织针数目(gauge针数)。但是,为了收纳较多的织针,就需要较多地设置收纳织针的针槽,在针床上加工针槽用的劳力和时间增多。此外,针槽的数量增加的越多,针槽的间隔越窄,针槽的加工越难。并且,为了决定织针的可动,使用选针装置,但是构成该选针装置的部件的数量,对应着使用的织针的个数而增加。因此,使用的织针的根数越增加,选针装置的部件成本越增加。由于这些理由,增加针数特别是多针数化到20针左右会增加每台编织机的费用。因此,价格性能比降低,难以实现多针数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改变编织机的结构,而能够容易并且经济的大幅度增加网眼的密度,能够得到薄的手感好的编织物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通过沿着多个并列的各针槽引导织针并使其往复运动而编织编织物的织针引导结构中,在各针槽中以单独或者多个重叠的状态配置具有单个或多个钩的织针,由此,使一个针槽具有一体动作的至少两个以上的钩。第二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为第一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在各针槽设置有插座,借助该插座,使以单独或多个重叠的状态配置的所述织针沿着该针槽一体地往复运动。第三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为第二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通过多个所述织针分别与所述插座卡合而使以多个重叠的状态配置的所述织针一体化。第四方式的织针,为在第一方式织针引导结构中使用的织针,包括在前端侧具有多个分支部的柱体,和在所述柱体的各分支部的前端各设置一个的多个钩。第五方式的织针,为编织编织物的编织机中使用的织针,包括在前端侧具有多个分支部的柱体,和在所述柱体的各分支部的前端各设置一个的多个钩。第六方式的编织方法,为通过具有第一到第三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的编织机编织编织物的方法,通过设置于所述各针槽的所述至少两个以上的钩一体地进行相同的编织动作而编织编织物。第七方式的编织物,通过第六方式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第八方式的手套,具有第七方式的编织物。第九方式手套,为通过第六方式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的手套,指尖的编织物按照各针槽的钩的数目以阶梯状扩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使一个针槽具备一体动作的至少两个以上的钩,因此,能够形成与一个针槽所具备的钩的数目相当的数目的网眼。由此,即使不较大改变编织机的结构也能够大幅度增加网眼的数目,能够容易并且经济的得到薄得手感良好的编织物。 根据第二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即使在进行图案编织和复杂形状的编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较大改变编织机的结构而大幅度增加网眼的数目,能够容易并且经济的得到薄的手感良好的编织物。根据第三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将多个织针一体化构成,因此,针的一部分损坏的情况下,只要更换损坏的织针即可,能够经济的进行织针的更换。根据第四方式和第五方式的织针,能够不增加织针的根数,而容易地增加网眼的数量。根据第六方式的编织方法,能够有效编织网眼较小的编织物。根据第七方式的编织物,能够得到网眼较小的编织物,能够制造薄的手感良好的编织品。根据第八方式的手套,作为手套整体网眼较小,因此,能够得到手感良好的手套。根据第九方式的手套,在手套的指尖的编织物根据各针槽的钩的数目以阶梯状扩大,因此,织密度低,织线能够富裕。因此,很容易形成具有沿着指头的圆形的形状,能够得到戴用感觉好的手套。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机的截面的一部分的例子的概略图。图2为表示底盘(carriage)的结构的概略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的构成的图。图4为表示织针引导结构中配置的织针的结构的图。图5为用于说明织针的制造方法的例子的图。图6为表示具有三个钩的织针的结构的图。图7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中的织针的编织动作的图。图8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中配置的织针的结构的图。图9为说明织针通过选针圆筒选针的状态的概略图。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的构成的图。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织针的形态的例子。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织针的形态的例子。图13为表示钩的形态为钩针的例子的织针的图。图14为表示钩的形态为双头针的例子的织针的图。图15为表示实施例的手套的图。图16为表示横编织机使用现有的织针引导结构(单选针)编织的手套的指尖的编织工序的概略图。图17为表示横编织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织针引导结构编织的手套的指尖的编织工序的概略图。符号说明2 针床10 底盘 11 织线20横编织机30织针引导结构31 针板32 针槽50 织针51 钩52 柱体53 档器55分支部60对接部70 插座(jack)90选针圆筒110 手套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第一实施方式<编织机的整体结构>图I为表示编织机20的截面的一部分的例子的概略图。图2为底盘1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I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机的例子,表示平型编织机的横编织机。编织机20具备作为针床2的一对前针床2A和后针床2B。前针床2A和后针床2B隔开间隔(齿口 4),配置成横断面大致呈倒V字形。前针床2A和后针床2B上,舌针(X 6針)、钩针等的多个织针50在前针床2A和后针床2B上,向着齿口 4能够自由进退地配置。在针床2上,在与表示后述的底盘10的移动方向的箭头F (图2)垂直的方向以一定间距形成后述的针槽。织针50以能够相对于齿口 4进退的滑动的状态收纳在各针槽内。在织针50的一端侧,设置有从前针床2A和后针床2B的上表面侧突出的对接部60。如图2所示,底盘10具备在前针床2A和后针床2B的上表面上沿织针50的排列方向往复滑动的凸轮装置。底盘10通过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对织针50施与编织运动。对于底盘10的控制方法,为公知的方法,所以省略。底盘10通过凸轮装置与在其下面所选择的织针50的对接部60的卡合,使织针50向着齿口 4前进到编织位置,对织线11进行编织。底盘10上,作为凸轮装置,例如设置有上凸轮12、中心凸轮13、下凸轮14、防护凸轮15等。上凸轮12和下凸轮14使织针50产生朝向上下方向即长度方向的往复运动。中心凸轮13将利用上凸轮12推压的织针50进一步推压到最高位置。防护凸轮15防止织针50的超过必要的上升,对下凸轮14制作使织针50的对接部60移动的通路。对接部60通过在该通路被引导,使织针50向前端的钩51的方向上升。并且,上升到进行编织动作的位置时,向织针50的钩51供给线。使织针50下降时,拉引线而形成网眼(編目)。〈织针引导结构的构成〉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织针引导结构30A的结构的图。编织机的指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4 JP 2010-1291741.一种织针引导结构,其为编织机的织针引导结构,通过沿着多个并列的各针槽引导织针并使其往复运动而编织编织物,该织针引导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各针槽中以单独或者多个重叠的状态配置具有单个或多个钩的织针,由此,使一个针槽具有一体动作的至少两个以上的钩。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槽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各针槽设置有插座,借助该插座,使以单独或多个重叠的状态配置的所述织针沿着该针槽一体地往复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槽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多个所述织针分别与所述插座卡合而使以多个重叠的状态配置的所述织针一体化。4.一种织针,其为用于权利要求I所述的织针引导结构中的织针,该织针的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田雅人稻垣敏夫
申请(专利权)人:尚和手套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