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加林专利>正文

横机编织组合三角、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及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7632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横机编织组合三角、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及编织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横机编织组合三角,包括压针三角,眉毛三角,成圈三角;压针三角左右对称的安放在眉毛三角的两侧且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三角底板上,成圈三角设置在眉毛三角的下方且二者固定设置在三角底板上;成圈三角内左右对称设置两段A针道、一段B针道,所述B针道位于A针道上端且B针道深于A针道。压针三角、眉毛三角和成圈三角三者的组合,形成各种编织针道。基于上述结构,降低了三角编织机构机头的质量,体积,同时省去了不必要的电机驱动及连杆传动装置,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获得了高质量的编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横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
技术介绍
编织横机中的织针的在编织每一行所完成的成圈编织或根据设定的编织程式所完成的成圈、翻针、集圈和不编织四种编织状态组合而形成的花型编织,都是由机头的三角 底板上三角推抵每一针槽内与织针相连的相关辅助针脚上的针踵来实现的。因此对应三角的廓形、分布位置及在三角底板上的安装状态对织针动作的准确、稳定和动作可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7是文献I中公开的一种常规横编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已有的常规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包括挺针片120、花型片130和选针片140组成的辅针来设计的,其相应的编织单元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上部的编织三角区、中部的压板区和下部的选针区。上部的编织区中包括一个移圈拦针三角104、两个移圈整理三角105、一个成圈起针三角108、一个移圈接针三角112、两个压针三角107除了压针三角107外,其余的三角都是固定连接在三角底板106上;而中部的压板区设置有固定压板110和活动压板109,将压板区自上而下分成三个位置固定压板的H位,固定压板与活动压板之间的A位和活动压板的B位;选针区内设置有选针器114,该选针器对应于选针片上选针针踵的排列,在其内设有自上而下排列的若干选针压板。进行编织时需配合对应的压板及选针器使花型片130上的针踵处于B、A、H三个不同的高度位置完成相应的编织。文献I中所披露的三角控制机构,由于其上编织三角都是固在三角底板上,不需要电机驱动,也不需要活动连杆来传动,故而针脚运行平稳,编织质量好。然而,该种三角机构自上而下的三段式结构分布,致使其在高度方向有着很大的尺寸,使得整个编织机的结构尺寸不易缩小,质量大,耗材多。如此,既增加了制作成本,同时还会因质量较大而导致大的运动惯性使机头运动到针床两端时,运行不平稳。图8、9是文献2中公开的一种常规的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如图8、9所示,三角编织机构包括移圈拦针三角I、移圈三角2、成圈回针三角3、起针三角4、接圈三角5、集圈三角6、成圈三角7、压针三角8。其中,集圈三角6沿三角底板纵向上下可滑移地滑接在三角底板上;移圈三角2、成圈回针三角3和成圈三角7沿垂直于三角底板面方向,通过一杠杆机构反向的上下移动,成圈回针三角3和成圈三角7呈一体组合设置,通过一杠杆机构与移圈三角2实现联动。图8即是移圈三角2下沉,成圈回针三角3和成圈三角7升起;而图9则是移圈三角2升起,成圈回针三角3和成圈三角7下沉。同时与之配合的是集圈三角6的向上或向下滑移,以便完成A、B、C、D四种不同的走针轨迹。其中,A线路即为成圈编织时挺针片后针踵的走针轨迹;B线路即为集圈编织时挺针片后针踵的走针轨迹;C线路即为翻针移圈编织时挺针片前、后针踵的走针轨迹,D线路即为翻针接圈编织时挺针片前、后针踵的走针轨迹。上述移圈三角2、成圈回针三角3和成圈三角7与集圈三角6之间的作动配合,均是通过设置于三角底板的背面的驱动电机带动传动凸轮来实现的。驱动电机带动传动凸轮转动,再由传动凸轮在轴向端面方向带动集圈三角6沿三角底板纵向的上下滑移,在径向端面方向通过杠杆机构带动移圈三角2与成圈回针三角3及成圈三角7之间的沿垂直于三角底板面方向的上下联动。文献2中所披露的三角机构,虽然采用了电磁选针,三角底板上不存在压板区和独立的选针区,并配合活动的移圈三角和集圈三角来实现一般的成圈编织和包含翻针、集圈等花型编织。并且通过对编织三角的移动来弥补了辅针的挺针片针踵的针道的减少,使得三角底板上的高度尺寸大为减小。但是,由于采用了多个活动的三角机构,以及驱动、传动装置的使用,使织针运行的整体稳定性在下降,一方面影响编织质量;另一方面,编织机·的成本也不能有效的得到控制。文献I :授权专利CN1793467B 文献2 :授权专利CN101314888B 因此,需要一种能切实有效的降低三角编织机构的成本,简化机械结构,提高编织机构的质量的高稳定性、可靠性的编织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出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该三角编织机构针对只使用一个辅助针脚的织针组合,三角底板尺寸小,对织针的推抵准确、平稳,编织质量好。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编织组合三角以及由该编织组合三角结构构成的横机电磁选针二角编织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包括 压针三角(8),眉毛三角(6),成圈三角(7); 所述压针三角(8)以左右对称的方式,紧邻的位于所述眉毛三角(6)的两侧且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三角底板(2)上,所述成圈三角(7)紧邻的设置在所述眉毛三角(6)的下方;所述眉毛三角(6),成圈三角(7)固定设置在三角底板(2)上且与所述压针三角(8)组成成圈针道C; 所述压针三角(8)上设有回针面II和第一移圈起针面I ; 所述眉毛三角(6)上设有成圈拦针面VI和第二回针面VII ; 所述成圈三角(7)外侧设有成圈起针面珊和成圈脱圈面IX ; 所述成圈三角(7)内左右对称设置有两段A针道、一段B针道,所述B针道位于A针道上端且B针道深于A针道; 所述成圈针道C位于Α、B针道上方并深于B针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压针三角(8),眉毛三角(6),成圈三角(7)可拆卸的设置在三角底板(2)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压针三角(8 )具有上下两个位置,以滑动的方式在上下位置之间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B针道连通A针道和成圈针道C。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成圈针道C由所述成圈起针面珊、成圈脱圈面IX、成圈拦针面VI、第二回针面Vn以及回针面II组成。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A针道包含对称设置的第一接圈集圈起针面a;所述B针道包含第二接圈集圈起针面b和集圈起针面bl。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第一接圈集圈起针面a和所述第二接圈集圈起针面b组成接圈起针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第一接圈集圈起针面a、所述第二接圈集圈起针面b以及所述集圈起针面bl组成集圈起针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回针面II和所述第二回针面Vn形成接圈回针道以及集圈回针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组合三角,所述成圈三角(7)内还对称设置有所述A针道的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A针道之间通过一斜面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所述三角编织机构包括包括上述编织组合三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还包括移圈拦针三角(4); 对称设置于所述移圈拦针三角(4)下方的移圈整理三角(5),所述移圈整理三角(5)上设有第二移圈起针面III ; 所述三角底板(2)上设置至少一个编织单元,在每一编织单元内设有四个选针位,两两一对,对称置于所述编织单元中心两侧; 所述眉毛三角(6)位于所述移圈整理三角(5)正下方且处于编织单元区中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所述第一移圈起针面I、第二移圈起针面III、移圈拦针面IV、移圈回针面V、第二回针面Vn和回针面II构成移圈针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还包括电磁选针器(I)。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所述编织机构的织针组合由舌针(30)和挺针片(20 )组成,所述挺针片(20)上设有前针踵(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机编织组合三角,包括:压针三角(8),眉毛三角(6),成圈三角(7);所述压针三角(8)以左右对称的方式,紧邻的位于所述眉毛三角(6)的两侧且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三角底板(2)上,所述成圈三角(7)紧邻的设置在所述眉毛三角(6)的下方;所述眉毛三角(6),成圈三角(7)固定设置在三角底板(2)上且与所述压针三角(8)组成成圈针道C;所述压针三角(8)上设有回针面Ⅱ和第一移圈起针面Ⅰ;所述眉毛三角(6)上设有成圈拦针面Ⅵ和第二回针面Ⅶ;所述成圈三角(7)外侧设有成圈起针面Ⅷ和成圈脱圈面Ⅸ;所述成圈三角(7)内左右对称设置有两段A针道、一段B针道,所述B针道位于A针道上端且B针道深于A针道;所述成圈针道C位于A、B针道上方并深于B针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申请(专利权)人: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