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加林专利>正文

一种织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33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针,设于横编织机前、后针床上的针槽内,并可与后针床或前针床上对应针槽内织针做相互配合动作,且包括:针钩、针舌、针柄、第一移圈部、设有凸起的簧片以及由凸起内腔形成的针钩插接槽,其中:簧片还设有沿凸起后侧设置的形变面;并使簧片沉于针柄一侧的凹槽中,凸起和形变面均不凸出针柄对应侧最外侧的侧面,且在移圈编织中插入簧片与针柄之间的对应织针使形变面因弹性形变向外转动,带动凸起向外张开,使挂在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上的线圈得到扩张。因凸起不再占用针柄以外的空间,从而使形成针槽两侧的钢片不再需要加工与凸起配合的槽,使得钢片的加工工艺及对应的安装大为简化,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A kind of knitt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编织的织针,尤其涉及用于横编织机的织针。
技术介绍
:横编织机对称设置有前针床和后针床,前、后针床上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针槽,针槽内分别置有织针。如图35、36,织针一般具有针钩A1、针舌A2和针柄A3,针舌A2设于针钩A1的后侧,通过转动可闭合针钩A1,针柄A3由依次设置在针钩后部的针杆A31和针身A32组成,针身A32自针杆后侧沿宽度方向向上伸出而宽于针杆的宽度,针身前侧与针杆后侧交接处形成凹形的第一移圈部A4。在做一般编织时,织针沿针槽上下运动,使织针上的线圈相对织针运动,在运动到对应于针舌位置就会带动针舌转动,使针舌闭合或使闭合在针钩上的针舌打开。在做移圈编织时,需要前、后针床上对应针槽内的两织针相互配合动作,例如,将原先处于前针床一针槽内的织针(如为织针A)上的线圈X转移到后针床与之对应针槽内的织针(如为织针B)上,因此织针B上的针钩B1需要插入处于织针A上的线圈内,为使插入可靠,在织针的针杆及针身同一侧设置簧片A5,用以撑开线圈,以使织针B能从被撑开扩大的线圈中心插入。现有织针上的簧片是按织针长度方向基本整体折弯成一个由前侧斜面A51b、后侧斜面A51c和顶端面A51a构成的梯形状的凸起A51,参见图36,凸起A51的内腔形成一个针钩插接槽A511,凸起A51后侧是用于与织针连接而形成的连接端A512,一般通过焊接连接在针身上,凸起前侧是一个贴合端A513,贴合在针柄上。为使连接端和贴合端不会对线圈移动形成妨碍,一般将其沉在槽内。凸起A51显然高于织针对应侧面,并跨于针杆A31和针身A32上,且对应于针身A32部分宽于所对应于针杆A31部分,宽窄两部分的结合处形成凹形的第二移圈部A52,第二移圈部A52与第一移圈部A4位置相对应。在进行移圈编织时,例如上述的织针A上的线圈X转移到织针B上的移圈编织时,织针A上的线圈X通过凸起的前侧斜面A51b滑动到凸起A51的顶端面A51a上并对应于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的位置,被扩圈,与此同时织针B从针钩插接槽下方插入针钩插接槽A511内,并由针钩插接槽A511插入挂在织针A上的线圈X中,在此期间织针B将产生相对织针A长度方向的运动,因此针钩插接槽需要足够长,以提供适配长度的运动空间;同时为了使待扩圈的线圈更容易地由前侧斜面A51b滑动到凸起的顶端面A51a上实现扩圈,其前侧斜面的斜度要尽量平缓,即斜度小,并且为保证对应织针顺利插入针钩插接槽,针钩插接槽的顶端面至底端面之间形成的槽深h至少为针钩的厚度;同样的为了使线圈更容易地由后侧斜面A51c滑动到顶端面A51a上,后侧斜面A51c的斜度也要尽量小,这样凸起部分就会过长,刚性差,在遇到线圈斜拉或横拉时容易变形,不利于织针插入,从而降低插入的可靠性;若后侧斜面斜度大,线圈不易从凸起的后侧斜面滑动到凸起的顶端面,会出现线圈被“刮线”的现象;为提高簧片的刚性,避免“刮线”现象,需要使凸起部分足够地高。上述具有簧片的织针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簧片上的凸起高于织针对应侧面,需要占用对应一侧的空间,而为减小针槽宽度,一般在形成针槽侧面的钢片上加工与其适配的槽,从而给出凸起的占用空间,但由此增加了针板的加工工序和加工难度,并且装配时需要使簧片上的凸起与钢片上的槽进行相互配合的安装,使得工作效率低,安装难度大,从而增加生产成本。此外,上述织针在移圈编织时还易出现“单丝”现象。以上述织针A上的线圈X转移到织针B上为例,织针B的针钩穿过织针A上针钩插接槽而插入线圈X中,随着线圈X与织针B的相对运动,挂在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之间的纱线将打开织针B的针舌,但在打开的过程中针舌的前端有时会戳入由多股纱组成的纱线中,随针舌打开被戳出的一股或几股纱被挑到针舌外就造成了“单丝”的现象,产生织物瑕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出一种织针。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织针,设于横编织机前、后针床上的针槽内,并可与后针床或前针床上对应针槽内织针做相互配合动作,且包括:针钩;设于针钩后侧并通过转动可闭合针钩的针舌;由依次设置在针钩后部的针杆和宽于针杆的针身组成的针柄;由针杆和针身交接处形成凹形的第一移圈部;设有凹形的第二移圈部且前部沿针柄长度方向向外弯折成一凸起后部与针柄一侧连接形成连接端的簧片;以及由凸起内腔形成的针钩插接槽;其中:所述簧片还设有处于所述凸起的后侧与所述连接端的前侧之间的形变面;并使簧片沉于针柄一侧的凹槽中,至少凸起的前侧下端贴合在该凹槽的槽底面上,凸起的顶端面和形变面的最外侧端均不凸出于所述针柄一侧最外侧的侧面;且在移圈编织中,对应针槽内织针的针钩通过针钩插接槽插入簧片与针柄之间,使形变面产生弹性形变带动凸起向外张开,使挂在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上的线圈得到扩张。上述织针通过将具有凸起的簧片沉于针柄一侧的凹槽中,并使凸起的顶端面和形变面的最外侧端均不高于针柄对应一侧的侧面,凸起的簧片不再占用针柄以外的空间,从而使形成针槽两侧的钢片不再需要加工与凸起配合的槽,这使得钢片的加工工艺大大简化,并使得对应的安装更为简单,大大提高安装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形变面在移圈编织时,会因插入簧片与针柄之间的对应针槽内织针使其产生向外转动的弹性形变,带动凸起向外张开,使挂在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上的线圈得到扩张,由此达到扩圈的效果,并可以减小凸起的长度,使凸起刚度大大增加,提高了织针插入凸起内腔所形成的针钩插接槽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簧片下端对应于第二移圈部前侧位置向下突出,形成针舌打开部,用以打开进入针钩插接槽的织针的针舌。避免移圈编织中由于通过线圈相对织针的运动来打开针舌,可能会出现“单丝”的想象。所述针钩插接槽的顶端面与底端面之间形成的槽深小于针钩厚度;针钩插接槽下端设有便于针钩插入的针槽引导部,或/和针钩前端设有便于进入针钩插接槽的针钩引导部。减小槽深,也就是减小凸起的高度,由此可进一步增加凸起的刚性,在槽深小于针钩厚度的情况下通过针槽引导部或/和针钩引导部来保证针钩顺利引入针钩插接槽,并在进入针钩插接槽内,通过大于槽深的针钩厚度的插入,使簧片的形变面弹性形变向外转动,带动凸起向外张开。所述针槽引导部为设置在所述槽底面上并处于针钩插接槽下端且向后侧倾斜的斜面,使针钩插接槽下端口呈便于针钩插入的喇叭口状,便于针钩顺利引导入针钩插接槽。所述织针前端为由窄渐宽的圆弧形或梯形,前端最窄处小于槽深,便于针钩前端容易且顺利地插入针钩插接槽。所述形变面和凸起分别对应于针身前部和针杆后部的位置,形变面前侧自凸起后侧沿宽度方向向上伸出,使第二移圈部处于形变面和凸起的交接处;由此可尽可能地减少凸起长度,以进一步增加凸起的刚性,并通过形变面的弹性形变构成与槽底面之间的供给对应配合织针运动的空隙,以此拓展由于凸起长度减小而缩短的运动空间。所述形变面的长度大于凸起的长度。利用形变面形变是向外转动的形变原理,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针,设于横编织机前、后针床上的针槽内,并可与后针床或前针床上对应针槽内织针做相互配合动作,且包括:/n针钩;/n设于针钩后侧并通过转动可闭合针钩的针舌;/n由依次设置在针钩后部的针杆和宽于针杆的针身组成的针柄;/n由针杆和针身交接处形成凹形的第一移圈部;/n设有凹形的第二移圈部且前部沿针柄长度方向向外弯折成一凸起后部与针柄一侧连接形成连接端的簧片;以及/n由凸起内腔形成的针钩插接槽;/n其特征在于:/n所述簧片还设有处于所述凸起的后侧与所述连接端的前侧之间的形变面;并使簧片沉于针柄一侧的凹槽中,至少凸起的前侧下端贴合在该凹槽的槽底面上,凸起的顶端面和形变面的最外侧端均不凸出于所述针柄一侧最外侧的侧面;且/n在移圈编织中,对应针槽内织针的针钩通过针钩插接槽插入簧片与针柄之间,使形变面产生弹性形变带动凸起向外张开,使挂在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上的线圈得到扩张。/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14 CN 20201003577961.一种织针,设于横编织机前、后针床上的针槽内,并可与后针床或前针床上对应针槽内织针做相互配合动作,且包括:
针钩;
设于针钩后侧并通过转动可闭合针钩的针舌;
由依次设置在针钩后部的针杆和宽于针杆的针身组成的针柄;
由针杆和针身交接处形成凹形的第一移圈部;
设有凹形的第二移圈部且前部沿针柄长度方向向外弯折成一凸起后部与针柄一侧连接形成连接端的簧片;以及
由凸起内腔形成的针钩插接槽;
其特征在于:
所述簧片还设有处于所述凸起的后侧与所述连接端的前侧之间的形变面;并使簧片沉于针柄一侧的凹槽中,至少凸起的前侧下端贴合在该凹槽的槽底面上,凸起的顶端面和形变面的最外侧端均不凸出于所述针柄一侧最外侧的侧面;且
在移圈编织中,对应针槽内织针的针钩通过针钩插接槽插入簧片与针柄之间,使形变面产生弹性形变带动凸起向外张开,使挂在第一移圈部和第二移圈部上的线圈得到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面通过折弯形成至少一个高于凸起下端且处于所述连接端前侧的外侧端部,和处于在外侧端部的前侧与凸起的后侧之间的一斜置部,使形变面与凹槽的槽底面之间存有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申请(专利权)人: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周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