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737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具,包括固定在上模座底部的直径小于挤压孔的冲头、两个与工件挤压孔直径相同的钢球、固定在下托板上相互垂直的定位板和L形靠模;所述下托板上有与工件挤压孔对应且大于挤压孔直径的托板孔;托板孔下方还连接一倾斜滑道,钢球由托板孔挤压出来沿滑道集中;下托板由支承座支承;所述下托板、定位板、靠模、滑道及支承座均置于润滑池中并与润滑池一起固定在下座板上。所述冲头为直径小于挤压孔直径2mm以上的两个圆柱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单,结构合理,安装调整方便、充分满足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孔内表面强化明显,增强耐疲劳、耐腐蚀,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具,包括固定在上模座底部的直径小于挤压孔的冲头、两个与工件挤压孔直径相同的钢球、固定在下托板上相互垂直的定位板和L形靠模;所述下托板上有与工件挤压孔对应且大于挤压孔直径的托板孔;托板孔下方还连接一倾斜滑道,钢球由托板孔挤压出来沿滑道集中;下托板由支承座支承;所述下托板、定位板、靠模、滑道及支承座均置于润滑池中并与润滑池一起固定在下座板上。所述冲头为直径小于挤压孔直径2mm以上的两个圆柱杆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单,结构合理,安装调整方便、充分满足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孔内表面强化明显,增强耐疲劳、耐腐蚀,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专利说明】一种挤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液压支架换向阀的一对主阀孔(如附图1、2、3所示),按要求需要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及较好的表面质量,为了适应乳化液介质的使用环境,最好能通过加工过程使耐腐蚀性有一定提高。目前的加工方法主要有,钻——车——铰加工法等。由于该孔属于较深孔,初始的钻孔直线度及两个孔的平行度往往不理想,在选定的定位基准面夹紧后,旋转中心漂移,给后续的加工带来一定困难,在孔中心和工件旋转中心不同心时,用铰刀加工很容易损坏铰刀,一旦铰刀损坏,则极易造成孔内表面划伤、工件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充分满足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的挤压模具。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压模具,包括固定在上模座底部的直径小于挤压孔的冲头、两个与工件挤压孔直径相同的钢球、固定在下托板上相互垂直的定位板和L形靠模;所述下托板上有与工件挤压孔对应且大于挤压孔直径的托板孔;托板孔下方还连接一倾斜滑道,钢球由托板孔挤压出来沿滑道集中;下托板由支承座支承;所述下托板、定位板、靠模、滑道及支承座均置于润滑池中并与润滑池一起固定在下座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冲头为直径小于挤压孔直径2mm以上的两个圆柱杆体。 进一步的,所述冲头为中碳钢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及L形靠模低于加工工件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L形靠模一边为中间带缺口的横U形,并通过螺钉连接在定位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托板分别由前支承座、后支承座支承,并通过螺钉连接在前、后支承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座板通过螺钉连接在压力机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单,结构合理,安装调整方便、充分满足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孔内表面强化明显,增强耐疲劳、耐腐蚀,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加工工件主视图。 图2是加工工件左视图。 图3是加工工件俯视图。 图4是本技术加工工件时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L形靠模主视图。 图6是本技术L形靠模左视图。 图7是本技术L形靠模俯视图。 1、上模座2、紧定螺钉3、冲头4、L形靠模5、定位板6、下托板7、后支承座8、前支承座9、滑道10、钢球11、润滑池12、下座板 13、托板孔14、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挤压模具,包括固定在上模座I底部的直径小于挤压孔的冲头3、两个与工件14挤压孔直径相同的钢球10、固定在下托板6上相互垂直的定位板5和L形靠模4。所述下托板6上有与工件14挤压孔对应且大于挤压孔直径的托板孔13。托板孔13下方还连接一倾斜滑道9。钢球10由托板孔13挤压出来沿滑道9集中。下托板6由支承座支承。所述下托板6、定位板5、L形靠模4、滑道9及支承座均置于润滑池11中并与润滑池11 一起固定在下座板12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冲头3为直径小于挤压孔直径2mm以上的两个圆柱杆体。冲头3可以设计成两个圆柱杆体,杆体直径应小于被挤压孔2_以上,以适应被挤压孔的弯曲倾斜等状态。冲头3通过上模座I和压力机相连。 作为进一步改进,冲头3可以选择中碳钢材料,热处理不宜太硬,不易弯曲即可。当然也可以选择别的相符合的材料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位板5及L形靠模4低于加工工件14的高度。以方便加工工件14的取出。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附图5、6、7所示,L形靠模4 一边为中间带缺口的横U形,并通过螺钉连接在定位板5上。如图4所示,本技术中定位部分采用垂直两面限制两个自由度,在不夹紧状态下挤压时,为了防止工件14倾倒,可以使用U形定位机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下托板6分别由前支承座8、后支承座7支承,并通过螺钉连接在前支承座8、后支承座7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下座板12通过螺钉连接在压力机上。 用于支承工件14的下托板6,在工件14挤压对应位置留有较大托板孔13,以便挤压完成后便于钢球10脱离,托板孔13下面有倾斜的滑道9,便于钢球10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滚出并集中与一处,便于取出。润滑池11的高度要满足工件14的浸入润滑需要,不漏水即可。捞取钢球10时,可以专门的钢圈捞勺。操作都一般带胶质手套比较方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单,结构合理,安装调整方便、充分满足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孔内表面强化明显,增强耐疲劳、耐腐蚀,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此说明了此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专利技术人用于实施本技术的已知最佳模式。优选实施例的变更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阅读上述说明后是显而易见的。专利技术人希望普通技术人员合理应用这样的变更,并且专利技术人认为与在此明确说明不同的应用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因此,本技术包括随附权利要求中所引用的主旨的所有修改及等效形式,这在适用的法律中是允许的。此外,上述要素的所有可能的变更的任何组合也被本技术所包含,除非在此另外指出或者在上下文中明显矛盾。【权利要求】1.一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上模座底部的直径小于挤压孔的冲头、两个与工件挤压孔直径相同的钢球、固定在下托板上相互垂直的定位板和L形靠模;所述下托板上有与工件挤压孔对应且大于挤压孔直径的托板孔;托板孔下方还连接一倾斜滑道,钢球由托板孔挤压出来沿滑道集中;下托板由支承座支承;所述下托板、定位板、靠模、滑道及支承座均置于润滑池中并与润滑池一起固定在下座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为直径小于挤压孔直径2mm以上的两个圆柱杆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为中碳钢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及L形靠模低于加工工件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靠模一边为中间带缺口的横U形,并通过螺钉连接在定位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分别由前支承座、后支承座支承,并通过螺钉连接在前、后支承座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通过螺钉连接在压力机上。【文档编号】B21C25/02GK203936148SQ201420269168【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上模座底部的直径小于挤压孔的冲头、两个与工件挤压孔直径相同的钢球、固定在下托板上相互垂直的定位板和L形靠模;所述下托板上有与工件挤压孔对应且大于挤压孔直径的托板孔;托板孔下方还连接一倾斜滑道,钢球由托板孔挤压出来沿滑道集中;下托板由支承座支承;所述下托板、定位板、靠模、滑道及支承座均置于润滑池中并与润滑池一起固定在下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明吕帅陈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铉动三维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