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UB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261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0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SUB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多排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多排端子槽,该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该端子槽相对应的插孔;每一排导电端子均具有若干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接触部、连接部以及焊接部,每一排导电端子插装于对应的端子槽中,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藉此,通过由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方式成型的同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水平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取代了传统上需将导电端子一个一个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做法,实现了整体组装,使得组装更为简单、快捷,有效提高了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D-SUB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多排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多排端子槽,该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该端子槽相对应的插孔;每一排导电端子均具有若干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接触部、连接部以及焊接部,每一排导电端子插装于对应的端子槽中,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藉此,通过由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方式成型的同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水平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取代了传统上需将导电端子一个一个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做法,实现了整体组装,使得组装更为简单、快捷,有效提高了组装效率。【专利说明】 D-SUB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D-SUB连接器。
技术介绍
D-SUB连接器的接口俗称VGA (Video Graphics Adapter)接口,因为竖看很像一个大写的字母D,所以称之为D-Sub,这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按需求有不同的接口数。 常见的D-SUB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该导电端子包括有15根,平均分为上、中、下三排分布在绝缘本体中,由于各导电端子形状相同,且在连接器中呈规则性排列,因此,导电端子通常采用金属板片的料带,以连续冲模方式冲压出导电端子以及其与导电端子连接的料带组合形式的中间产品,然后再进行装配工作。组装时,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为垂直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因而,导电端子只能一个一个组装在绝缘本体内而无法整体组装,因而使得组装麻烦,组装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快捷的D-SUB连接器,其能实现整体组装,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D-SUB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多排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多排端子槽,该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该端子槽相对应的插孔;每一排导电端子均具有若干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接触部、连接部以及焊接部,同一排导电端子由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方式成型,同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水平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排导电端子插装于对应的端子槽中,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槽为三排,对应地,该导电端子亦为三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呈叉状结构,其内部两侧末端处对应设有一凸点。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由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方式成型的同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水平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取代了传统上需将导电端子一个一个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做法,实现了整体组装,使得组装更为简单、快捷,有效提高了组装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的截面图; 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导电端子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正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11、端子槽 12、插孔20、导电端子 21、接触部211、凸点 22、连接部23、焊接部 30、金属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10、多排导电端子20以及金属外壳30。 其中,该绝缘本体10上设有多排端子槽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槽11为三排,该绝缘本体10的前端设置有与该端子槽11相对应的插孔12。 每一排导电端子20插装于对应的端子槽11中,具体而言,如图5至图6所示,每一排导电端子20均具有若干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20均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接触部21、连接部22以及焊接部23,所述接触部21呈叉状结构,其内部两侧末端处对应设有一凸点211。同一排导电端子20由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方式成型,同一排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均水平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20亦为三排。 该金属外壳30包覆于该绝缘本体10外。 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将三排导电端子20从该绝缘本体10的后端插入该端子槽11内,使得同一排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均水平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该金属外壳30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 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由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方式成型的同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水平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取代了传统上需将导电端子一个一个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做法,实现了整体组装,使得组装更为简单、快捷,有效提高了组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多排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多排端子槽,该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该端子槽相对应的插孔;每一排导电端子均具有若干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接触部、连接部以及焊接部,同一排导电端子由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方式成型,同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水平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排导电端子插装于对应的端子槽中,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为三排,对应地,该导电端子亦为三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呈叉状结构,其内部两侧末端处对应设有一凸点。【文档编号】H01R13/40GK203932418SQ201420281566【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专利技术者】罗又生, 扶洋, 贺志鹏, 罗明 申请人:东莞市康祥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多排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上设有多排端子槽,该绝缘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该端子槽相对应的插孔;每一排导电端子均具有若干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接触部、连接部以及焊接部,同一排导电端子由同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方式成型,同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水平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排导电端子插装于对应的端子槽中,该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又生扶洋贺志鹏罗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康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