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3242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0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由第一层保护壳、第二层保护壳、保护网、斜坡式环形回收台、载物台和传动装置组成,传动装置由外接电源的座式电源插座、变压器、桥式整流器、电机、可调式曲轴和杠杆组成。第一层保护壳和第二层保护壳均密封设置,变压器的输入端与电源插头电连接,输出端通过桥式整流器整流后与电机相接,电机通过电机轴与可调式曲轴连接,杠杆的一端与可调式曲轴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载物台的底部,在第二层保护壳的上端开口设有保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实蛙类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模拟活动的食物,有效解决了蛙类喂食困难的情况,方便易行,不受外界的影响,有效促进了蛙类繁殖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由第一层保护壳、第二层保护壳、保护网、斜坡式环形回收台、载物台和传动装置组成,传动装置由外接电源的座式电源插座、变压器、桥式整流器、电机、可调式曲轴和杠杆组成。第一层保护壳和第二层保护壳均密封设置,变压器的输入端与电源插头电连接,输出端通过桥式整流器整流后与电机相接,电机通过电机轴与可调式曲轴连接,杠杆的一端与可调式曲轴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载物台的底部,在第二层保护壳的上端开口设有保护网。本技术解决了现实蛙类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模拟活动的食物,有效解决了蛙类喂食困难的情况,方便易行,不受外界的影响,有效促进了蛙类繁殖生长。【专利说明】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
本技术属于蛙类饲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
技术介绍
因为蛙类眼睛的特殊性,仅看得见运动的物体,而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所以蛙类在捕食时,仅捕食运动的食物,而对静止的食物基本没有兴趣。而传统的蛙类喂食装置在给蛙类喂食时,由于无法不能让食物动起来,只能喂食静止的食物,所以喂食效果较差,影响了蛙类繁殖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解决了现实蛙类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模拟活动的食物,有效解决了蛙类喂食困难的情况,方便易行,不受外界的影响,有效促进了蛙类繁殖生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包括第一层保护壳、上端开口的第二层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蛙类喂食装置还包括保护网、斜坡式环形回收台、载物台和传动装置;所述斜坡式环形回收台、载物台和传动装置均安装在第二层保护壳内,传动装置是由外接电源的座式电源插座、变压器、桥式整流器、电机、可调式曲轴和杠杆组成;所述第一层保护壳和第二层保护壳均密封设置,座式电源插座设置在第一层保护壳和第二层保护壳之间,安装在第一层保护壳底部内壁,在第二层保护壳的底部设有与座式电源插座相匹配的内置式电源插头,在第二层保护壳内的下部设有变压器、桥式整流器、电机和可调式曲轴,变压器的输入端电源插头电连接,输出端通过桥式整流器整流后与电机相接,电机通过电机轴与可调式曲轴连接,所述杠杆的一端与可调式曲轴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载物台的底部;所述环形回收台的斜坡上端边沿与第二层保护壳上端开口的四周边沿连接,环形回收台的下端边沿与载物台的四周边沿连接,在第二层保护壳的上端开口设有保护网。 在第一层保护壳底部的座式电源插座的连接口处设有自动回弹门。 所述装置嵌入式安装在地面下,保护网与地面保持水平,在保护网的周围模拟自然环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载物台上放置蛙类饲料,然后将本装置插上市电,打开开关,电流通过变压器和桥式整流器的作用,转变成安全直流电,启动电机,电机转动,通过电机轴带动可调式曲轴,连接在可调式曲轴上的杠杆在可调式曲轴的作用下上下运动,带动连接在杠杆另一端的载物台快速的上下运动,蛙类饲料在载物台的带动下做大幅度的上下抛物运动,调整电机的转速,可以保证蛙类饲料向上物运动的高度高于保护网一定高度,此时蛙类在保护网附近觅食台上,看见饲料像昆虫一样上下跳动,蛙类误以为饲料就是正在跳跃的昆虫,将其“捕食”。对于没有被蛙类“捕食”的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到载物台,对于少数不是垂直抛出的饲料颗粒,在下落时会进入到斜坡式环形回收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式环形回收台回落到载物台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第二,通过该装置可以将蛙类食物模拟成活动的食物,有效解决了蛙类喂食困难的情况,方便易行,不受外界的影响;第三,在保护网周围模拟自然环境,能够最大程度模拟蛙类原始的生存环境,有效促进了蛙类繁殖生长;第四,在电源插座处设有自动回弹门,在第二层的电源插头移走后,能自动回弹,关闭电源接口,对外绝缘,安全可 O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中内置式电源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技术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I是第一层保护壳,2是第二层保护壳,3是保护网,4是斜坡式环形回收台,5载物台,6是电源插座,7是变压器,8是桥式整流器,9是电机,10是可调式曲轴,11是杠杆,12是电源插头,13是自动回弹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构成本申请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由图1、图2、图3、图4可见,本实施例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是由第一层保护壳 1、上端开口的第二层保护壳2、保护网3、斜坡式环形回收台4、载物台5和传动装置组成。第一层保护壳I和第二层保护壳2均密封设置,斜坡式环形回收台4、载物台5和传动装置均安装在第二层保护壳2内,传动装置是由外接电源的座式电源插座6、变压器7、桥式整流器8、电机9、可调式曲轴10和杠杆11组成,座式电源插座6设置在第一层保护壳I和第二层保护壳2之间,安装在第一层保护壳I底部内壁,在第二层保护壳2的底部设有与座式电源插座6相匹配的内置式电源插头12,在第二层保护壳2内的下部设有变压器7、桥式整流器8、电机9和可调式曲轴10,变压器7的输入端与电源插头12电连接,输出端通过桥式整流器8整流后与电机9相接,本实施例中,外接电源通过变压器7降压,再通过桥式整流器9进行整流,转变成电压低于36V的安全直流电,再供给电机9,电机9通过电机轴与可调式曲轴10连接,杠杆11的一端与可调式曲轴10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载物台5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电机9也是可以手动调速的,这样就可以达到控制饲料“跳跃”频率的目的了,更好的适应各种蛙类的生理需求。本实施例中的可调式曲轴10是可以通过手动进行调节,可以根据蛙类饲料的颗粒大小和种类,调节可调式曲轴10的偏离程度,从而调节饲料的“跳跃”高度。环形回收台4的斜坡上端边沿与第二层保护壳2上端开口的四周边沿连接,环形回收台4的下端边沿与载物台5的四周边沿连接,在第二层保护壳2的上端开口设有保护网3,本实施例中,保护网3的四周是通过卡箍固定连接,嵌入式卡在第二层保护壳2内。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层保护壳I底部的电源插座6的连接口处设有自动回弹门13,本这实施例中,自动回弹门13在电源插座6内的连接口的内壁上端,有左右两个,内设有弹簧,在没有与电源插头12连接时,左右两个自动回弹门13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连接口,在电源插头12插入电源插座6时,电源插头12将左右两个自动回弹门13顶开,插入到电源插座6中。本实施的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是嵌入式安装在地面下,保护网3与地面保持水平,可以做到“暗装”饲养,更加安全,不占用场地空间,保护网3的外层采用的是仿草皮柔性设计,在保护网3的周围模拟自然环境,能够最大程度的模拟蛙类的原始的生存环境,同时保护网使用的可拆卸设计,方便清洗和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在载物台5上放置蛙类饲料,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捕食的蛙类喂食装置,包括第一层保护壳(1)、上端开口的第二层保护壳(2),其特征在于:该蛙类喂食装置还包括保护网(3)、斜坡式环形回收台(4)、载物台(5)和传动装置;所述斜坡式环形回收台(4)、载物台(5)和传动装置均安装在第二层保护壳(2)内,传动装置是由外接电源的座式电源插座(6)、变压器(7)、桥式整流器(8)、电机(9)、可调式曲轴(10)和杠杆(11)组成;所述第一层保护壳(1)和第二层保护壳(2)均密封设置,座式电源插座(6)设置在第一层保护壳(1)和第二层保护壳(2)之间,安装在第一层保护壳(1)底部内壁,在第二层保护壳(2)的底部设有与座式电源插座(6)相匹配的内置式电源插头(12),在第二层保护壳(2)内的下部设有变压器(7)、桥式整流器(8)、电机(9)和可调式曲轴(10),变压器(7)的输入端与电源插头(12)电连接,输出端通过桥式整流器(8)整流后与电机(9)相接,电机(9)通过电机轴与可调式曲轴(10)连接,所述杠杆(11)的一端与可调式曲轴(10)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载物台(5)的底部;所述环形回收台(4)的斜坡上端边沿与第二层保护壳(2)上端开口的四周边沿连接,环形回收台(4)的下端边沿与载物台(5)的四周边沿连接,在第二层保护壳(2)的上端开口设有保护网(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毅段仁燕孔晓泉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