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949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所述填土筑坝结构包括沿隧道方向且并排设置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所述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中的任一个均由多个子分段推进填筑形成,所述第二填充区和所述第四填充区的粘土含量大于60%。采用分区推进填筑形成填土筑坝结构,可以实现排挤去除泥炭质土,解决后期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泥炭质土的存在造成支护桩施工时充盈系数过大和泥浆护壁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所述填土筑坝结构包括沿隧道方向且并排设置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所述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中的任一个均由多个子分段推进填筑形成,所述第二填充区和所述第四填充区的粘土含量大于60%。采用分区推进填筑形成填土筑坝结构,可以实现排挤去除泥炭质土,解决后期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泥炭质土的存在造成支护桩施工时充盈系数过大和泥浆护壁效果差的问题。【专利说明】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隧道施工填土筑坝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发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化城市已成为必然趋势。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和城市用地紧缺,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很多隧道工程必穿越城市周边水域,会面临泥炭质土或其他软土地质环境下的水下隧道工程。泥炭和泥炭质土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有别于一般意义的软土,如淤泥、淤泥质土等。目前对软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基本只限于淤泥和淤泥质土,针对泥炭质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并不多见。然而,泥炭质土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地下工程基本都受到泥炭质土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泥炭质土层中的水下隧道工程施工面临巨大挑战。 修建泥炭质土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水下隧道工程,采用在水域中筑坝反开挖施工方法时,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填土筑坝问题。一般的填土筑坝工程大多用于水库或水坝修建前期的截水工程,通常就地选材进行堆筑,堆筑的坝体抛石挤淤效果差,这样在后期修建隧道工程时,由于泥炭质土的存在,严重影响隧道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中支护桩的成桩质量,存在施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域泥炭质土层中填土筑坝结构,解决隧道施工中抛石挤淤效果差和支护桩成桩质量差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一种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用于在水域范围内泥炭质土层下修建隧道工程,所述填土筑坝结构包括沿隧道方向且并排设置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所述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中的任一个均由多个子分段推进填筑形成,所述第二填充区和所述第四填充区的粘土含量大于60%。 采用分区推进填筑形成填土筑坝结构,可以实现排挤去除泥炭质土,同时解决后期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泥炭质土的存在造成支护桩施工时充盈系数过大和泥浆护壁效果差的问题。通过第二填充区和第四填充区采用粘土含量大于60%的优质粘土进行填筑,改善支护桩施工区域的土层性质,保证了支护桩的成桩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与第五填充区的各个子分段之间交错设置。 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第一填充区、第三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中各个子分段沿隧道方向填土形成坝体的前端比所述的第二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中对应的各个子分段的前端远3米至10米。 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填充区和所述第四填充区为下窄上宽的倒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填充区和所述第四填充区的最小宽度大于等于埋入所述第二填充区和所述第四填充区的支护桩直径的3倍。 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区、第三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由建筑废料和粘土填筑压实形成。 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填土筑坝结构的宽度大于所修建隧道的宽度与隧道两侧施工便道的宽度之和。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推进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平面示意图。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水域范围内泥炭质土层中的隧道施工填土筑坝结构及方法,由沿隧道方向的第一至第五填土区组成,在水域中修建隧道工程时,首先通过填筑土石坝进行围堰,待土石坝固结沉降稳定后,再进行隧道基坑围护体系施工及土方开挖施工。在填筑土石坝过程中,沿着隧道施工设计路线,在超过隧道设计宽度较大范围内逐步进行推进填筑。对于填筑材料的选择,在后期隧道基坑支护桩施工区域,即第二填土区和第四填土区采用优质粘土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保证后期成桩质量,对于第一填土区、第三填土区、以及第五填土区采用建筑垃圾或建筑废料和一般粘土进行分层填筑压实,达到填土排游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及方法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平面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用于将泥炭质土排挤去除,方便后续修建隧道工程。该填土筑坝结构包括第一填充区10、第二填充区20、第三填充区30、第四填充区40、以及第五填充区50,第一填充区10、第二填充区20、第三填充区30、第四填充区40、以及第五填充区50沿隧道方向推进填筑且均由多个子分段拼接形成,其中,第二填充区20和第四填充区40采用优质粘土,其粘土的含量大于60%,该第二填充区20和第四填充区40为后续后期隧道基坑支护桩施工区域,采用优质粘土,改善基坑支护桩施工区域的土层性质,避免泥炭质土层的不利影响,保证支护桩的成桩质量,增加了支护桩类型的选择范围,节约了工程造价。第一填充区10、第三填充区30、以及第五填充区50采用建筑废料或建筑垃圾和一般粘土填筑压实形成,上述三个区域根据就近取材的原则,利用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和一般粘土分层压实,达到填土排淤的目的。 参阅图2,显示了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推进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填土筑坝结构中的第一填充区10、第三填充区30、和第五填充区50先于第二填充区20与第四填充区40形成,第一填充区10、第二填充区20、第三填充区30、第四填充区40、与第五填充区50的各个子分段之间交错设置。第一填充区10、第三填充区30以及第五填充区50中各个子分段沿隧道方向填土形成坝体的前端比第二填充区20、第四填充区40中对应的各个子分段的前端远3米至10米。该坝体的前端为分段填筑形成的子分段结构沿隧道方向的一端。 参阅图3,显示了本技术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填充区20和第四填充区40为下窄上宽的倒梯形结构,第一填充区10、第三填充区30和第五填充区50为梯形结构,填土筑坝结构沉降稳定后,再进行隧道基坑围护体系施工及土方开挖施工,基坑围护体系中的支护桩60埋设于第二填充区20和第四填充区40,土方挖掘于第二填充区20、第三填充区30和第四填充区40的下方,在两侧的支护桩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域泥炭质土层中的填土筑坝结构,用于在水域范围内泥炭质土层下修建隧道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土筑坝结构包括沿隧道方向且并排设置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所述的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第三填充区、第四填充区、以及第五填充区中的任一个均由多个子分段推进填筑形成,所述第二填充区和所述第四填充区中粘土含量大于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红张耀三周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