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1053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箱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一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方设有提手,所述基板左侧设有定位杆,所述基板下方设有侧板和前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与侧板之间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宽度为15-25mm。这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利用轴箱翻身后的背部结构,用翻身工装卡入到其加强筋处,翻身工装的止挡放入吊运的尼龙绳内部,利用尼龙绳将轮对电机吊运起的绷紧力度使轴箱不能左右晃动,达到固定的目的,并且方便操作,原落一节轮对单边需两人协调合作将轴箱进行翻转。使用轴箱翻转工装后,单边仅需一个人校准落轮位置即可,无需进行翻转大大降低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箱翻身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箱安装
,尤其是一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双司机室型机车在进行转向架落轮装配时,需将轴箱进行翻转,压装到轴箱弹簧上。原操作方法为轮对吊运到构架安装位置后,靠人力晃动轴箱,利用惯性使轴箱进行翻转。且有时因力度达不到要求,翻转失败导致轴箱在半空中晃动,给下方组装人员带来危险。而且此种方法需多人进行配合操作,费时费力,不仅效率较低且存在组装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轴箱翻转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并且存在组装危险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方设有提手,所述基板左侧设有定位杆,所述基板下方设有侧板和前固定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固定板与侧板之间设有槽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槽口的宽度为15-25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利用轴箱翻身后的背部结构,用翻身工装卡入到其加强筋处,翻身工装的止挡放入吊运的尼龙绳内部,利用尼龙绳将轮对电机吊运起的绷紧力度使轴箱不能左右晃动,达到固定的目的,并且方便操作,原落一节轮对单边需两人协调合作将轴箱进行翻转。使用轴箱翻转工装后,单边仅需一个人校准落轮位置即可,无需进行翻转大大降低劳动力,原落轮对电机时,员工需对吊运在空中的轴箱进行翻转,耗时费力,现用轴箱翻身工装后,每节转向架可以提高落轮时间10-15分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提手,2、定位杆,3、侧板,4、前固定板,5、基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包括基板5,所述基板5上方设有提手1,所述基板5左侧设有定位杆2,所述基板5下方设有侧板3和前固定板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固定板4与侧板3之间设有槽口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槽口6的宽度为15-25mm。这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将该装置侧板3卡在轴箱的加强筋处,而侧板3前端的前固定板4卡在轴箱的横杆上,定位杆2顶在轮对上,实现定位,槽口6的宽度与待反转轴箱的横杆宽度一致,实现定位牢靠,安装操作便捷,使用效果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轴箱翻身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包括基板(5),其特征是,所述基板(5)上方设有提手(1),所述基板(5)左侧设有定位杆(2),所述基板(5)下方设有侧板(3)和前固定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箱翻身固定装置,包括基板(5),其特征是,所述基板(5)上方设有提手(1),所述基板(5)左侧设有定位杆(2),所述基板(5)下方设有侧板(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冬钱佩仙金杰龙路卫卫王业鹏朱一鸣恽步才杨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