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784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载荷用轮胎,既充分确保了排水性能又提高了耐夹石性能。由一对周向沟(9、9)以及中央倾斜沟(10)划分而成的中央花纹块(14)的踏面,由所有顶点处的内角都为80°以上的多边形构成。胎肩横沟(11)从周向沟(9)的朝轮胎轴向外侧凸出的锯齿顶点(9d)朝胎面接地端(Te)延伸。周向沟(9)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朝与中央倾斜沟(10)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部分(9a),第一倾斜部分(9a)具有拉筋(8)。拉筋(8)的高度为周向沟(9)的最大沟深的25%~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荷用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了排水性能以及耐夹石性能的重载荷用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在不良道路上使用的重载荷用轮胎而言,采用了在胎面部划分出多个花纹块的块式花纹。对于这样的花纹而言,排水性能、耐夹石性能成为必不可少的性能。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提高排水性能而提出了在设置于胎面部中央的中央花纹块形成沿周向延伸的浅沟的轮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599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这样的重载荷用轮胎中,由于对中央花纹块与胎肩花纹块进行划分的周向主沟(在上述文献中由附图标记22L、22R示出)的沟宽较细,所以,在胎面部接地时,若中央花纹块以及胎肩花纹块发生变形,则难以确保为了获得充分的排水性能而需要的沟宽。进而,对于设置于中央花纹块的浅沟而言,由于进入磨损中期后会消失,因此存在此后的排水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荷用轮胎,既充分确保了排水性能又提高了耐夹石性能。本专利技术涉及重载荷用轮胎,在胎面部具有:一对周向沟,该一对周向沟配置在轮胎赤道的两侧、且沿轮胎周向延伸成锯齿状,并将上述胎面部划分为中央陆地部和胎肩陆地部;中央倾斜沟,该中央倾斜沟在上述中央陆地部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并将上述中央陆地部划分为多个中央花纹块;以及胎肩横沟,该胎肩横沟在上述胎肩陆地部沿轮胎轴向延伸,并将上述胎肩陆地部划分为多个胎肩花纹块,所述重载荷用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央花纹块的踏面由所有顶点处的内角都为80°以上的多边形构成,上述胎肩横沟从上述周向沟的朝轮胎轴向外侧凸出的锯齿顶点朝向胎面接地端延伸,上述周向沟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朝与上述中央倾斜沟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多个第一倾斜部分,至少在一个上述第一倾斜部分具有高度为上述周向沟的最大沟深的25%~40%的拉筋。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上述中央倾斜沟将上述一对周向沟的朝轮胎轴向内侧凸出的锯齿顶点彼此连通,上述中央花纹块的上述踏面为近似六边形。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在上述中央花纹块设有将上述一对周向沟之间连通的中央横浅沟。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上述中央横浅沟将设有上述拉筋的上述第一倾斜部分之间连通。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上述周向沟的沟宽为10mm~14mm。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上述中央倾斜沟的沟宽为7mm~9mm。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对于上述拉筋而言,其沿着上述第一倾斜部分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俯视观察上述拉筋时,至少上述拉筋的位于上述第一倾斜部与上述中央倾斜沟的交叉部侧的端部以曲率半径为8mm以上的曲面凹陷。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对于上述胎肩横沟而言,其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从轮胎轴向的外端朝内端逐渐减小,并且,其相对于轮胎周向朝与上述中央倾斜沟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上述中央横浅沟一边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一边延伸成锯齿状。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上述重载荷用轮胎中,优选地,对于上述中央横浅沟而言,其轮胎赤道附近的沟深大于其两端处的沟深。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轮胎而言,由于中央花纹块的踏面由所有顶点处的内角都为80°以上的多边形构成,因此提高了中央花纹块的刚性,从而抑制了接地部的周向沟以及中央倾斜沟的变形。其结果,充分确保了各沟的沟宽,提高了排水性能。进而,抑制了因中央花纹块的刚性的提高而使得周向沟以及中央倾斜沟的沟宽在接地时减小的花纹块的变形,因此降低了对接地时夹入到各沟的碎石进行保持的力。其结果,暂时夹入的碎石在与路面接触时容易被排出,从而提高了耐夹石性能。进而,由于在周向沟的第一倾斜部分设有拉筋、且该拉筋的高度为周向沟的最大沟深的25%~40%,因此提高了中央花纹块以及胎肩花纹块的刚性。由此,抑制了周向沟、中央倾斜沟以及胎肩横沟的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性能以及耐夹石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3为图2中的胎面部的A-A线剖视图。图4为胎面部的中央花纹块的放大展开图。图5为胎面部的胎肩花纹块的放大展开图。图6为胎面部的中央花纹块及其周边的放大展开图。图7为胎面部的周向沟与中央倾斜沟的交叉部的放大展开图。附图标记说明:1…重载荷用轮胎;2…胎面部;9…周向沟;9a…第一倾斜部分;10…中央倾斜沟;11…胎肩横沟;12…中央陆地部;13…胎肩陆地部;14…中央花纹块;15…胎肩花纹块;16…踏面;18…拉筋;19…中央横浅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轮胎1的正规状态下的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在此,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省略图示)、且对该轮胎填充了正规内压后的无负载的状态。以下,若未特别声明,则轮胎的各部分的尺寸等设为该正规状态下测量所得的值。“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Rim”。“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PRESSURE”。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径向轮胎1具有: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环行线状的胎体6;以及在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侧配置的带束层7等。在本例中,举例示出了重载荷用径向轮胎1为装配于15°锥形轮辋(taperrim)R的无内胎轮胎(tubelesstire)的情况。胎体6由相对于轮胎赤道C例如以80°~90°的角度对胎体帘线进行排列而成的胎体帘布6A构成。胎体帘布6A在跨越胎圈芯5、5之间的帘布本体部6a的两端一体地具有绕胎圈芯5而从轮胎轴向内侧朝轴向外侧折返的帘布折返部6b。对从胎圈芯5的截面中心开始到帘布折返部6b的末端为止的径向高度(折返高度)并未进行特别限定,但若过小则不仅使胎圈部4的弯曲刚性下降,还容易产生胎体帘布的所谓的漏气(吹き抜け)。另一方面,若折返高度过大,则会导致乘车舒适性变差。进而,由于帘布折返部6b的末端接近在行驶时变形程度增大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所以难以提高耐久性。根据这种观点,对于折返高度而言,设为起始自胎圈芯5的截面中心的轮胎截面高度的8%以上25%以下,优选为10%以上20%以下。带束层7配置于胎体6的径向外侧且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部。带束层7由使用了钢制带束帘线的多层带束帘布构成。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而言,示出了4层结构,这4层结构包括:相对于轮胎赤道C例如以60°±10°左右的角度对带束帘线进行排列而成的最内侧的带束帘布7A;依次配置于上述带束帘布7A的外侧、且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15°~35°左右的小角度对带束帘线进行排列而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重载荷用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荷用轮胎,该重载荷用轮胎在胎面部具有:一对周向沟,该一对周向沟配置在轮胎赤道的两侧、且沿轮胎周向延伸成锯齿状,并将所述胎面部划分为中央陆地部和胎肩陆地部;中央倾斜沟,该中央倾斜沟在所述中央陆地部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并将所述中央陆地部划分为多个中央花纹块;以及胎肩横沟,该胎肩横沟在所述胎肩陆地部沿轮胎轴向延伸,并将所述胎肩陆地部划分为多个胎肩花纹块,所述重载荷用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花纹块的踏面由所有顶点处的内角都为80°以上的多边形构成,所述胎肩横沟从所述周向沟的朝轮胎轴向外侧凸出的锯齿顶点朝向胎面接地端延伸,所述周向沟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朝与所述中央倾斜沟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多个第一倾斜部分,至少在一个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具有高度为所述周向沟的最大沟深的25%~40%的拉筋。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30 JP 2013-0956821.一种重载荷用轮胎,该重载荷用轮胎在胎面部具有:一对周向沟,该一对周向沟配置在轮胎赤道的两侧、且沿轮胎周向延伸成锯齿状,并将所述胎面部划分为中央陆地部和胎肩陆地部;中央倾斜沟,该中央倾斜沟在所述中央陆地部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并将所述中央陆地部划分为多个中央花纹块;以及胎肩横沟,该胎肩横沟在所述胎肩陆地部沿轮胎轴向延伸,并将所述胎肩陆地部划分为多个胎肩花纹块,所述重载荷用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花纹块的踏面由所有顶点处的内角都为80°以上的多边形构成,所述胎肩横沟从所述周向沟的朝轮胎轴向外侧凸出的锯齿顶点朝向胎面接地端延伸,所述周向沟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朝与所述中央倾斜沟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多个第一倾斜部分;以及相对于轮胎周向而朝与所述中央倾斜沟的倾斜方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的多个第二倾斜部分,至少在一个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具有高度为所述周向沟的最大沟深的25%~40%的拉筋,所述拉筋不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部分,所述拉筋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部分与所述中央倾斜沟的交叉部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一倾斜部分与所述胎肩横沟的交叉部侧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倾斜沟将所述一对周向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佳惠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