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0533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为克服现有技术加载方式简单,不能反映伺服驱动系统的实际工况的问题,试验台包括有伺服电机支撑部分、惯量加载部分、扭矩加载部分、振动温湿度加载部分和自动控制部分。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安装在地平铁(1)的左侧,惯量加载部分安装在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右侧的地平铁(1)上,扭矩加载部分安装在惯量加载部分右侧的地平铁(1)上;被测的伺服电机(11)和惯量加载部分中的阶梯轴(8)左端联轴器连接,惯量加载部分的阶梯轴(8)右端和扭矩加载部分的测功机(2)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振动温湿度加载部分的RS-232C端口与自动控制部分的工控机(13)的RS-232C端口电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为克服现有技术加载方式简单,不能反映伺服驱动系统的实际工况的问题,试验台包括有伺服电机支撑部分、惯量加载部分、扭矩加载部分、振动温湿度加载部分和自动控制部分。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安装在地平铁(1)的左侧,惯量加载部分安装在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右侧的地平铁(1)上,扭矩加载部分安装在惯量加载部分右侧的地平铁(1)上;被测的伺服电机(11)和惯量加载部分中的阶梯轴(8)左端联轴器连接,惯量加载部分的阶梯轴(8)右端和扭矩加载部分的测功机(2)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振动温湿度加载部分的RS-232C端口与自动控制部分的工控机(13)的RS-232C端口电线连接。【专利说明】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的试验装置,更确切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对伺服驱动系统实现惯量和扭矩加载并进行可靠性试验的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技术介绍
数控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的腾飞创造了机会,数控机床的性能和使用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准。我国现在已经是数控机床生产及使用大国,所研发的数控机床在精度、速度、多轴联动控制等性能上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数控机床的主要组成部件一伺服驱动系统,其性能和可靠性水平与国际先进产品仍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待提高。伺服驱动系统现已成为国产数控机床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急待于解决此问题。因此,研究开发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装置和试验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水平的提高对整机可靠性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仅有一些加载方法简单的可靠性试验装置。例如,某些试验台可以对伺服驱动系统伺服电机进行空运转试验,或者采用简单的机械加载,试验模拟的工况与真实工况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在试验中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目前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加载方式简单,不能反映伺服驱动系统的实际工况的问题,提供了一套能够模拟实际工况,对伺服驱动系统进行扭矩和惯量混合加载的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包括有伺服电机支撑部分、惯量加载部分、扭矩加载部分、振动温湿度加载部分和自动控制部分。 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安装在地平铁的左侧,惯量加载部分安装在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右侧的地平铁上,扭矩加载部分安装在惯量加载部分右侧的地平铁上;安装在伺服电机支撑部分中的伺服电机支撑座上的被测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采用2号膜片联轴器和惯量加载部分中的阶梯轴的左端连接,惯量加载部分中的阶梯轴的右端采用I号膜片联轴器和扭矩加载部分中的测功机的输出轴连接,测功机输出轴的回转轴线、I号膜片联轴器的回转轴线、阶梯轴的回转轴线、2号膜片联轴器的回转轴线与被测的伺服电机的回转轴线共线;振动温湿度加载部分即振动温湿度试验箱的RS-232C端口与自动控制部分中的工控机的RS-232C端口电线连接,自动控制部分中的伺服放大器的电源接口与被测的伺服电机电线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包括伺服电机支撑座和电机调节垫板。所述的伺服电机支撑座由底板与垂直支撑壁焊接或机械连接而成,底板与垂直支撑壁底端的左/右侧面接触连接,底板的底端面与垂直支撑壁的底端面共面,底板与垂直支撑壁之间的夹角为90度;底板为倒“T”字型等横截面的板类结构件,其四角处对称地设置有四个U型开口,垂直支撑壁的中心处设置有圆通孔,圆通孔直径大于被测的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直径,圆通孔周围均匀分布有四个沿圆通孔径向方向的结构相同的安装不同型号的被测的伺服电机的长条通孔。电机调节垫板安装在伺服电机支撑座的下面,伺服电机支撑座的底面与电机调节垫板的顶端面接触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机调节垫板包括有上楔形板、锁紧螺母、下楔形板、丝母和丝杆。所述的上楔形板为矩形的从左至右具有斜度的板类结构件,上楔形板的中间处焊接一个支撑座,支撑座中心处设置有圆通孔,圆通孔回转轴线与上楔形板的纵向对称面共面,在圆通孔周围均布四个螺纹孔;中心处设置有螺纹孔的丝母安装在支撑座内,支撑座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导轨。所述的下楔形板为矩形的从左至右具有斜度的板类结构件,下楔形板从左至右具有的斜度与上楔形板从左至右具有的斜度相同,但斜度方向相反,下楔形板左右两端各焊接一个支撑台,左右两支撑台的中心处皆设置有圆通孔,丝杆插入下楔形板(25)左右两端支撑台的圆通孔中,下楔形板左右两端支撑台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导轨槽。上楔形板安装在下楔形板上,安装在上楔形板上的支撑座内的丝母套装在丝杆上,上楔形板上的两条导轨装入下楔形板上的两条导轨槽中,锁紧螺母安装在从右端的支撑台圆通孔中伸出的丝杆的右端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惯量加载部分还包括I号轴承支撑装置、套筒、惯量加载装置和2号轴承支撑装置。阶梯轴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I号至7号不同直径的轴段,惯量加载装置套装在阶梯轴的3号轴段上,惯量加载装置中的惯量盘的左端面与阶梯轴上的4号轴段的右端面接触连接,套筒的左端面和惯量加载装置中的惯量盘的右端面接触连接,套筒的右端面和I号轴承支撑装置中的左端盖的左端面接触连接,并且套筒和I号轴承支撑装置套装在阶梯轴的2号轴段上,2号轴承支撑装置套装在阶梯轴的6号轴段上,2号轴承支撑装置的右端盖右端面与阶梯轴上的5号轴段的左端面接触连接,I号轴承支撑装置与2号轴承支撑装置采用螺栓固定在地平铁(I)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I号轴承支撑装置与2号轴承支撑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的I号轴承支撑装置包括右端盖、卡簧、轴承、轴承座和左端盖。所述的左端盖的回转轴线处设置有圆通孔,圆通孔周围均布有4个螺栓通孔,左端盖采用螺栓固定在轴承座的左端面上,左端盖的右端面与轴承外轴承环的左端面相接触,轴承安装在轴承座的中心通孔内,卡簧安装在阶梯轴上的卡簧槽内,轴承内轴承环的右端面与卡簧的左端面相接触,右端盖的回转轴线处设置有圆通孔,圆通孔圆周均布螺栓通孔,右端盖采用螺栓固定在轴承座的右端面上,右端盖左端面与轴承外轴承环的右端面相接触。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轴承座由一块水平长方体形的底板与一块长方体形的垂直支撑壁焊接而成,长方体形的垂直支撑壁上半部分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用于安装轴承的圆通孔,圆通孔的左右端面上呈圆周地均匀分布有用于和左端盖与右端盖连接的螺纹盲孔,水平长方体形的底板前后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T型螺栓的U形开口槽。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惯量加载装置包括惯量盘、4个结构相同的T型螺母、4个结构相同的惯量滑块和4个结构相同的螺栓。所述的惯量盘为一圆盘,圆盘中心处设有一圆通孔,在惯量盘的圆通孔周围沿径向方向设置有4个结构相同的T型槽,T型槽上设有刻度,4个结构相同的T型槽的里端不和圆通孔连通,相邻的两个T型槽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的4个结构相同的惯量滑块中心处皆设置有与螺栓相配装的圆通孔。所述的4个结构相同的T型螺母装入4个结构相同的T型槽内为滑动连接,4个结构相同的惯量滑块放置在T型螺母的上方,采用螺栓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加载伺服驱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包括有伺服电机支撑部分、惯量加载部分、扭矩加载部分、振动温湿度加载部分和自动控制部分;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安装在地平铁(1)的左侧,惯量加载部分安装在伺服电机支撑部分右侧的地平铁(1)上,扭矩加载部分安装在惯量加载部分右侧的地平铁(1)上;安装在伺服电机支撑部分中的伺服电机支撑座(10)上的被测的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采用2号膜片联轴器(9)和惯量加载部分中的阶梯轴(8)的左端连接,惯量加载部分中的阶梯轴(8)的右端采用1号膜片联轴器(3)和扭矩加载部分中的测功机(2)的输出轴连接,测功机(2)输出轴的回转轴线、1号膜片联轴器(3)的回转轴线、阶梯轴(8)的回转轴线、2号膜片联轴器(9)的回转轴线与被测的伺服电机(11)的回转轴线共线;振动温湿度加载部分即振动温湿度试验箱的RS‑232C端口与自动控制部分中的工控机(13)的RS‑232C端口电线连接,自动控制部分中的伺服放大器的电源接口与被测的伺服电机(11)电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菲刘博杨兆军何佳龙王中马帅郑志同张欢欢石靖楠王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