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98282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30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首先为盐碱地治理区域布置真空排水系统和灌浆系统;然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一定深度的位置处灌入浆液,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坚硬层;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一定深度的毛沟;之后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再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最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优点是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设置坚硬层,并从土壤的表层开始延伸至坚硬层设置防渗层,且在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埋设排水管道,使得只需进行一次淡水洗盐,就可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不仅除盐碱效果好,而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首先为盐碱地治理区域布置真空排水系统和灌浆系统;然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一定深度的位置处灌入浆液,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坚硬层;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一定深度的毛沟;之后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再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最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优点是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设置坚硬层,并从土壤的表层开始延伸至坚硬层设置防渗层,且在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埋设排水管道,使得只需进行一次淡水洗盐,就可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不仅除盐碱效果好,而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技术,尤其是涉及。 -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土地盐碱化问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灌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土地盐碱化不 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威胁, 主要表现在环境和经济两方面的危害。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是土壤和地下含盐过高,在强烈的地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 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 水被蒸发后,土壤盐分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并积聚于土壤表层,盐分就留在地表及地面浅 层土壤中,日积月累造成了土地盐碱化。目前,治理盐碱地通常采取下列措施:埋设暗管,通 过降雨或淡水资源长期排盐;种植耐盐碱植物柽柳;水泥土加土工膜减渗等。但这些盐碱 地治理措施存在除盐碱效果不佳、不彻底、投资大以及不易推广等缺点。 【专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其除盐碱效果 好,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其 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 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 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坚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 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坚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 地治理区域中插设坚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 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坚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 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 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② 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坚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2? 5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50?100cm的坚硬层; ③ 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2?5m的毛沟; ④ 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 道; ⑤ 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 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 ⑥ 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 所述的步骤①中坚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3?6m,相邻两块坚向排水板之间的间 距为1?2m ;所述的步骤①中坚向灌浆管的插入深度为2?5m。 所述的步骤①中坚向排水板与坚向灌浆管的插设位置的分布为:形成正方形的四 块坚向排水板的正中插设一根坚向灌浆管。 所述的步骤①中在坚向灌浆管插设完成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靠近其中一根坚 向灌浆管的位置处插设用于测真空度的管道。 所述的步骤①中坚向灌浆管的底端端口上连接有用于保证浆液能通过坚向灌浆 管进入土壤中且防止插设坚向灌浆管时泥土进入坚向灌浆管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灌 浆端盖。 所述的步骤①中密封膜铺设1?3层。 所述的步骤①中在密封膜铺设完成后,将覆盖于盐碱地治理区域的边界上的部分 密封膜压入粘土中,且压入深度至少为2?3m,确保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所述的步骤②中当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真空度为20?40kPa时,向盐碱地治理区 域中灌入浆液。 所述的步骤④中排水管道按倾斜的方式埋设,即要求排水管道位于盐碱地治理区 域中的进水端的深度小于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的深度;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端口上连接有在水 的冲力下能够自动打开、用于减少地下水渗进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 排水端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本专利技术方法在真空条件下灌浆形成坚硬层,该坚硬层能够很好地阻止"返盐"现象的 发生,有效地防止盐碱地治理区域的二次污染。 2)本专利技术方法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设置坚硬层,并从土壤的表层开始延伸至坚硬 层设置有防渗层,且在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埋设排水管道,使得只需进行一 次淡水洗盐,就可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同时也可利用降雨长期排盐,不仅除盐 碱效果好,而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此外排盐用水量少。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总体实现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中设置的坚硬层、防渗层及排水管道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的,其总体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以 下步骤: ①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 第一无纺土工布要求铺设平整、松紧度均匀、端部锚着牢固;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 坚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 工布上,再完成坚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坚向灌浆管, 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 再完成坚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及水平灌浆管 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 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坚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3?6m,具体施工时插入深度可设 成5m ;相邻两根坚向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为1?2m,具体施工时可将间距定为1. 3m ;坚向灌 浆管的插入深度为2?5m,具体施工时插入深度可设成3. 5m ;坚向排水板可采用现有的宽 度为8?12cm的坚向排水板;水平滤管可采用现有的波纹管;坚向灌浆管和水平灌浆管可 采用现有的直径为20?30mm的PVC管,坚向灌浆管可选用直径为2?3cm的PVC管;坚向 排水板与坚向灌浆管的插设位置的分布为:形成正方形的四根坚向排水板的正中插设一根 坚向灌浆管;第二无纺土工布的设置是为防止密封膜直接铺设于水平滤管及水平灌浆管上 而受破坏;密封膜铺设1?3层,密封膜可采用现有的增厚的16丝真空膜。 在具体施工时,可在水平滤管上沿管身按三角形排列打孔,制成花管,再在水平滤 管上包一层覆盖所有孔的无纺布作为滤水层,但要求无纺布捆扎结实,达到只透水不透砂。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在坚向灌浆管插设完成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靠近其中一 根坚向灌浆管的位置处插设用于测真空度的管道,并安装真空表,以测定盐碱地治理区域 中的真空度,指导灌浆工作的进行。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②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2~5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50~100cm的坚硬层;③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2~5m的毛沟;④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⑤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⑥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元洪余朝伟干焕军张威姜欢悦杨娜谢士猛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