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888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支架上可调节的设置有复数个固定座,所述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与所述固定座连接,进而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测试工装不需要进行切割等任何加工步骤,只需要根据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相关尺寸对固定座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可将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固定在支撑框架上,调整工作半天就可以完成,没有任何材料成本费用。并且一个测试工装基本可以应对同一级别的多个车型。与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搭接的固定座使用的是数控加工的零件,制造精度高、误差小。最快可在获得零件数据后半个月内将测试工装搭建完成,完全可以保证在规定时间截点内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加工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汽车车顶内饰顶衬在正式量产前必须通过模拟安装在车身环境下的耐候性测试,顶衬零件测试时的状态与安装在实际车辆中状态的差别对顶衬测试的准确性影响非常大。而现在的汽车公司项目开发时间短,导致零件试验时间被压缩,往往无法在试验要求时间内提供白车身用于零件试验。同时由于项目还处于开发阶段,根本无法从他处获得白车身。现有的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测试工装存在以下缺点:1、用于顶衬测试时只使用到车身上半部分,需要对车身切割,时间长、成本高。单个车身的切割时间需要一周,而每个项目至少有两个车型。2、由于步入式环境循环试验箱的底面积限制,单次试验只能使用一个车型来进行试验,车顶型面为弧面,无法叠加放置,因此不能充分利用高度上的空间。3、白车身切割精度要求很高,切割后的四个支脚如果倾斜或者不在一个平面上,会造成与实际安装情况受力不相符或试验时受摇晃冲击等情况。4、切割剩余的下半部分车身无法使用只能丢弃,造成大量浪费。5、许多项目的车身制造在欧洲、美国或中国偏远城市,长途运输车身的物流费用很高。6、整车厂能够提供的车身有限,车身型号常常试验顶衬零件型号不匹配。7、整车厂在开发阶段基本都在做各种调整,车身的尺寸等各种状态存在较大波动,并且一般无法测试其准确性。8、在开发阶段整车厂车身制造数量少,无法提供车身用于测试。为满足试验进度,需要至少提前两个月通知车身需求。9、每个项目的车身在试验完成后都需要保存,用于年度型式试验或其他应急事务。因此车身的存放需要很大的场地和空间。10、在每次移动车身时,需要4到6个成年男子才能搬运,并且存在失误砸落造成人员受伤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支架上可调节的设置有复数个固定座,所述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与所述固定座连接,进而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本技术的测试工装不需要进行切割等任何加工步骤,只需要根据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相关尺寸对固定座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可将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固定在支撑框架上,调整工作半天就可以完成,没有任何材料成本费用。并且一个测试工装基本可以应对同一级别的多个车型。与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搭接的固定座使用的是数控加工的零件,制造精度高、误差小。最快可以在获得零件数据后半个月内将测试工装搭建完成,完全可以保证在规定时间截点内完成。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部支架上沿水平方向形成有一滑槽,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滑槽内,进而实现所述固定座可以在顶部框架上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顶部支架的底部,所述滑块顶部形成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座通过一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顶部支架的侧部,所述滑块侧部形成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座通过一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顶部支架的顶部,所述滑块底部形成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座通过一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上形成有螺纹段,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螺纹段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螺接有一第一螺帽进行紧固,这样通过调节连接杆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固定座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形成有第一螺孔,一第一螺栓螺接且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并由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侧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一第二螺帽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侧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栓。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上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固定座底部固接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应所述第三通孔贯穿形成有第二螺孔,一第二螺栓螺接且穿过所述第二螺孔并由所述第三通孔的第一侧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一第三螺帽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第二侧螺接于所述第二螺栓。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汽车天窗固定座、汽车手柄固定座、汽车遮阳板固定座、汽车前顶灯固定座或汽车后端卡扣固定座。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设有复数个滑轮,使测试工装可以移动安全、方便又省力。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体积可以长期存放在实验室,无需来回搬运,也不需要很大的仓储空间。工装设计制造时间短、准确度高、成本低、仓储空间大大节省,没有材料浪费,容易移动。安全方便又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顶部支架与固定座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顶部支架与固定座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顶部支架与固定座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顶部支架与固定座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与固定座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的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与固定座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支架上可调节的设置有复数个固定座,所述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与所述固定座连接,进而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支架上可调节的设置有复数个固定
座,所述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与所述固定座连接,进而固定于所述支撑
框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
于所述顶部支架上沿水平方向形成有一滑槽,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
滑槽相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
于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顶部支架的底部,所述滑块顶部形成有与所述滑槽
相对应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座
通过一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连接
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
于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顶部支架的侧部,所述滑块侧部形成有与所述滑槽
相对应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座
通过一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连接
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顶内饰顶衬总成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
于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顶部支架的顶部,所述滑块底部形成有与所述滑槽
相对应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沿水平方向延
伸形成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座通过一连接杆相互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琳锋王平周毅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翔汽车车顶饰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