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点火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行星射流式点火棒。
技术介绍
以往,广泛使用的点火棒具有下述内部结构:接线螺杆贯通陶瓷内并与陶瓷小头的中心电极,通过玻璃密封料以及金属等填充料在高温下与陶瓷烧结成一个整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电阻性,并且在高温下也能保持这样的稳定电阻特性。在这样的陶瓷结构通过与特定的外部金属外壳结合,通过轴向的外部压力使金属的卷边口包裹住陶瓷,并最终把金属两端通入高压电使外壳薄壁部分发热并通过外部压力使其部位发生形变。在中心电极与金属外壳突出部位形成一定的间隙,当高压电通过这个间隙使其间的气体发生电离最终产生电火花点燃周边的燃油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传统的点火棒点火部位置于整个气缸内部,燃气的点火点往往就是形成的间隙。由于活塞在气缸内部到达上止点过程中,其内部的混合气体形成高压且非静止状态,其按照一定的流体运动轨迹充斥整个燃烧室内,因此当点燃燃气时,燃烧的层燃现象从点火点至活塞环需要的时间内活塞往往早已从最佳爆炸压力下滑至做功环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射流式点火棒,包括点火端、延长线以及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端包括:外壳;中心电极,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且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中心电极上,且朝向所述外壳延伸;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且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延伸,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应并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间隙;点火点,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所述点火点与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所述点火点之间形成间隙,并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电时在所述点火点上形成电火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射流式点火棒,包括点火端、延长线以及连接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火端包括:
外壳;
中心电极,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且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
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中心电极上,且朝向所述外壳延伸;
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且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延伸,与所述第一电
极相对应并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间隙;
点火点,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电极
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所述点火点与设置于所
述第二电极上的所述点火点之间形成间隙,并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
通电时在所述点火点上形成电火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射流式点火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
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点火点对应,以使火焰喷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射流式点火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相对于
所述点火点之间的连线倾斜设置。
4.如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