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684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使装卸作业变得容易且即使是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安装的连接器以及线束。构成为在与电缆(61a~61c)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具备:第1嵌合部(31),其设置于第1端子壳体(5);第2嵌合部(41),其设置于第2端子壳体(7);以及嵌合保持部件(70),其在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后,相对于第1嵌合部(31)和第2嵌合部(41)的双方,沿着与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两端子壳体(5、7)保持为嵌合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使装卸作业变得容易且即使是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安装的连接器以及线束。构成为在与电缆(61a~61c)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具备:第1嵌合部(31),其设置于第1端子壳体(5);第2嵌合部(41),其设置于第2端子壳体(7);以及嵌合保持部件(70),其在使两端子壳体(5、7)嵌合后,相对于第1嵌合部(31)和第2嵌合部(41)的双方,沿着与两端子壳体(5、7)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两端子壳体(5、7)保持为嵌合状态。【专利说明】连接器以及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用于例如使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的环保车、特别是在传递 大容量的电力时使用的电力线束的连接器以及线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的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中,连接像马达和逆变器之 间、或者逆变器和电池之间的设备间的用于传递大容量的电力时的电力线束在其一端侧例 如具备分割为第1连接器部和第2连接器部这两个的结构的连接器,其中,第1连接器部具 备第1接合端子和收纳该第1接合端子的第1端子壳体,第2连接器部具备与上述第1接 合端子连接的第2接合端子和收纳该第2接合端子的第2端子壳体。 例如,在设备上设置第1连接器部,在第2连接器部连接电缆,连接两连接器部,从 而能够将设备和电缆电连接。 作为这样的连接器,已知使电缆沿与嵌合两端子壳体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地构 成的所谓L字形结构的连接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两端子壳体螺栓固定的构成的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211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49056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连接器以装卸自如为前提进行设置(在不需要装卸的部分使用连接器的必 要性小),所以如果像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那样用螺栓固定两端子壳体5、7,则存在装卸变 得复杂的问题。 并且,如果对两端子壳体5、7进行螺栓固定,则需要用于固定螺栓的作业空间,即 用于紧固螺栓的工具和作业者的手进入的空间。因此,即使对连接器进行小型化(低矮化), 但为了安装该连接器需要确保作业空间,其结果,为了使用该连接器而需要大的空间。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容易进行装卸作业,且即使是狭窄 的空间也能够安装的连接器以及线束。 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作出,该连接器具备:收纳第1接合端子的第1端子壳 体;以及至少收纳在端部设置有第2接合端子的电缆的一部分的第2端子壳体,且若使上 述第1端子壳体和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接触 而构成接点,构成为在与从上述第2端子壳体延伸出来的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上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具备:第1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壳体;第2嵌合部,其 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以及嵌合保持部件,其在使两端子壳体嵌合后,相对于上述第1 嵌合部和上述第2嵌合部的双方,沿着与上述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 合,将上述两端子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也可以是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形成为至少从两侧夹住上述两端子壳体,在其两侧部 的内侧形成有沿着滑动方向形成的槽或者突起,上述第2嵌合部由在上述第2端子壳体的 两侧面沿着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滑动方向形成为直线状且以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嵌合 保持部件的上述槽或者突起嵌合的突起或者槽构成。 也可以是上述第1端子壳体具有凸缘,该凸缘在嵌合了上述两端子壳体时,与上 述第2端子壳体相比更向与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 的两侧部的外侧形成有突起或者收纳保持突起的突起保持部,上述第1嵌合部由形成于上 述凸缘且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突起或者突起保持部对应地形成的突起保持部或者突起 构成。 也可以是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两侧部的外侧形成有突起,并且上述第1嵌合部 由突起保持部构成,作为上述第1嵌合部的突起保持部由从上述凸缘向上述第2端子壳体 侧突出的垂直部和从该垂直部的前端沿着滑动方向向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插入侧延伸的 水平部构成,在上述水平部和上述凸缘之间引导形成于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突起,上述水 平部以其上述凸缘侧的面朝向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插入侧开口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 形。 也可以是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在其滑动方向后方具有将上述两侧部一体连结的后 部,在上述凸缘的上述嵌合保持部件的滑动方向后方设置有与上述后部卡定而固定上述嵌 合保持部件的固定用卡爪。 也可以是上述嵌合保持部件沿着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从上述电缆侧向上述两端 子壳体侧滑动,而与上述两嵌合部嵌合。 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端子壳体内排列收纳有多个上述第1接合端子,在上述第2 端子壳体内排列收纳有多个上述第2接合端子,并且排列收纳有多个绝缘部件,若使上述 第1端子壳体和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多个第1接合端子的一面的每一个与上述 多个第2接合端子的一面的每一个成对地相对而构成多个接点,并且成为上述第1接合端 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交替地配置,且上述多个接点被上述绝缘部件夹着的层叠构造,具 备连接部件,其通过按压相邻的上述绝缘部件,将上述多个第1接合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2 接合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固定而电连接。 也可以是在上述连接部件形成有使工具嵌合的工具嵌合孔,构成为在该工具嵌合 孔嵌合上述工具并使上述连接部件转动,从而按压相邻的上述绝缘部件,上述嵌合保持部 件的一方的侧部形成为在将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嵌合于上述两嵌合部时覆盖连接部件,且在 该一方的侧部形成有在上述嵌合保持部件完全嵌合于上述两嵌合部时使上述工具嵌合孔 露出,允许利用上述工具的上述连接部件的转动的工具插入孔。 也可以是具有夹持上述电缆的二分构造的尾板,通过将该尾板固定于上述第2端 子壳体,而将上述电缆固定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线束具备电缆、设置于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第2接合端子、以及至少 收纳在端部设置有上述第2接合端子的上述电缆的一部分的第2端子壳体,且若使上述第 2端子壳体和作为上述第2端子壳体的对方侧的壳体并收纳第1接合端子且安装于作为安 装对象的设备的第1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接触而构成 接点,构成为在与从上述第2端子壳体延伸出来的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上 述两端子壳体嵌合,还具备:第2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保持部件,其在 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后,相对于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壳体的第1嵌合部和上述第2嵌合 部的双方,沿着与上述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上述两端子壳体 保持为嵌合状态。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使装卸作业变得容易,且即使是狭窄的空间也能够安 装的连接器以及线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a)是剖面图,(b)是只表示第1接合端子 和第2接合端子和绝缘部件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 (a)是图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b)是其立体图。 图3 (a)、(b)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中的第1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第1连接器部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以及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具备:收纳第1接合端子的第1端子壳体;以及至少收纳在端部设置有第2接合端子的电缆的一部分的第2端子壳体,且若使上述第1端子壳体和上述第2端子壳体嵌合,则上述第1接合端子和上述第2接合端子接触而构成接点,上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在与从上述第2端子壳体延伸出来的上述电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上述两端子壳体嵌合,具备:第1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壳体;第2嵌合部,其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壳体;以及嵌合保持部件,其在使两端子壳体嵌合后,相对于上述第1嵌合部和上述第2嵌合部的双方,沿着与上述两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嵌合,将上述两端子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慈智也铃木幸雄梅津润小室隆德林真也二森敬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