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319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该靠背骨架的连接端上设有连接孔;衬套,装配于所述连接孔内;气弹簧,具有与连接孔对应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以及形成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以供容置靠背骨架的连接端的U型凹槽,利用第一连接臂、连接孔、第二连接臂以及配套的自攻螺栓而将所述气弹簧与所述靠背骨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通过使用自攻螺栓代替现有卡销的连接方式,与气弹簧的连接部螺纹连接并与衬套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以及在靠背骨架的连接孔内焊接套筒,不仅可以消除靠背晃动间隙大的问题,保证了靠背骨架足够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增强连接处的抗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该靠背骨架的连接端上设有连接孔;衬套,装配于所述连接孔内;气弹簧,具有与连接孔对应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以及形成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以供容置靠背骨架的连接端的U型凹槽,利用第一连接臂、连接孔、第二连接臂以及配套的自攻螺栓而将所述气弹簧与所述靠背骨架连接。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通过使用自攻螺栓代替现有卡销的连接方式,与气弹簧的连接部螺纹连接并与衬套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以及在靠背骨架的连接孔内焊接套筒,不仅可以消除靠背晃动间隙大的问题,保证了靠背骨架足够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增强连接处的抗扭能力。【专利说明】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靠背骨架晃动的座椅靠背 的连接机构。 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乘客对汽车座椅乘坐的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靠背晃动成为影响乘坐舒适 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座靠连接是采用塑料衬套和卡销配合的方式,如图1和图2 所示,先将塑料衬套3'装入靠背骨架1的连接孔11'内,再一并放置于气弹簧2的U型槽 内,最后通过卡销4'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塑料衬套3'与连接孔11'之间存在间隙,卡 销4'与塑料衬套3'之间存在间隙。在现有技术中,其中卡销4'与气弹簧2之间存在的间 隙最大,并且卡销4'的连接方式也不够稳固,使得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乘客往往会感觉到座 椅靠背存在比较大的晃动量,而此晃动是由于座靠之间连接间隙过大引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座椅 的靠背骨架与气弹簧之间存在晃动间隙,靠背晃动量较大的问题。 为到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包括: 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的连接端上设有连接孔; 衬套,装配于所述连接孔内; 气弹簧,具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 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以供容置所述靠背骨架的连接端的 U型凹槽,利用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臂以及配套的自攻螺栓而将所 述气弹簧与所述靠背骨架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还设有套筒,所述套 筒固定于所述连接孔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为单个长衬套,所述长衬套自所述连接 孔的任一侧装配于所述套筒,所述长衬套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连接孔的孔深。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为两个短衬套,两个所述短衬套分别自 所述连接孔两侧装配于所述套筒。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攻螺栓与所述衬套之间采用自攻过盈配 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分别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设有对 应于所述连接孔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内腔形成有与所述自攻螺 栓配合的螺纹。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以及所述连接孔设置为 在所述气弹簧与所述靠背骨架装配完成后处于共轴心线。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攻螺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还设有弹性垫 片。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了一种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通过使用自攻螺 栓代替现有卡销的连接方式,与气弹簧的连接部螺纹连接并与衬套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 以及在靠背骨架的连接孔内焊接套筒,不仅可以消除靠背晃动间隙大的问题,保证了靠背 骨架足够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增强连接处的抗扭能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座椅靠背骨架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技术的座椅靠背骨架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技术的座椅靠背骨架的连接机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6为本技术的座椅靠背骨架的连接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 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 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请配合参照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的座椅靠背骨架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该座椅靠背骨架的连接机构包括:靠背骨架1、衬套4、 气弹簧2以及自攻螺栓5,该气弹簧2包括与靠背骨架1连接的连接部21。本技术将 自攻螺栓5配合装配于靠背骨架1的连接端12与气弹簧2的连接部21之间,以消除气弹 簧2与靠背骨架1之间的装配间隙,从而使靠背骨架1具有足够的强度,消除了汽车在行驶 过程中座椅靠背晃动的问题。 具体地,靠背骨架1的两端连接端12均需与气弹簧2配合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 仅以靠背骨架1的一端装配进行详细的描述,由于另一端的装配结构相同,在此就不再重 复阐述。该靠背骨架1的连接端12上设有连接孔11,该衬套4装配于连接孔11内,相对应 地,气弹簧2上设有与该连接孔11配合连接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弹簧2具有与连接孔 11对应的连接部21,利用该连接部21、连接孔11以及配套的自攻螺栓5而将气弹簧2和 靠背骨架1连接。详细地,该连接部21包括第一连接臂211、第二连接臂212以及形成于 所述第一连接臂211和第二连接臂212之间、以供容置靠背骨架1的连接端12的U型凹槽 213,利用第一连接臂211、连接孔11、第二连接臂212以及配套的自攻螺栓5而将气弹簧2 与靠背骨架1连接。特别地,分别在第一连接臂211和第二连接臂212设有对应于连接孔 11的第一孔214和第二孔215,即第一连接臂211上设有第一孔214,第二连接臂212上设 有第二孔215,优选地,该第一孔214、第二孔215以及连接孔11设置为在气弹簧2与靠背 骨架1装配完成后处于共轴心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211上的第一孔214和第 二连接臂212上的第二孔215的内腔由于自攻螺栓5的自攻作用形成有与自攻螺栓5配合 的螺纹,从而使得靠背骨架1与气弹簧2的连接更加稳固,并且不存在使靠背骨架1晃动的 间隙。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最佳实施方式,该座椅靠背骨架的连接机构还包括固定于连接 孔11的套筒3,其中,套筒3可通过焊接固定于连接孔11内,然后再将衬套4装配于该套筒 3内,本技术中增加套筒3可增加靠背骨架1转轴处壁厚,从而可增强靠背骨架1的抗 扭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靠背骨架1连接端12的壁厚选择是否需要装配套 筒3。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该衬套4为单个长衬套41,使用单个 长衬套41装配于套筒3内,具体地,该长衬套41可从连接孔11的任一侧装配入套筒3内, 优选地,使套筒3与长衬套41之间间隙尽可能地小,该长衬套4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连接孔 11的孔深,从而使该长衬套41覆盖到连接孔11的所有内腔面,避免自攻螺栓5与长衬套 41之间存在间隙,特别地,在自攻螺栓5装配入该长衬套41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靠背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的连接端上设有连接孔;衬套,装配于所述连接孔内;气弹簧,具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以供容置所述靠背骨架的连接端的U型凹槽,利用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臂以及配套的自攻螺栓而将所述气弹簧与所述靠背骨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曾皓丁雪莲沈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