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4988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09: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胶带,包括基体、第一涂胶层和第二涂胶层,双面胶带自上而下为第一涂胶层、基体、第二涂胶层,其中在基体两端设有凸起,基体与凸起构成L型结构,凸起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涂胶层的水平高度,凸起为可变形的软材料制成的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面胶带,确切的说是一种异形端面双面胶带因为设计了凸起点,使得饰面层可以移动到更准确的位置,然后通过正面施压和基层粘接在一起,使得施工过程更容易控制,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胶带,包括基体、第一涂胶层和第二涂胶层,双面胶带自上而下为第一涂胶层、基体、第二涂胶层,其中在基体两端设有凸起,基体与凸起构成L型结构,凸起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涂胶层的水平高度,凸起为可变形的软材料制成的凸起。本专利技术的双面胶带,确切的说是一种异形端面双面胶带因为设计了凸起点,使得饰面层可以移动到更准确的位置,然后通过正面施压和基层粘接在一起,使得施工过程更容易控制,更准确。【专利说明】-种双面胶带
本申请属于建筑和装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面胶带。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和装饰领域,对饰面材料的粘贴上越来越多地使用双面胶带,代替传 统的万能胶喷涂或刷涂粘接,使得施工过程更加干净快捷。但双面胶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 一个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双面胶的瞬间粘接性能,稍不注意就造成装饰材料粘贴位置不准 确,并且很难移动,反复粘贴又会破坏饰面层表面结构。 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亟需一种可以改变瞬间粘接的方式,解决双面胶带粘贴位 置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双面胶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中的双面胶进行了重新设 计,双面胶由平面改成了一个凹槽,在凹槽的槽内涂有胶层,凹槽的两端凸起不涂胶,施工 时,靠两个凸起使得装饰层和双面胶不会瞬间粘接,等装饰层位置调整准确后,靠手的压 力,使得双面胶的两个凸起下陷,凹槽中的胶层和装饰层粘接在一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胶带,包括基体、第一涂胶层和第二 涂胶层,所述双面胶带自上而下为第一涂胶层、基体、第二涂胶层,其特征在于,在基体两端 设有凸起,所述基体与所述凸起构成L型结构,所述凸起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涂胶层的水 平高度,所述凸起为可变形的软材料制成的凸起。 优选地,其中,所述凸起为橡胶、泡沫、海绵、纸张、塑料或金属中的一种制成的凸 起。 优选地,其中,所述凸起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涂胶层的水平高度为0. 1-5毫米。 优选地,其中,所述凸起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棱柱体中的一种。 优选地,其中,所述基体为不可变形的材料制成的基体。 优选地,其中,一种根据上述的双面胶带在装饰粘接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面胶带,达到了如下效果:现有技术中双面胶带 因为没有凸起点支撑,在使用过程中与饰面层瞬间粘接在一起,使得饰面层无法移动位置, 本专利技术的双面胶带,确切的说是一种异形端面双面胶带因为设计了凸起点,使得饰面层可 以移动到更准确的位置,然后通过正面施压和基层粘接在一起,使得施工过程更容易控制, 更准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 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la为现有技术双面胶带结构图; 图lb为现有技术双面胶带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双面胶带结构图; 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使用过程中未施压状态参考图; 图3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使用过程中施压状态参考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其中:1-基体,2-第一涂胶层,3-第二涂胶层, 4-凸起,5-基层,6-饰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 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 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 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 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实施例1 图la和图lb分别为现有技术的双面胶带结构图及现有技术双面胶带使用状态参 考图,可以从图中看出,现有技术的双面胶带未设计为异形端面,而是呈平面结构,当与饰 面层接触时,涂胶层与饰面层瞬间粘接,不能再移动了,会造成粘贴位置不准确。 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胶带,包括基体1、第一涂胶层2和第二涂胶层3,自 上而下为第一涂胶层2、基体1、第二涂胶层3,在基体1两端设有凸起4,基体1与凸起4构 成L型结构,凸起4的水平高度是高于第一涂胶层2的水平高度,即高出0. 1-5毫米,凸起4 的材料为可变形的软材料,如橡胶、泡沫、海绵、纸张、塑料或金属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凸 起4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棱柱体,具体形状依实际需要而定。 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基体1变形而使凸起4起不到支撑作用,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基 体1是不可变形材料制成的。当然对于基体1的材料还可以是可变性材料制成,之所以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限定于是不可变形材料制成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这里对 于材质并不做具体限定。 使用时,如图3a和图3b所示,先将本实施例的双面胶带的第二涂胶层3固定在基 层5上,然后将饰面层6覆盖在双面胶带上,由于凸起4起到了支撑饰面层6的作用,可以 上下或左右移动饰面层6达到更精确的位置(如图3a所示),当饰面层6位置确定后,对饰 面层6施以压力,这时由于凸起4是可变性的软材料制成的,所以在受到压力后变形收缩, 这时饰面层6接触到第一涂胶层2 (如图3b所示),与第一涂胶层2粘贴在一起,至此便完 成了基层与饰面层的粘接工作,粘接过程易控制、粘贴位置更准确。 虽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双面胶带的结构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专利技术人经过大 量实践后,通过技术创新的不断研究以及实际困难的不断总结所形成的创新研发产品,尤 其是"在基体1两端设有凸起4,基体1与凸起4构成L型结构,凸起4的水平高度是高于 第一涂胶层2的水平高度,即高出0. 1-5毫米,凸起4的材料为可变形的软材料,如橡胶、泡 沫、海绵、纸张、塑料或金属等,"这都并非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结构拼凑的方式能够想 到的。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虚线矩形部分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面胶带,由于粘接的饰面层6有多 块,所以要求粘接整齐美观。 粘接时先将坚直方向的一组双面胶带固定在基层5上(由于双面胶带是隐藏在 基层5和饰面层6之间的,所以双面胶带的位置可以不是非常精确),固定好后将饰面层6 覆盖在双面胶带上,上下、左右移动饰面层6使饰面层6整齐、位置准确(如图4中箭头所 示),调节好位置后,对饰面层6施以压力,双面胶带上的凸起4发生变形,饰面层6与第一 涂胶层1接触粘接,饰面层6就固定了。 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将全部饰面层6粘接上,粘接的饰面层整齐美观、位置准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面胶带,达到了如下效果:现有技术中双面胶带 因为没有凸起点支撑,在使用过程中与饰面层瞬间粘接在一起,使得饰面层无法移动位置, 本专利技术的双面胶带,确切的说是一种异形端面双面胶带因为设计了凸起点,使得饰面层可 以移动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胶带,包括基体、第一涂胶层和第二涂胶层,所述双面胶带自上而下为第一涂胶层、基体、第二涂胶层,其特征在于,在基体两端设有凸起,所述基体与所述凸起构成L型结构,所述凸起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涂胶层的水平高度,所述凸起为可变形的软材料制成的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曹米太郑岭芬
申请(专利权)人:博洛尼旗舰装饰装修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