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用端子及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103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用端子,端子包括第一板体、由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及由第二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三板体,第一板体设置有用以装设于电机内的插入部及与所述插入部相连的焊接部,焊接部与插入部分别位于第二板体的两侧,第三板体设置有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部。由于绕线部与焊接部未设置于同一平面内,可以摒弃传统的手工焊接或浸锡焊接方式,而采用专用超声波焊接设备方式焊接,以提高焊接可靠性,并实现自动化焊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焊接过程可控性高且防止虚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定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用端子及定子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用端子及定子。
技术介绍
目前,无刷直流电机绕组焊接方式基本为手工焊接或浸锡方式焊接,其焊接端子结构一般如图1或图2所示的两种结构,即图1所示的扁平型结构、图2所示的圆柱型结构。扁平型端子100包括插入电机的绝缘体内的第一插入部101、与PCB板焊接的第一焊接部102及位于第一插入部101与第一焊接部102之间且用于绕线的第一绕线部103,其中第一焊接部102与第一绕线部103在同一平面上,使其无法满足超声波焊接要求,第一焊接部102与第一绕线部103的焊接部分只能采用手工焊接或浸锡方式焊接,从而导致绕组在第一绕线部103处的焊接易虚焊、焊接过程可控性差,且生产效率低。对于圆柱型端子104也是一样的,其第二焊接部105与第二绕线部106也在同一平面上,也会出现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用端子,旨在提高焊接过程的可控性及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机用端子,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板体、由所述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及由所述第二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用以装设于所述电机内的插入部及与所述插入部相连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插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所述第三板体设置有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插入部的上缘,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上缘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板体并设置有所述绕线部。进一步地,所述绕线部上设置有波浪式几何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部超出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超出所述第二板体的板体部分的根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绕线部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均垂直于所述第二板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垂直于所述第三板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其包括铁芯及包裹所述铁芯的绝缘体,所述定子还包括上述电机用端子,所述插入部插设于所述绝缘体内,所述第二板体侧向穿过所述绝缘体并延伸至所述绝缘体的外围,所述第三板体延伸至所述绝缘体的外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由浅至深逐渐变窄。由于上述端子的绕线部与焊接部通过第二板体的连接而未设置于同一平面内,可以摒弃传统的手工焊接或浸锡焊接方式,而采用专用超声波焊接设备方式焊接,以提高焊接可靠性,并实现自动化焊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焊接过程可控性高且防止虚焊。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扁平型端子的结构图。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圆柱型端子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其中未缠绕线圈。图4是图3的定子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定子的俯视图,其中缠绕了线圈。图6是图3的定子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5的定子的侧视图。图8是图3的定子的端子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端子的正视图。图10是图8的端子的侧视图。图11是图8的端子的俯视图。图12示出了图8的端子的第一板体与定子的绝缘体的插孔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3示出了形成图3的定子之前的结构图,其中条状铁芯包裹好绝缘体并插入图8所示的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定子10、设置于所述定子10内的转子(图未示)及用以提供该电机的电力驱动及控制的PCB板(图未示)。请参阅图3至图7,所述定子10包括铁芯20、包裹所述铁芯20的绝缘体30及若干端子40,图中仅示出了其中几个端子40,并未示出所有的端子40。所述铁芯20包括若干齿体21,这些齿体21的根部连接在一起而围成一圈,使得铁芯20形成圆圈状结构。这些齿体21的自由端部朝向所述铁芯20的中心聚拢。每一齿体21具有较细的颈部22。所述绝缘体30包括上绝缘部31及下绝缘部32。上绝缘部31与下绝缘部32分别与铁芯20的上下部相结合,以环绕住铁芯20。上绝缘部31与下绝缘部32包裹于每一齿体21的颈部22而形成卷线部33。在每一个齿体21的颈部22处包裹绝缘物质是为了使缠绕于卷线部33的线圈与铁芯20绝缘。在本实施例中,上绝缘部31与下绝缘部32这两部分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于铁芯2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绝缘部31与下绝缘部32可一体形成于铁芯20上,上绝缘部31与下绝缘部32形成一体的绝缘件注塑成型于铁芯2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绝缘部31设置有供各个端子40安装的安装部34。这些安装部34位于所述定子10的最外侧,所述安装部34上开设有插孔35,并于插孔35的外侧部开设有避让槽36,该避让槽36贯穿插孔35处的外侧壁37。请同时参阅图8至图11,所述端子40包括第一板体50、由所述第一板体50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44及由所述第二板体44弯折延伸的第三板体41。所述第一板体50设置有用以装设于所述电机内的插入部51及与所述插入部相连的焊接部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51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50的底部,所述插入部51具体插入电机的绝缘体30内;焊接部52用以与电机的PCB板焊接,焊接部52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50的顶部。所述焊接部52与所述插入部5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所述第三板体41设置有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部42。所述第三板体41与所述插入部51位于所述第二板体44的同一侧。所述第三板体41与所述第二板体44位于所述第一板体50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板体44的第一侧45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50的所述插入部51的上缘。所述第三板体41的一端上缘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44的第二侧46。所述第三板体41的另一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板体44并设置有用以供线圈缠绕的绕线部42。由于绕线部42与焊接部52通过第二板体44的连接而未设置于同一平面内,可以摒弃传统的手工焊接或浸锡焊接方式,而采用专用超声波焊接设备方式焊接,以提高焊接可靠性,并实现自动化焊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焊接过程可控性高、操作方便且防止虚焊。另外,在生产过程中,焊接部52要与PCB板进行焊接,在绕线部42上缠线后还要进行脱漆、焊锡过程,在同一端子40上需要进行两次焊接过程,而这两次焊接过程靠近绝缘体30的不同位置,减少了焊接的热量对绝缘体30的同一位置的加热,避免熔化的可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接部52与绕线部42在同一平面上,使得两次焊接过程均靠近绝缘体30的同一位置,加快了绝缘体30的熔化,影响产品的质量。所述插入部51插设于所述绝缘体30内。所述第二板体44侧向穿过所述绝缘体30并延伸至所述绝缘体30的外围。所述第三板体41延伸至所述绝缘体30的外围。第三板体41通过第二板体44而设置于所述绝缘体30的外围。所述绝缘体30开设所述插孔35。所述端子40的插入部51插设于所述绝缘体30的插孔35内,第二板体44设置于所述避让槽36内。通过避让槽36,使得第二板体44由第一板体50处延伸至绝缘体30的外部,进而于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用端子及定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板体、由所述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及由所述第二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用以装设于所述电机内的插入部及与所述插入部相连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插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所述第三板体设置有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其包括铁芯及包裹所述铁芯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包括若干齿体,每一所述齿体具有颈部,所述绝缘体包括上绝缘部及下绝缘部,所述上绝缘部与所述下绝缘部包裹于每一所述齿体的所述颈部而形成卷线部;所述定子还包括电机用端子,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板体、由所述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及由所述第二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用以装设于所述电机内的插入部及与所述插入部相连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插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所述第三板体设置有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部,所述插入部插设于所述绝缘体内,所述第二板体侧向穿过所述绝缘体并延伸至所述绝缘体的外围,所述第三板体延伸至所述绝缘体的外围,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部超出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由其超出所述第二板体的板体部分的根部处朝向所述绝缘体弯折且使所述卷线部与所述绕线部之间的一段绕线处于松弛状态;所述第三板体的超出所述第二板体的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成栋唐剑武高煊史国俊袁勇井赟
申请(专利权)人: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