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5998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包含壳体,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高压电网、泵和电源,它不是用杀蚊剂而是模拟人体手和脚关节的大网膜处的红外辐射特征来诱导蚊虫进入壳体,进而将蚊虫吹到高压电网进行杀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杀伤蚊虫,并且有效防止使用杀蚊剂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同时,其间歇性的工作状态使其具有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包含壳体,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高压电网、泵和电源,它不是用杀蚊剂而是模拟人体手和脚关节的大网膜处的红外辐射特征来诱导蚊虫进入壳体,进而将蚊虫吹到高压电网进行杀灭。本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杀伤蚊虫,并且有效防止使用杀蚊剂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同时,其间歇性的工作状态使其具有效率高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灭蚊装置,尤其是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 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夏天,蚊子的骚扰、叮刺、吸血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和正常生活。几乎每个人都 有被蚊子叮咬的经历。被蚊子叮咬后不仅会让人感到奇痒难忍,而且蚊子还可能会传染疾 病。所以人们需要有效的防止蚊虫干扰或消灭蚊虫的方法。 市场上现有的防蚊装置有蚊香、杀虫(蚊)剂、紫外线灭蚊灯、电蚊拍等。 但蚊香和杀虫剂会污染空气,损伤人的呼吸系统,长期使用对蚊虫的药效越来越 小,效果欠佳;而灭蚊灯虽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但光照方向单一,灭蚊范围不大,且单靠光源 所能引诱的蚊子不多,灭蚊效果仍然欠佳;电蚊拍则需要使用者主动追击蚊子,反复挥拍来 灭蚊,使用不便,夜晚使用影响使用者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缺陷,提供一种模拟人体皮肤 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杀虫剂对人体造成危害。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包含壳体,皮肤红外特征 模拟装置、高压电网、泵、定时控制电路和电源,所述泵通过定时控制电路与电源电气连接, 所述高压电网与电源电气连接; 所述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高压电网和泵分别设置在所述壳 体的两端,所述泵产生的气流吹向高压电网; 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蚊虫进入孔; 所述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由外到内包含橡胶膜、加热膜、co2发生膜、诱导剂发 生膜和基底,并设有若干穿过诱导剂发生膜、加热膜和co 2发生膜的气体输送孔; 所述加热膜与电源电气连接。 内置于电动红外蚊虫诱捕器空腔中心的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上层的加热膜接 通电源以后,温度保持在39至41摄氏度且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调节,从而使得橡胶膜表面产 生与人体手和脚关节处的大网膜处的红外辐射特征,诱导剂发生膜和C0 2发生膜分别产生 微量的蚊虫喜爱的诱导剂(如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和C02以模拟人体皮肤的生物物 理特性。 作为本技术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进一步的 优化方案,所述蚊虫进入孔在壳体外壁的直径小于其在壳体内壁的直径。 作为本技术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进一步的 优化方案,所述蚊虫进入孔在壳体内壁距离所述泵较近的一侧设有盖,所述盖一端与壳体 内壁铰接,另一端通过弹性线与壳体内壁连接。 定时控制电路控制泵间歇式循环工作,泵不工作时,泵没有气流流出,弹性线的拖 曳作用使得盖打开以使蚊虫通过进入孔壁进入到电动红外蚊虫诱捕器空腔内,泵工作时, 气流由泵的进气端进入泵并吹向高压电网,在气流作用力下的盖封闭蚊虫进入孔,空腔内 的蚊子被高速气流吹向通电的高压电网而被杀死。 作为本技术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进一步的 优化方案,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设有一个分别和泵、电源相连的控制开关。 作为本技术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进一步的 优化方案,所述壳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用户可以通过壳体观察电动红外蚊虫诱捕器空腔内蚊子的数量,并可手动按下壳 体外壁上的控制开关,使得装置进行工作。 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利用雌蚊依靠人体热源及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来寻找目标的特点进行灭蚊,模 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吸引蚊虫,环保清洁; 2.利用高速气流将蚊子吹向内置高压电网灭蚊,减少使用杀蚊剂对人体健康造 成的伤害; 3.间歇性工作,能量损耗小,体积小,静止放置即可,避免使用电蚊拍等手持灭蚊 工具需反复挥舞所带来的麻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的实例特征图; 图3是图1中蚊虫进入孔的结构图; 图4是本技术的外观图。 图中,1-橡胶膜,2-加热膜,3- 0)2发生膜,4-诱导剂发生膜,5-基底,6-气体输 送孔,7-壳体,8-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9-高压电网,10-蚊虫进入孔,11-泵,12-进入孔 壁,13-弹性线,14-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 虫诱捕装置,包含壳体7,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8、高压电网9、泵11、定时控制电路和电 源,所述泵11通过定时控制电路与电源电气连接,所述高压电网9与电源电气连接; 所述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8设置在壳体7内,所述高压电网9和泵11分别设置 在所述壳体7的两端,所述泵11产生的气流吹向高压电网9 ; 所述壳体7的表面设有蚊虫进入孔10。 如图2所示,所述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8由外到内包含橡胶膜1、加热膜2、C02 发生膜3、诱导剂发生膜4和基底5,且设有若干穿过诱导剂发生膜4、加热膜2和C02发生 膜3的气体输送孔6 ; 所述加热膜2与电源连接。 壳体7上侧和下侧分布有3 -4排蚊虫进入孔10,壳体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壳体 7左侧和右侧分别布置高压电网9和泵11,两者平行且相对,高压电网9由金属网丝、高频 振荡电路和三倍压整流电路组成,高压电网9和泵11均通过螺钉固定于壳体7,壳体7由透 明的有机玻璃组成,壳体7的内腔截面为椭圆形,内置的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8表面均为 流线型。 橡胶膜1为硅橡胶,厚度在0. 1_至0. 5_之间并覆盖在加热膜2表面,加热膜2 由电热丝和铜片组成,电热丝表面绝缘并帖附在铜片表面,电热丝与温度控制模块和电源 相连,C0 2发生膜3由多孔材料组成,材料中含有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制成的C02发生器, 诱导剂发生膜4由多孔材料组成,材料中含有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组成的诱导剂。 图3中,蚊虫进入孔10由进入孔壁12,弹性线13和盖14组成,进入孔壁12出现 喇叭形并由上到下时蚊虫进入孔10面积逐渐变小,进入孔壁12靠近腔体内侧布置一个盖 14,盖14的另一侧连接着弹性线13,弹性线13另一端与壳体7连接,泵与高压电网相连且 被定时控制电路控制,当泵11关闭时,高压电网9电压为零,盖14由于弹性线13的拖曳作 用而处于打开状态,而泵11打开时,高压电网9通电,气流从泵11流出并吹向高压电网9, 气流的冲击力大于弹性线13的拉力而使得盖14封闭蚊虫进入孔10。 本技术为间歇性工作,分为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自动模式下,定时控制电路 每隔五分钟工作一次,整个装置工作的时间为3s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7),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8)、高压电网(9)、泵(11)、定时控制电路和电源,所述泵(11)通过定时控制电路与电源电气连接,所述高压电网(9)与电源电气连接;所述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8)设置在壳体(7)内,所述高压电网(9)和泵(11)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7)的两端,所述泵(11)产生的气流吹向高压电网(9);所述壳体(7)的表面设有蚊虫进入孔(10);所述皮肤红外特征模拟装置(8)由外到内包含橡胶膜(1)、加热膜(2)、CO2发生膜(3)、诱导剂发生膜(4)和基底(5),且设有若干穿过诱导剂发生膜(4)、加热膜(2)和CO2发生膜(3)的气体输送孔(6);所述加热膜(2)与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潼黄煜王庆贺张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