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798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所述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包括:缩放元件(2),其从发动机传输扭矩至被驱动轴(4);驱动轴(3),其传输由发动机产生的扭矩至缩放元件(2);被驱动轴(4),其将由缩放元件(2)产生的力传输至车辆的车轮;以及锁(12)。尤其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自动变速器,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车辆速度的变换控制功能,所述车辆速度是作为由发动机产生的扭矩和车辆所处的惯性力矩的函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从发动机到驱动轮的扭矩变速的齿轮系统的应用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并且涉及研究无级变速器的模型,所述模型由设置在自推进车辆的驱动轴与被驱动轴之间的变速箱构成。
技术介绍
在驱动轮处设计用于传输机动车的扭矩的齿轮系统也称为变速器或变速箱。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的主要类型是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CVT(无级变速器)类型的变速器。手动变速器是利用不同尺寸的齿轮来工作,并且单独被啮合和脱离。由于使用齿轮系统的自动变速器系统包括恒星齿轮组件,因此,其包括变化数量和尺寸的不同齿轮(不同数量的齿)的减速齿轮和冠状齿轮。在这些系统中,齿轮互相啮合且根据在连接的齿轮之间的关系给出力/速度的关系。还有一种CVT(无级变速器)类型变速器系统,所述CVT(无级变速器)类型变速器系统通常用于连接由变化尺寸的两个滑轮系统的带组成的组,因此其模拟无限数量的齿数比。锥形、球形、圆环形和其他灵活方案使用在CVT类型变速器中,用于传输扭矩并且以无级变速方式使用。在装配有手动变速器的车辆中,是否需要变换齿轮是由驾驶员执行的,尽管在齿轮变换期间可从车辆获得快速响应,但驱动车辆的恒定动作变得很无聊。对于装配有自动变速器或CVT的车辆来说,这些响应不是很快,但在驾驶时的舒适性是相当高的。通过在具有可变几何形状部分的零件之间的摩擦力,大多数商用CVT系统也是基于扭矩的传输。正是因为所述扭矩的传输依赖于摩擦力,所以它与全啮合齿轮方案相比,降低了可靠性和延展性。CVT的其他缺点是,为每个方案选择理想齿数比的过程通常是延迟的并且有赖于复杂的电子系统。针对所述三种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在保持具有所有的CVT优点的同时,提供驾驶的舒适性;消除与通过摩擦力传输扭矩相关的问题;并且执行简单、快捷,完全机械化的反馈,齿轮关系获得优化且仅基于车辆的惯性。现有技术有多个文献,提及具有针对与手动变速器的恒定变速导致的不舒适性相关或者与具有自动变速器或CVT系统的车辆的较慢响应相关的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文献BRMU8500006(AndreLuisA.Ribeiro)描述了一种双枢接用于半自动变速器的电磁机构,其目的在于增加在齿轮变换中的舒适性,不损害复原速度,且尤其适用于摩托车。文献US6,892,599(KongsbergAutomotiveASA)描述了一种包含液压气缸的手动变速器,其促进齿轮的啮合和脱离,局部减轻在恒定齿轮变换中的现有不舒适性。文献CA2736931(AutomotiveTransmitions,LTD)描述了一种自动变速器,所述自动变速器使用两级或更多级行星齿轮用于自动齿轮变换,使得不需要齿轮脱离并且控制设备的存在。然而,该变速器并不能解决现有的在齿轮变换上出现的延迟的问题。文献US7,951,039(GMGlobalTechnologyLLC)描述了一种自动变速器,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8种齿数比,其由于发动机扭矩的较小变化而被啮合。该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增加齿轮数量来提高车辆响应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所述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能够将扭矩从发动机传输到车轮,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自动变速器,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车辆速度的变换控制功能,所述车辆速度是作为由发动机产生的扭矩和车辆所处的惯性力矩的函数。本专利技术目的藉由包括齿轮组、驱动轴、缩放元件、被驱动轴和锁的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实现。驱动轴来自车辆的发动机,并驱动由马达产生的旋转至缩放元件。后者将减慢旋转,并且将产生的合力传输到被驱动轴,从而给车轮提供运动。附图说明为了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图解说明它的可能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的部件集合装配的放大立体图的实施例图。图2表示减速系统的驱动轴和被驱动轴的啮合机构的示意图。图3表示行星齿轮组(planetgearset)和它的部件零件的视图。图4表示安装在齿圈(ringgear)内的行星及中心齿轮组(planetandsungearset)细节的立体图。图5表示插入到叶轮(impeller)中的行星齿轮组(planetgearset)的正视图。图6表示发生在缩放元件的部件之间的瞬间惯性反馈力的流程图。图7表示锁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8表示性能测试速度的方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借助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文件的一部分。如从图1可见,本专利技术描述一种能够从发动机传输扭矩到车辆车轮的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1)。所述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1)包括:-缩放元件(2),其从马达传输扭矩,扭矩由驱动轴(3)传输至被驱动轴(4);-驱动轴(3),其将由发动机产生的扭矩传输至缩放元件(2);-被驱动轴(4),其将由缩放元件(2)产生的力传输至车辆的车轮;-锁(12);-保护壳(10a、10b和10c)。所述缩放元件(2)是一组零件(components),包括:(i)行星齿轮组(planetgearset)(5);(ii)齿圈(ringgear)(6);(iii)叶轮(impeller)(7);(iv)涡轮机(turbine)(8);(v)第一环形结(9);缩放元件(2)浸入在液体润滑剂,例如润滑油中。所述行星齿轮组(5)产生由驱动轴(3)从马达带到缩放元件(2)的旋转的减速,并且将该减速产生的力传输到被驱动轴(4)。在图3中,可以发现,行星齿轮组(5)具有刚性框架(5B),其与具有轨道运动的行星齿轮(5A)互连。刚性结构(5B)为三角形形状,并且与互相以120°的角度定位的三行星型齿轮(5A)互连。所述行星齿轮组(5)具有入口孔(5C)和输出齿轮(5D)。入口孔(5C)用来实现驱动轴(3)在行星齿轮组(5)中的啮合。如图4所示,输出齿轮(outputgear)(5D)用来将行星齿轮组连接到被驱动轴(4)或者另一组行星齿轮组(5)。这里的示图具有两个行星齿轮组(5),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识到,为实现所需的减速,可以存在多个行星齿轮组(5)。在图4的实施例中,由行星齿轮组(5)实施的减速依赖于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1)中的行星齿轮组(5)的数量,为在1:5至1:25的范围内。齿圈(6)具有带齿内表面,并且它的外表面是平滑的。该齿圈(6)固定到涡轮机(8)的内侧,并绕着叶轮(7)设置,而与叶轮没有物理上的接触。涡轮机(8)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设置其内的齿圈(6)的旋转运动的速度。由于驱动轴(4)位于行星齿轮组(5)内,行星齿轮组(5)位于齿圈(6)内,所以涡轮机(8)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行星齿轮组增加从动轴(4)的旋转运动的速度(5)。所述叶轮(7)通过第一连结环(9)连接到被驱动轴(4)。因此,叶轮(7)显示出与被驱动轴(4)一致的枢转运动,但是该运动可以呈现与被驱动轴(4)成一定的比例,并不必须为1:1。所述涡轮机(8)连接齿圈(6)和保护壳(10b)。该涡轮机(8)由产生自叶轮(7)的水力推动,其作用在于帮助动力传输至被驱动轴(4),使得齿轮比例连续变化。第一连结环(9)将叶轮(7)连接到被驱动轴(4),以保证叶轮(7)对被驱动轴(4)的联合运动。叶轮(7)在它的外表面上存在选自包括叶片(blades)、磁铁或凹槽的组的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缩放元件(2),其从发动机传输扭矩至被驱动轴(4);‑驱动轴(3),其传输由发动机产生的扭矩至缩放元件(2);‑被驱动轴(4),其将由缩放元件(2)产生的力传输至车辆的车轮;以及‑锁(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0 BR PI1106964-31.一种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3),其传输由发动机产生的扭矩至缩放元件(2);-被驱动轴(4),其将由缩放元件(2)产生的力传输至车辆的车轮;-缩放元件(2),其从发动机传输扭矩至被驱动轴(4);包括:(i)行星齿轮组(5);(ii)齿圈(6);(iii)连接至所述被驱动轴(4)的叶轮(7);(iv)连接至所述行星元件(6)的涡轮机(8);锁(12),包括:(i)齿轮(13);(ii)用于制动缩放元件,并且固定到涡轮机(8)的鼓(14);(iii)用于制动所述锁的鼓的销和弹簧(15);(iv)连结环(16a,16b),及保护壳(10a、10b和10c)用来覆盖和保护自动惯性无级变速器(1)的所有部件,其中,驱动轴(3)一个端部的中心齿轮(11)旋转用于移动被驱动轴(4)的行星齿轮组(5),且,由于叶轮(7)直接安装于被驱动轴(4),被驱动轴(4)的旋转与叶轮(7)产生于涡轮机(8)的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M·蒙泰罗利马
申请(专利权)人:A·M·蒙泰罗利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巴西;B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