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兴旺专利>正文

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401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传动领域,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该变速器解决了现有无级变速器成本高、传动带容易损坏、不能承受较大的载荷等问题。它实现了无级变速器的诸多优点,又能承受较大的载荷。该变速器结构简单可靠、体积小、成本低。该变速器通过输入装置2将动力同时传递给液力变矩器泵轮9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与输出装置3连接,进行动力输出;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液力变矩器涡轮8连接,使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倒转,通过增加液力变矩器的泵轮9和涡轮8的转速差,来扩大变矩、变速范围。泵轮9通过改变涡轮8的扭矩、转速和转动方向改变变速器的动力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级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级变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变速器主要分为有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 有级变速器又分为手动变速器、液力自动变速器、手自一体变速器、双离合变速 器。手动变速器操作复杂,误操作容易对变速器造成损害,而且恶劣的交通状况下驾驶起来 比较累人。液力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低,经济性不好,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手自一体变 速器结构复杂,成本高。双离合变速器在复杂工况下,如长时间堵车,离合器长时间处于半 联动状态,容易发生故障。 无级变速器驾驶平顺性、加速性、经济性以及排放都较好。无级变速器最大优点就 是无级控制输出的速比,在行驶中达到行云流水的感觉,没有换档的感觉,加速也会比自动 变速器快。 但是目前的无级变速器多采用特殊钢带进行动力传递,对材料要求比较苛刻,价 格昂贵,维修费用高。而且在大扭矩输出时容易损坏,因此多用于小排量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无级变速器成本高、传动带容易损坏、不能承受较大的载荷等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它实现了无级变速器的诸多优点,又能承受较大的载荷。该 变速器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体积小,甚至可以整体安装的发动机上。 该变速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变速器通过输入装置2将动力同时传递给液 力变矩器泵轮9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与输出装置3连接, 进行动力输出;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液力变矩器涡轮8连接,使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 倒转,通过增加液力变矩器的泵轮9和涡轮8的转速差,来扩大变矩、变速范围。泵轮9通 过改变涡轮8的扭矩、转速和转动方向改变变速器的动力输出。 【附图说明】 图1 :变速器实例轴向剖视图 1、变速器壳 2、输入装置 3、输出装置 4、单向离合器轴管 5、单向离合器 6、导论 7、锁止器 8、涡轮 9、泵轮 4-9构成液力变矩器。 10、液力变矩器壳上的齿轮(半径为6R) 11、传动轴 12、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 13、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半径为4R) 14、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半径为4R,安装在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上) 15、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内圈半径为12R) 12-15构成本实例的行星齿轮组。 16、传动部太阳轮(半径为R) 17、传动部行星齿轮(半径为2R,安装在变速器壳1上) 18、传动部齿圈(内圈半径为5R) 16-18构成本实例的传动部,该传动部与行星齿轮组的区别是:传动部行星齿轮 17安装在变速器壳1上,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14是安装在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 12上。该传动部的主要作用是同轴改变转动的方向并改变传动比。该传动部齿圈和传动部 太阳轮的传动比为0.2。 图2:泵轮轴向剖视图 图3:液力变矩器外观图 图4 :传动轴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例来解释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例仅为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并非用 以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说明,以下实例及图中,与本专利技术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且图中各元 件尺寸仅为求容易理解,并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 该变速器主要结构: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如图1所示。 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三 端,一端与输入装置2连接,一端与输出装置3连接,一端与液力变矩器涡轮8连接。 具体实现方式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与输入装置2连接,行星齿轮组的 齿圈15与输出装置3连接,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连接。 具体实现方式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与输入装置2连接,行星齿轮组的 太阳轮13与输出装置3连接,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连接。 具体实现方式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与输入装置2连接,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 轮架12与输出装置3连接,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连接。 具体实现方式四: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与输入装置2连接,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 13与输出装置3连接,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连接。 具体实现方式五: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输入装置2连接,行星齿轮组的齿圈 15与输出装置3连接,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连接。 具体实现方式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输入装置2连接,行星齿轮组的行星 齿轮架12与输出装置3连接,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连接。 其特点是: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行星齿轮组的太 阳轮13三端都不固定。 实例中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输入装置2将动力同时传递给液力变矩器泵轮9 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与输出装置3连接,进行动力输出; 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液力变矩器涡轮8连接,使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倒转,通过增加 液力变矩器的泵轮9和涡轮8的转速差,来扩大变矩、变速范围。泵轮9通过改变涡轮8的 扭矩、转速和转动方向改变变速器的动力输出。 它有三条动力传递通道,通道中包括但不限于所列部件: 一、输入装置--行星齿轮组--输出装置。通道一的特点:输入装置2使用刚性 元件与输出装置3连接,仅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不间断的进行动力传递。 二、输入装置--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输出装置。通道二的特点:输入 装置2通过非刚性(液力)元件液力变矩器与输出装置3 软连接,进行扭矩传递、变矩、 变速、离合。 三、输入装置--行星齿轮组--液力变矩器的涡轮。通道三的特点:输入装置2 与液力变矩器涡轮8连接,仅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不间断的进行动力传递,扩大变矩、变速范 围。 传动比分析 为了更好的阐明本专利技术,设定以下参数: r :输入装置2的转速 c :输出装置3的转速 q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的转速 t :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的转速。t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行星齿 轮组的太阳轮13与输入装置2转动方向相同,负值表示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输入装 置2转动方向相反。 w:润轮8的转速。w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涡轮8与输入装置2转 动方向相同,负值表不润轮8与输入装置2转动方向相反。 A :输入装置2与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的传动比,A=_r / q。因为输入装置2与行 星齿轮组的齿圈15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用使A的值为正值。 B :涡轮8与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的传动比,B=_(w / t)。因为涡轮8与行星齿 轮组的太阳轮13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用使B的值为正值。 C:变速器传动比,C=_r / c。因为输入装置2与输出装置3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用 使C的值为正值。 由图1得知:本实例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半径为4R,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14 半径为4R,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半径为12R。 因此由以上参数可以得出: q=-r/A t=-w / B c=q/4*3+t/4=-3r/4A-w/4B 〇 液力变矩器锁止器7锁止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它包括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输入装置(2)与液力变矩器的泵轮(9)连接,输入装置(2)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07 CN 201310178905.3;2013.05.17 CN 20131021. 一种变速器,它包括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输入装置(2)与液力变矩器的泵轮 (9)连接,输入装置(2)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输入装置(2)向液力变矩器的泵轮(9)传 递动力的转动方向与输入装置(2)向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传递动力的转动方向相反。3.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输入装置(2)使用刚性元件与液力变矩器 的涡轮⑶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输入装置(2)使用刚性元件与液力变矩器 的涡轮(8)连接,且该连接仅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不间断的进行动力传递。5.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速器,它包括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 架(12)、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三端都不固定。6. 根据权利要求5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行星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兴旺
申请(专利权)人:夏兴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