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水稻Bph28基因在改良水稻抗褐飞虱性状方面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999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领域,具体为水稻Bph28基因在改良水稻抗褐飞虱性状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来自普通野生稻的Bph28基因改良水稻抗褐飞虱性状,将栽培稻中的Bph28等位显性基因转化抗虫品种,覆盖隐性基因Bph28的表达,使抗虫品种的抗虫性状发生显著弱化,提供了该基因在水稻抗虫性状方面的重要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改良水稻的褐飞虱抗性的方法、Bph28等位基因的表达载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Bph29基因在改良水稻抗褐飞虱性状方面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基因
,具体涉及Bph29基因的一种新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Bph29基因的的表达载体和一种改良水稻抗褐飞虱性状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控制各种的水稻病虫害是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在草食性水稻害虫中,对产量破坏性最强的就是褐飞虱。轻度的褐飞虱感染会导致作物株高降低,生长活力受抑,分蘖数亦受到抑制。而严重的褐飞虱感染会使作物完全枯萎,产生“叶蝉烧”现象。褐飞虱也可以成为水稻草矮病毒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传播载体,在一些区域造成严重的疾病传播。近年来,褐飞虱感染问题在亚洲地区日渐严峻,农民多依赖化学杀虫剂来控制虫害,费工费时,极大的加重了环境的负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可持续的虫害控制方法,是培育对褐飞虱具有广泛抗性的水稻品种并加以推广。多数研究表明,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能够抑制虫害的重量增长,并且大范围的几个世代后,可以显著降低褐飞虱的种群水平。迄今为止,有27个褐飞虱抗性基因在水稻栽培种及野生种中进行了定位,仅有一例被精确克隆到,水稻抗虫性的分子机理也不甚明了。而且,对于褐飞虱的抗性资源大多来自陆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2/201310112700.html" title="水稻Bph28基因在改良水稻抗褐飞虱性状方面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水稻Bph28基因在改良水稻抗褐飞虱性状方面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Bph28基因在改良水稻抗褐飞虱性状方面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Bph29基因在水稻抗褐飞虱性状弱化方面的应用,所述的Bph29基因的序列如SEQIDNO1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培育具有褐飞虱抗性弱化的水稻,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Bph29等位基因表达载体;(2)Bph29等位基因表达载体转化水稻受体;(3)播种Bph29等位基因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金王莹杨金水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