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881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泵具有:外壳(10、20)、内转子(71、81)、以及外转子(72、82),外壳(10、20)具有:吸入油的吸入口(44b)、喷出油的喷出口(52)、和将空气混入油排出的排出口(24),内转子(71、81)在外壳内被配置成绕规定的轴线(S)旋转自如,外转子(72、82)在外壳内被配置成与内转子联动地旋转,在外壳设置有防止异物从其外侧通过排出口侵入的过滤部件(90)。由此,即使存在油从排出口的吸入,也能够防止异物等的混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油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内燃机(发动机)等的油(润滑油)吸入和喷出的油泵,特别涉及 具有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次摆线式的油泵。
技术介绍
作为次摆线式的油泵,公知有以下的油泵,其具有以下等部分:外壳;外转子,其 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外壳内并具有内齿;内转子,其具有与外转子的内齿卡合的外齿并与外 转子协作来划定出伴随容积变化的泵室;以及旋转轴,其为了使内转子旋转而转动自如地 支撑于外壳,在该结构中,在外壳设有吸入油的吸入口、喷出油的喷出口、将混入油内的空 气排出的排出口(空气排放孔、气泡排出口、除气口)等,经由旋转轴使内转子旋转,与内转 子的旋转联动地使外转子旋转,由此得到泵作用,从吸入口吸入油并对其加压,从喷出口喷 出加压后的油,并从排出口将混入油内的空气(气泡)等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 文献2、专利文献3等)。 然而,在上述油泵中,排出口(空气排放孔、气泡排出口、除气口)设置在与加压室 (压缩行程)对应的部位且在接近喷出口的一侧,因而在发动机的常用旋转区域中,即使从 排出口将混入了空气的油排出,也不会产生反向吸入油这样的情况。 另一方面,专利技术人在进行具有与发动机的宽范围的旋转区域对应的特性的油泵的 开发中发现产生以下现象:由于基于油的喷出量与排出喷出量(空气混入油从排出口的排 出量)的比率和转子尺寸的差异等的设定,而会产生泵室在与吸入口连通的同时也与排出 口连通的情况,在发动机起动时从排出口吸入油,或者在发动机的高速旋转区域中由于吸 入行程的跟随延迟而从排出口吸入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9 一 203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6 - 167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实开平2 - 107738号公报(日本实开平4 一 65974号公报)的 缩微胶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泵,即使存在油从 排出口的吸入,也能够防止由异物等的混入导致的卡死(Stick)等,保证期望的泵性能,并 且,能够在包括空气的混入少的旋转区域和不重视空气的混入的旋转区域等在内的从低旋 转区域到高旋转区域的宽范围的发动机旋转区域中,实现泵性能的提高、耐久性的提高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的油泵构成为,其具有:外壳,该外壳具有吸入油的吸入口、喷出油的喷出 口、和将混入了空气的空气混入油排出的排出口;内转子,其在外壳内被配置成绕规定的轴 线旋转自如;以及外转子,其在外壳内被配置成与内转子联动地旋转,其中,在所述外壳设 置有防止异物从外壳的外侧通过排出口侵入的过滤部件。 根据该结构,在该油泵应用于例如发动机(配置在发动机的油盘内的状态)的情 况下,在通常的运转条件下,油(润滑油)利用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泵作用,被吸入到泵室,接 着,被吸入的空气混入油被加压,接着,空气混入油的一部分被从排出口排出到外壳的外部 (油盘内),接着,剩余的油被从喷出口喷出,被压送至各种润滑区域。 另一方面,由于在发动机起动时由于油盘内的油面高,或者在高速旋转时吸入行 程的跟随延迟,所以存在从排出口吸入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油通过过滤部件被吸入到泵 室,因而能够防止由异物等的混入引起的卡死等,因此,能够保证期望的泵性能,能够在宽 范围的发动机旋转区域中,实现栗性能的提1?、耐久性的提1?等。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排出口配置在能够与吸入口同时连通于由 内转子和外转子划定的泵室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根据旋转速度,当油通过吸入口被吸入到泵室时,也从排出口被吸 入,因而在空气含有量少的旋转区域或者不重视空气排出的旋转区域中,也能够作为吸入 和喷出油的泵来使用。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外壳包括:具有收纳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凹 部的外壳主体、和为了封闭外壳主体的开口而连结的外壳盖,在外壳盖形成有排出口,过滤 部件从外侧安装于外壳盖。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外壳的外侧容易地安装或卸下过滤部件,因此不用分解外壳, 就能够容易地进行过滤部件的更换作业等。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内转子和外转子包括由第1内转子和第1外 转子构成的上游侧转子、以及由第2内转子和第2外转子构成的下游侧转子,该上游侧转子 和下游侧转子被配置成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相邻,外壳包括介于上游侧转子和下游侧转子之 间的间隔部件,吸入口被设置成面对上游侧转子,喷出口被设置成面对下游侧转子,排出口 被设置成面对上游侧转子,在间隔部件设置有将从上游侧转子喷出的油引导到下游侧转子 的连通口。 根据该结构,由于采用上游侧转子和下游侧转子的二级的次摆线式泵,因而能够 在实现装置的外径尺寸的小型化的同时,确保期望的泵特性,并且,由于吸入口、排出口、喷 出口形成上述的配置结构,因而能够提高泵效率。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吸入口在上游侧转子和下游侧转子之间,以 面对上游侧转子的方式设于间隔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吸入口吸入的油在上游侧转子内可靠地加压并通过连通口 送出到下游侧转子,能够提高作为整体的泵性能。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内转子和外转子由4叶5节构成。 根据该结构,在吸入口和排出口与泵室同时连通的配置容易成立的结构中,能够 在确保期望的喷出量的同时,提高泵性能和耐久性。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排出口形成为,以在通过轴线的径向上延伸 并在其径向外侧端向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大致L字状开口。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进行空气从排出口的排出。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形成上述结构的油泵,即使存在油从排出口的吸入,也能够防止由异物等的 混入导致的卡死等,保证期望的泵性能,并且,能够在包含空气混入少的旋转区域和不重视 空气混入的旋转区域等在内的从低旋转区域到高旋转区域的宽范围的发动机旋转区域中, 实现泵性能的提高、耐久性的提高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油泵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油泵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外壳主体的主视图。 图4A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外壳盖的图,是从后方R侧(内表面 侦D观察的平面图。 图4B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外壳盖的图,是沿着图4A中的E1 - E1线的剖视图。 图5是将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外壳盖、过滤部件及固定环分解示出的 首1J视图。 图6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转子壳体的剖视图。 图7A是示出图6所示的转子壳体的端面图,是从前方F侧观察的端面图。 图7B是示出图6所示的转子壳体的端面图,是从后方R侧观察的端面图。 图8A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侧板的图,是从前方F侧观察的平面 图。 图8B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侧板的图,是沿着图8A中的E2 -E2 线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成为图1所示的油泵的一部分的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图,是从后方R侧 观察由第1内转子和第1外转子构成的上游侧转子的平面图。 图9B是示出成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泵,所述油泵具有:外壳,其具有吸入油的吸入口、喷出油的喷出口和将混入了空气的空气混入油排出的排出口;内转子,其在所述外壳内被配置成绕规定的轴线旋转自如;以及外转子,其在所述外壳内被配置成与所述内转子联动地旋转,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设置有防止异物从所述外壳的外侧通过所述排出口侵入的过滤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03 JP 2012-0217281. 一种油泵,所述油泵具有: 外壳,其具有吸入油的吸入口、喷出油的喷出口和将混入了空气的空气混入油排出的 排出口; 内转子,其在所述外壳内被配置成绕规定的轴线旋转自如;以及 外转子,其在所述外壳内被配置成与所述内转子联动地旋转,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设置有防止异物从所述外壳的外侧通过所述排出口侵入的过滤部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配置在能够与所述吸入口同 时连通于由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划定的泵室的区域。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收纳所述内转子 和外转子的凹部的外壳主体;和为了封闭所述外壳主体的开口而连结的外壳盖, 在所述外壳盖形成有所述排出口, 所述过滤部件从外侧安装于所述外壳盖。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宏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