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亮专利>正文

水陆两用躺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861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6:58
水陆两用躺式自行车一种不需要其它动力源,完全靠人作为动力源能在水中和陆地上自由运动的交通工具。其由四轮躺式自行车和橡皮艇两部分组成,车体负责陆上行驶,橡皮艇直接安装在车的两端和后面,可拆卸,负责在水中提供浮力。其动力装置为主车轮和一对真空密封式浆轮,在陆地上靠主车轮驱动,在水中靠真空密封式浆轮来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陆两用躺式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不需要其它动力源,完全靠人作为动力源在水中和陆地上自 由运动的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水陆两用自行车已有多人进行过设计,总的来说只是简单的在自行车两边 加浮桶来增加浮力,通过在自行车车轮中间加桨叶来实现在水里划动。由于轮子上有桨叶 只允许一半轮子没入水中才能使其划桨前行,如果整个轮子没入水中桨叶无法提供给该车 动力,因此人骑在自行车上重心会比较高,在水里很容易因为重心不稳而翻,或者所占面积 太大,并且在水里骑行时下半身会浸泡在水里,虽然也能实现自行车在水里运动,但实用性 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水陆两用自行车在水里的操作性不强,重心偏高稳定性不好,身上易打 湿的不足,本技术实用性更强,不但能在陆地上自由行驶,在水里也能很好的掌控,并 且重心偏低稳定性更好,身上也不易打湿,而且对浆轮做了改进能够更高效的在水里行驶, 真正实现了水陆两用。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陆两用躺式自行车,其特征 在于由一个独立4轮躺式自行车和一个U型橡皮艇组合而成,其陆地和水上的动力驱动分 别是由脚蹬来带动主轮或带动真空密封式浆轮来实现;所述独立的4轮躺式自行车由车 架,车轮,方向控制,脚蹬和动力驱动装置组成;车架整体由2个三角形结构构成,上方有座 位,前方是脚蹬装置和方向控制装置,下方为动力驱动装置和车轮,车架两边对称设计有专 门的位置能够放下与之相匹配的橡皮艇;车轮由一个主轮,一个前轮,和一对辅助后轮组 成,前轮和主轮在一条线上,辅助后轮并排,与前轮或者主轮呈三角形排列,前轮为一个实 盘,负责陆地和水中的转向,主轮负责驱动。对传统自行车车架做了改变,使得人主要是躺 在车身上,而不是骑在车身上,陆地上的行驶不会受到影响,而在水里的时候就能有效的降 低重心。脚蹬位于车身前端,主车轮位于座位下方,并与飞轮相连,当脚蹬的链条带动飞轮 转动时,车轮也跟随飞轮运动,飞轮只随链条单向运动如传统自行车后轮,并且主车轮上配 有刹车系统。在车架下方除了主车轮外还有一个前轮和一对辅助后轮。前轮为实盘,在陆 地上,其与自行车前轮的作用一样起转向作用,由于是实盘,在水里当需要转向时,也可以 通过前轮的转动,实盘对水的阻力发生变化,起到转向的作用。一对辅助后轮与主车轮呈等 腰三角形排列,增加本技术在陆地上的稳定性,并且对躺着时人的上半身有个支撑。而 在该车架的两端和后面设置得有专门位置放一个U型的橡皮艇,或者放置相同结构的漂浮 物(如用发泡聚乙烯为材料),用于在水中产生浮力。 和主车轮同轴的两边分别设计了一对空心轴的真空密封式浆轮,其为在水中动力 推动器。真空密封式浆轮由密封完好的外壳和浆轮组成,外壳套在浆轮的外表面,除一端轴 伸出外壳外,楽轮完全被外壳包裹,夕卜壳的内径和楽叶吻合,夕卜壳有前端入水口和后端出水 口。假如单单是一个普通浆轮完全没入水中,浆轮即使旋转但也是无法划行的,因为受力平 衡,但是浆轮放入密封外壳中后,当密封壳体里边充满了水,只要入水口和出水口都被水密 封住了,那么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该壳体中始终会充满水,如果整个真空密封式浆轮都没 入水中,那更是如此。而此时,壳体中的浆轮转动,密封壳体里的水会随着浆叶而转动并达 到浆叶旋转的速度,当水到达出水口处,因离心力和惯性而喷出,并且旋转速度越快喷出水 的速度也越快。因为只要出水口和入水口密封在水中,该壳体始终会充满水,所以当出水口 喷水时,入水口也会不断有水流入,来补充从出水口流出的水,使得出水口的水能连续的喷 出,此时该真空密封式浆轮就如同是一个水泵。该真空密封式浆轮为空心轴,和主车轮套在 同一个轴上,分别在主车轮的左右两边,并且各有一个接点,当在陆地上时,两个轴不相连, 主车轮转动,浆叶不会转动,当下水时,将真空密封式浆轮的空心轴与车轮的空心轴通过接 点相连接,此时飞轮转动,带动主车轮转动的同时也带动两边的浆轮转动。当浆叶转动时, 左右的真空密封式浆轮就都会从出水口喷出水来,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这时本技术得 到一个反向冲量,使车体在水里运动。由于脚蹬在本技术的前端而不是在下端,在水中 时,脚就不会浸泡在水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图2为本技术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车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船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动力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动力驱动原理图; 图7为真空密封式浆轮原理图。 图中: 1.车架;2.橡皮艇;3.真空密封式浆轮;41.主车轮;42.前车轮; 43.辅助后轮;5.转向器;6.脚蹬装置;7.座位;411.飞轮; 412.接点;413.刹车片;31入水口;32出水口;33外壳; 34浆叶;35浆轮的空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高效运行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4,本技术由一个独立的躺式自行车和橡皮艇2两部分组成。其 中躺式自行车由车架1,转向器5,脚蹬6,座位7, 一个主车轮41,一个前轮42, 一对辅助后 轮43组成。而橡皮艇2则成U型结构,可以直接插入躺式自行车两边和后面对应的位置并 固定好。 参见图5?7,主车轮41配有一个飞轮411,其作用同自行车后轮,在主车轮41两 边各配有一个空心轴的真空密封式浆轮3,与主车轮41套在同一个轴上,该轴为车架1的一 部分。在浆轮的空心轴35与主车轮41之间有个接点412,用于连接真空密封式浆轮的空 心轴35和车轮的轴,当接点412连接时,飞轮411带动主车轮41转动时,真空密封式浆轮 3内部的桨叶34也会转动。如果在水中,真空密封式浆轮3的入水口 31和出水口 32都全 部密封在水中,并且里边充满了水,桨叶34转动时,壳体里的水也会随桨叶34而转动,并且 在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下从出水口 32流出,类似于泵的工作原理。在主车轮上配有刹车片 413,浆轮的两端仍然属于车架1的一部分,设计有专门的位置用于插放橡皮艇2。 实施例1,在陆地上行驶时,人坐在座位7上,双脚踏在脚蹬6处,双手握住转向器 5的手柄,由于辅助后轮43与主车轮41呈三角形排列,有很好的稳定性,所以静止时仍可以 座在上面。当蹬脚蹬,链条带动飞轮411转动,主车轮41也转动,只需要掌握好方向即可, 如果需要停止,就停止蹬车,并紧握刹车,刹车片413止动主车轮41。 实施例2,入水前先检查橡皮艇2,保证其已充气完全并且完好,通过接点412将主 车轮41的轴和真空密封式浆轮的空心轴35连上。进入水中,人向后仰,重心尽量向后移, 如果是水浅的地方,主车轮41依然转动能够保证其前行,如果水深,则橡皮艇2给了本实用 新型浮力。此时蹬脚蹬6时,飞轮411不光带动主车轮41转动,还带动桨叶34转动,此时 的真空密封式浆轮入水口 31和出水口 32早已密封在水下,所以浆叶34转动时,排除真空 密封式浆轮内部空气的同时由于出现真空壳体内吸入了水。浆叶34继续转动,如泵一样, 就会不断有水从出水口 32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陆两用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一个独立4轮躺式自行车和一个U型橡皮艇组合而成,其陆地和水上的动力驱动分别是由脚蹬来带动主轮或带动真空密封式浆轮来实现;所述独立的4轮躺式自行车由车架,车轮,方向控制,脚蹬和动力驱动装置组成;车架整体由2个三角形结构构成,上方有座位,前方是脚蹬装置和方向控制装置,下方为动力驱动装置和车轮,车架两边对称设计有专门的位置能够放下与之相匹配的橡皮艇;车轮由一个主轮,一个前轮,和一对辅助后轮组成,前轮和主轮在一条线上,辅助后轮并排,与前轮或者主轮呈三角形排列,前轮为一个实盘,负责陆地和水中的转向,主轮负责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 水陆两用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一个独立4轮躺式自行车和一个U型橡皮艇 组合而成,其陆地和水上的动力驱动分别是由脚蹬来带动主轮或带动真空密封式浆轮来实 现;所述独立的4轮躺式自行车由车架,车轮,方向控制,脚蹬和动力驱动装置组成;车架整 体由2个三角形结构构成,上方有座位,前方是脚蹬装置和方向控制装置,下方为动力驱动 装置和车轮,车架两边对称设计有专门的位置能够放下与之相匹配的橡皮艇;车轮由一个 主轮,一个前轮,和一对辅助后轮组成,前轮和主轮在一条线上,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王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