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微生物培养物的暂存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532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培养物的暂存罐,所述暂存罐具有一圆柱形罐身及连接于罐身之下的圆锥形罐底,所述圆锥形罐底的锥角为120°~140°,罐身直径R与罐身高度H的比例为R:H=2:1~5:1,所述暂存罐罐身内设置有多个潜水式螺旋桨搅拌器,所述罐底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暂存罐,能很好地针对工业化培养获得的生物质的采收物进行暂存、分离、干燥,能使产能提高至2000~5000吨。工作效率高,且良好地保持了生物质的生物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产品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微藻一般是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形态微小的单细胞藻类。微藻约占已知藻类的70%,其细胞微小、形态多样、适应强、分布广泛。微藻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多糖、虾青素、维生素、矿物质、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在能源、医药、食品、水产养殖、化工、环保、农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开发藻类包括螺旋藻、杜氏藻、小球藻。微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可定向培养、适应能力强、易调控等特点,因此大规模培养技术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种养殖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被设计出来,使得微藻较高密度培养成为可能。公开号为CN10201600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藻类产品的生产方法,该方法获得的产品属于微藻类产品,称为微生物生物质,该方法为饲料工业低成本应用微藻类产品提供了可能,从而与现有已开发的微藻类产品有较大区别。从微藻产品种类来看,该专利申请所涉及的产品是一种包含微藻和细菌的微生物混合物,具体包括:微藻、酵母、真菌、原生生物、小型浮游生物和细菌。这与其他微藻类进行单一培养获得螺旋藻、小球藻等有所区别。相对于微藻的培养发展,其收获加工方法大大滞后,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严重制约微藻的发展。常用的微藻分离方法包括过滤、离心法、板框压滤法、絮凝法。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及减少对微生物生物质活性的破坏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159756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藻收获方法、系统及微藻收获机。该方法包括:微藻收获机沿着盛放有微藻液的培养装置上设置的轨道运动,通过其下方安装的收获装置,过滤收集藻液中的微藻,将微藻富集到培养装置中的选定区域内。其微藻收获机滤网孔径为1um~1000um。微藻收获系统包括:培养装置、收获机、收获车。从技术细节看只适用于特定的小规模培养池。该使用的结构特殊的过滤装置,存在过滤已有的容易堵塞滤网的缺点,不适用于颗粒微小的微藻产品。公开号为cn101693878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藻浓缩和收集方法,是将微藻液中的水分过滤后通过虹吸排除并收集水分,以实现微藻和水分的分离。其装置包括:微藻培养池,微滤器,置于微藻培养池中,安装有能通过水分的微滤膜,用于过滤水分和截留微藻;虹吸管,一端为三通管,一通连接微滤器的出水口,用于水的自吸,防止断流,另一通连接水分收集池,将微藻培养池中的水分通过虹吸管以自流的方式流向位于水分收集池。实现超低能耗收集微藻。具有能承受反冲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的微滤膜。公开号为US20100184197A1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使用陶瓷基膜滤器收集生物材料如微藻细胞的方法。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螺旋藻生产一般采用跑道式进行养殖,采收方法则一般是通过各种人工操作的筛网器具来完成,如通常采用300~380目的软滤网制成的平筛上兜筛、倾斜筛等无动力筛具,并利用液体重力使其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种方式又有两种,一种为单机斜面滤床,另一种是多级(5~6级)斜面滤床。过滤法是较传统的分离方法,不管是使用滤网、滤膜还是陶瓷过滤器,过滤介质都极易被堵塞,而且藻质较轻容易飘起,滤饼较难形成,过滤耗时长且难以持续进行。过滤法对过滤的对象也有要求适用范围窄,滤网网眼过小则会速度缓慢,网眼过大则会流失较多过滤对象。对于滤膜和陶瓷过滤器等新型过滤材质,过滤的对象需要成分稳定单一,尤其是不能含有纤维类的载体等杂质,否则容易破坏和堵塞过滤设备。公开号为cn10269634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藻采收与脱水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采用一台以上的倾斜式转筒过滤机相串联完成藻液的采收和脱水,藻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倾斜式转筒过滤装置的高端进入转筒,根据自由落体、离心原理,藻液中藻泥被留于过滤网上,最终由转筒低端排出,而水通过倾斜式转筒上的过滤网排出。相邻两台倾斜式转筒过滤机间设置搅拌桶,将前级倾斜式转筒过滤机收集的藻泥加水搅拌后送至下一级倾斜式转筒过滤机进行脱水收集。转筒转速为20~120rpm,用于脱水是转速为50~200rpm。转筒滤布规格为150~500目,塑料滤网5~15目,规格为5~15目。该方法使用低速转筒处理藻液,仍然需要依靠滤网截留藻泥,因此限制了其所能处理藻类的大小,其更适合螺旋藻的离心分离,对于混合微藻细菌的微生物生物质来说则会导致大量活性物质随着藻液流失。公开号为cn10748068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则使用了较为简单的收获方法,在沉降池去除上清液后直接进行晒干,然后获取产品,虽然工艺简单,但属于非工业化的方法,产量品质都不能稳定。公开号为cn10151432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收集微藻方法和装置,使用电泳池电场来处理藻液。此方法显著的特点是能耗高、产生氢气具有安全风险,不是一个可行的工业化方案。公开号为cn10330540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规模化收获微藻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主要包括位于高位的微藻培养液储存器和位于低位的夹装有滤布的板框压滤机。该专利技术利用高低势能,板框的滤布进行过滤,虽然降低了能耗,但实际运行会发现,具有的势能仍然太小,过滤速度因滤布截留的物料增多而显著降低,实际过滤时间仍然很长。板框压滤技术作为过滤一种改进,在工业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压滤机过滤后的滤饼因含有更高的含固率和优良的分离效果而得到重视。随着应用的不断扩大,事实上现有的板框压滤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针对不同的物料特性有针对性的改进技术,适合于物料特性才是板框压滤分离设备选择的关键。公开号为cn10326606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则公开了一种原位絮凝分离微藻的方法,采用了原位絮凝分离技术,通过向培养液添加酸液调节pH值至酸性,然后搅拌使微藻絮凝沉降,静置分层后,分离上清液。该方法在实验室使用具有可行性,大规模生产则需要添加的酸性原料用量会很高,并造成上清液不能重复使用。公开号为cn10308791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相类似的原位絮凝方法,在培养结束后,使用碱液调节pH在11~13,使得细胞自然沉降至柱式反应器的底部,待沉降完全后从底部阀门分离沉降的藻浆。从工业化生产角度看,絮凝剂的使用会显著提高产品成本,絮凝剂的残留也会对微藻产品的品质产生较大影响。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出,主要的固液分离技术在微藻领域都有所应用和尝试,在工业化规模化开发上产生了一些成果。但是从发展现状看,微藻类产品仍然是生产成本很高的产品,因为其核心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用于微生物培养物的暂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罐具有一圆柱形罐身及连接于罐身之下的圆锥形罐底,所述圆锥形罐底的锥角为120°~140°,罐身直径R与罐身高度H的比例为R:H=2:1~5:1,所述暂存罐罐身内设置有多个潜水式螺旋桨搅拌器,所述罐底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微生物培养物的暂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罐具有一圆柱形罐身及连接于
罐身之下的圆锥形罐底,所述圆锥形罐底的锥角为120°~140°,罐身直径R与罐身高
度H的比例为R:H=2:1~5:1,所述暂存罐罐身内设置有多个潜水式螺旋桨搅拌器,所述
罐底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生物培养物的暂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式螺旋
桨搅拌器有4~8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刚覃剑谢全森黄俊翔宋建华王停军王春玉冯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瑞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