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0183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导向柱,导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底板与顶板,导向柱的中部设置能够沿导向柱上下移动的上滑台及下滑台,上滑台底面设置上密封座,下滑台的顶面设置下密封座,待检测的气囊底座设置在上密封座与下密封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将气囊底座上下止口夹紧密封,然后向气囊底座内充高压空气,用高精度气压检测仪器检测气囊底座下方与工装夹具之间密闭腔体内的气压,若气压升高则证明气囊底座焊缝漏气,若气压未升高则证明气囊底座焊缝合格,从而实现对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整个检测过程中工人只需上下气囊底座,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用辅助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客车舒适性的需求逐步提高。以空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悬架以其优越的舒适性能,在客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现在国内客车常用的空气弹簧组件是由气囊底座、限位块、气囊、气囊上盖板组成的。气囊底座是整个悬架中重要的连接件和承载结构件。而具有大体积内部空间作为辅助气室的新型焊接气囊底座由于其整车舒适性好、结构简单、强度高、质量轻,是气囊底座中的主要类型。由于客车对气囊底座要求高压无漏气(在IObar气压下焊缝不得漏气),而焊接会产生气孔或将薄壁材料焊穿,所以对气囊底座进行气密性检测是必须进行的工作。目前国内检查气囊底座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将空气弹簧组件整体装配后,将其气路接口联通充气,然后将空气弹簧组件整体沉入水中,通过检查是否有气泡出现,来判断气囊底座及空气弹簧组件整体是否漏气;二是采用专用工装将气囊底座倒置夹紧,让焊缝位置朝上,在气囊底座内充高压空气,通过在焊缝上涂抹肥皂水观察是否有气泡来判断气囊底座是否漏气;三是采用专用工装将气囊底座夹紧,向气囊底座内充高压空气并密封,通过检测气囊底座内压力是否下降来判断气囊底座是否漏气。第一种方法由于其使用条件造成无法在大规模生产中使用,而第二种方法由于过于依赖工人操作,容易产生误判,操作重复性较高易疲劳,大量使用肥皂水造成劳动环境不好,并且由于检测气压高,误操作会产生一定危险,第三种方法则是由于高压环境密封的可靠型较差,设备维护困难,密封材料不易选择,高压大体积时准确性不高。技术内容: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它是将气囊底座上下止口夹紧密封,然后向气囊底座内充高压空气,用高精度气压检测仪器检测气囊底座下方与工装夹具之间密闭腔体内的气压,若气压升高则证明气囊底座焊缝漏气,若气压未升高则证明气囊底座焊缝合格,从而实现对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整个检测过程中工人只需上下气囊底座,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中:包括导向柱,导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底板与顶板,导向柱的中部设置能够沿导向柱上下移动的上滑台及下滑台,上滑台底面设置上密封座,下滑台的顶面设置下密封座,待检测的气囊底座设置在上密封座与下密封座之间,下密封座与待检测的气囊底座下部形成检测密封腔,检测密封腔通过管接口连通气压检测仪器,上密封座上设置有连通气囊底座上部内腔的高压空气接口,顶板上设置带动上滑台上下移动的上动力装置,底板上设置带动下滑台上下移动的下动力装置。进一步,所述的上动力装置包括电机、丝杠、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丝套及轴套,电机固定在顶板上,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从动齿轮设置在轴套上,轴套与顶板通过轴承连接,轴套内穿装有丝套,丝杠穿装在丝套内,且与丝套螺纹连接,丝杠下端与下滑台顶面连接。进一步,所述的下动力装置包括气缸、上锲块及下锲块,上锲块固定在下滑台底面,上锲块与下锲块相互配合,下锲块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是将气囊底座上下止口夹紧密封,然后向气囊底座内充高压空气,用高精度气压检测仪器检测气囊底座下方与工装夹具之间密闭腔体内的气压,若气压升高则证明气囊底座焊缝漏气,若气压未升高则证明气囊底座焊缝合格,从而实现对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整个检测过程中工人只需上下气囊底座,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2、本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气囊底座质量,增加气囊底座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原有的气囊底座检测方式,气囊底座是否漏气完全靠工人目测判断,因环境及工装夹具干扰实线等影响,易造成误判,产品质量不稳定;采用本技术后,由于气压检测仪器用数字显示气压值变化,精度高,并且最终结果用合格(G)或不合格(NG)灯光提示,杜绝误判,提闻广品的可罪性。3、本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原有的气密性检测方式需要操作工人上下气囊底座、用风动扳手夹紧气囊底座、充气、目视工件20至30秒检查是否存在漏气、放气、松开工件、下件等一系列操作,劳动强度大,特别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而本技术操作工人只需上下气囊底座即可。4、本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劳动环境,原有的气密性检测方式采用水作为检测介质,生产环境容易脏,用风动扳手夹紧气囊底座有较大噪音,采用本技术后,只使用压缩空气,工人只需轻按按钮即可操作,现场噪音也降低到65db以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导向柱12,导向柱1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底板I与顶板9,导向柱12的中部设置能够沿导向柱12上下移动的上滑台8及下滑台4,上滑台8底面设置上密封座6,下滑台4的顶面设置下密封座5,待检测的气囊底座7设置在上密封座6与下密封座5之间,下密封座5与气囊底座7下部形成检测密封腔13,检测密封腔13通过管接口 14连通气压检测仪器,上密封座6上设置有连通气囊底座7上部内腔的高压空气接口 15,顶板9上设置带动上滑台8上下移动的上动力装置,底板I上设置带动下滑台4上下移动的下动力装置。所述的上动力装置包括电机11、丝杠10、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丝套18及轴套19,电机11固定在顶板9上,电机11的输出轴上设置主动齿轮16,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7相互啮合,从动齿轮17设置在轴套19上,轴套19与顶板9通过轴承连接,轴套19内穿装有丝套18,丝杠10穿装在丝套18内,且与丝套18螺纹连接,丝杠10下端与下滑台4顶面连接。所述的下动力装置包括气缸2、上锲块20及下锲块3,上锲块20固定在下滑台4底面,上锲块20与下锲块3相互配合,下锲块3与气缸2的伸缩杆连接。在检测时,现将待检测的气囊底座7放到下密封座5上,电机11通过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轴套19及丝套18带动丝杠10转动,丝杠10带动上滑台8下降,上密封座6压到气囊底座7上沿,然后气缸2的伸缩杆伸出,推动下锲块3动作,上锲块20与下锲块3相互配合,带动下滑台4上升,下密封座5上升,上密封座6下降,从而使上密封座6与下密封座5压紧气囊底座7,然后高压空气通过高压空气接口 15充入气囊底座7上部内腔中,气压检测仪器通过管螺纹接口检测气压检测密封腔13中的气压变化,若气压升高则证明气囊底座7焊缝漏气,若气压未升高则证明气囊底座7焊缝合格,从而实现对气囊底座7的气密性检测,最后通过高压空气接口 15将气囊底座7内高压空气放出,气缸2动作使带动下滑台4下降,电机11带动上滑台8上升,取出气囊底座7,一个检测过程结束。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柱(12),导向柱(1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底板(1)与顶板(9),导向柱(12)的中部设置能够沿导向柱(12)上下移动的上滑台(8)及下滑台(4),上滑台(8)底面设置上密封座(6),下滑台(4)的顶面设置下密封座(5),待检测的气囊底座(7)设置在上密封座(6)与下密封座(5)之间,下密封座(5)与待检测的气囊底座(7)下部形成检测密封腔(13),检测密封腔(13)通过管接口(14)连通气压检测仪器,上密封座(6)上设置有连通气囊底座(7)上部内腔的高压空气接口(15),顶板(9)上设置带动上滑台(8)上下移动的上动力装置,底板(1)上设置带动下滑台(4上)下移动的下动力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柱(12),导向柱(1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底板(I)与顶板(9),导向柱(12)的中部设置能够沿导向柱(12)上下移动的上滑台(8)及下滑台(4),上滑台(8)底面设置上密封座(6),下滑台(4)的顶面设置下密封座(5 ),待检测的气囊底座(7 )设置在上密封座(6 )与下密封座(5 )之间,下密封座(5)与待检测的气囊底座(7)下部形成检测密封腔(13),检测密封腔(13)通过管接口(14)连通气压检测仪器,上密封座(6)上设置有连通气囊底座(7)上部内腔的高压空气接口(15),顶板(9)上设置带动上滑台(8)上下移动的上动力装置,底板(I)上设置带动下滑台(4上)下移动的下动力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气囊底座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黄泽龙王伟刚徐巧尹明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