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英专利>正文

一种锅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755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结构,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部的炉膛、安装在炉膛内部的内胆和与内胆连接的管道结构,内胆固定在炉膛内顶部,内胆设置有气液出口;管道结构包括设置在炉膛外侧壁的主管道和多根子管道,主管道设置有进液口,子管道连接内胆和主管道;子管道设置在炉膛的两个内侧壁上,设置在炉膛的两个内侧壁上的子管道的上端弯出并向对侧延伸,多根子管道在内胆下面互相交织后分别连接内胆;子管道上还设置有多个增大受热面的吸热头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锅炉结构节能高效,燃料燃烧率高,子管道与内胆吸热效率高,热能利用率高,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锅炉结构制造蒸汽锅炉或者油炉,其热能输出得到极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结构,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锅炉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锅炉结构一般包括炉膛、置于炉膛内部的内胆和与内胆连接的管道,内胆和管道内部装有液体(水或者油),燃料在炉膛中燃烧放热,加热内胆和管道内部的液体,内胆和管道内部的高温液体对外做功消耗热能,可用于发电或为大型机械设备提供动力。 传统的锅炉的管道一般平铺在炉膛的侧壁和底面上,管道沿着炉膛侧壁向上延伸,在炉膛顶部伸出一小段连接内胆。传统的锅炉存在以下不足:1、炉膛内壁平整,炉膛内的燃料容易堆积,燃料燃烧不充分,燃料利用率低;2、只有平铺在炉膛的侧壁和底面上的管道受热,管道的受热面小,热能利用效率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的锅炉结构工作时管道受热面小,热能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锅炉结构,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部的炉膛、安装在炉膛内部的内胆和与内胆连接的管道结构,其中,所述内胆固定在炉膛内顶部,内胆设置有气液出口 ; 所述管道结构包括设置在炉膛外侧壁的主管道和多根子管道,所述主管道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子管道连接内胆和主管道;所述子管道设置在炉膛的两个内侧壁上,设置在炉膛的两个内侧壁上的子管道的上端弯出并向对侧延伸,多根子管道在内胆下面互相交织后分别连接内胆; 所述子管道上还设置有多个增大受热面的吸热头部。 所述的锅炉结构,其中,所述炉膛内部设置有防止燃料堆积的助燃结构,所述助燃结构固定在炉膛内部的侧壁和底面上; 所述助燃结构包括多个分隔主板和多个分隔子板,所述分隔主板高于分隔子板,所述多个分隔主板和多个分隔子板交替设置并互相平行,固定在炉膛内部的侧壁和底面上形成助燃结构:固定在炉膛内部的侧壁上的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垂直炉膛侧壁和底面设置,固定在炉膛内部的底面上的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垂直炉膛底面并平行炉膛侧壁设置。 所述的锅炉结构,其中,所述炉膛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所述的锅炉结构,其中,所述固定在炉膛内部的侧壁上的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子管道固定在凹槽内部设置。 所述的锅炉结构,其中,所述分隔主板为碳化硅分隔主板,所述分隔子板为碳化硅分割子板。 所述的锅炉结构,其中,所述吸热头部为单端封闭式金属筒,所述吸热头部的封闭端悬空吸热,开口端与子管道连通设置。 所述的锅炉结构,其中,所述锅炉结构为蒸汽锅炉,所述内胆、主管道和子管道内盛水;所述主管道为圆筒状管道结构。 所述的锅炉结构,其中,所述锅炉结构为油炉,所述内胆、主管道和子管道内盛油;所述主管道为长方体状管道结构,主管道表面紧贴炉膛外侧壁设置; 所述锅炉结构还包括将气液出口输出的油收集重新输入主管道的回集油箱。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炉膛内部重新设置了子管道的结构,使子管道在内胆下面交织形成受热面,大大增大了子管道的受热面积,同时该子管道的结构布局所使用的空间小,并不影响炉膛内的燃烧空间,另外,子管道交织形成的受热面位于内胆下面(温度最高的地方),极大的提高了子管道的吸收热量的效率;同时,子管道交织设置,各子管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其交织面与内胆下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多缝通道,有利于空气的流动,提高内胆的吸热效率。本技术通过在子管道上设置多个吸热头部,进一步提高了子管道的吸热效率,提高锅炉的热能利用率。本技术通过在炉膛内部设置助燃结构,该助燃结构由高度不同的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组成,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在炉膛底部形成高低不平的支撑面,在向炉膛加入燃料时,高度不同的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分隔燃料,避免燃料堆积,同时由于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的高度落差存在,使燃料堆存在较多缝隙,并且由于炉膛底面通风孔的设置,燃料可以更加充分的与空气接触,提高燃料的燃烧率。本技术的锅炉结构节能高效,燃料燃烧率高,子管道与内胆吸热效率高,热能利用率高,利用本技术的锅炉结构制造蒸汽锅炉或者油炉,其热能输出得到极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本技术的锅炉结构制造的蒸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蒸汽锅炉的主视图。 图3是利用本技术的锅炉结构制造的油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双内胆蒸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利用本技术公开的锅炉结构制造的蒸汽锅炉,蒸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主视图如图2所示。蒸汽锅炉包括外壳100,在外壳100内部设置有炉膛200,炉膛2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胆300,在炉膛200与外壳100的缝隙中,炉膛200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主管道410,在炉膛内部设置有多根子管道420,其中子管道420连接主管道410和内胆300。主管道410设置有进液口 430 (本实施例中为进水口),内胆设置有气液出口 310 (本实施例为蒸汽出口),内胆、主管道和子管道中均盛有水。蒸汽锅炉的工作方式如下:在炉膛中加入燃料,燃料在炉膛内燃烧释放热量,加热主管道、子管道和内胆中的水,产生水蒸气从气液出口 310排出,这些高温蒸汽可以用于发电或者为其他大型设备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对传统的锅炉的子管道进行重新布局设置,使子管道的受热面大大增力口,提高其吸收热量的效率。具体的,如图1所示,子管道420排布在炉膛200内部的底面和两侧壁上,其中炉膛200两侧壁上的子管道的上部弯出并向对侧延伸,最后与内胆300连通:如图2所示,位于内胆300左侧的子管道从内胆300下面绕过,连接内胆300右侧的子管道连接孔320 ;同理,位于内胆300又侧的子管道从内胆300下面绕过,连接内胆300左侧的子管道连接孔320。并且,更具体的,炉膛200两侧壁上的子管道错位弯出向对侧延伸:例如炉膛200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12根子管道,左右两侧各6根,假如左侧子管道中的第I根、第3根和第5根子管道弯出绕过内胆下面与内胆右侧的子管道连接孔连接,那么对应的,右侧子管道中的第2根、第4根和第6根弯出绕过内胆下面与内胆左侧的子管道连接孔连接(即左右错位)。 通过上述子管道420的设置结构,子管道420在内胆300下面交织形成一个受热面,该受热面处于炉膛内部温度最高的区域内,大大提高了子管道吸收热能的效率,直接提高了蒸汽锅炉的热能输出效率。同时,本实施例的子管道的这种设置结构所占的空间小,并不影响炉膛200内燃料的燃烧效率。另外,子管道420在内胆300下面所交织形成的受热面与内胆300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多缝弧形通道结构330 (参见图2),该多缝弧形通道结构330有利于气流(热能)的流动,极大的提高了内胆300与子管道420吸收热能的效率,提高蒸汽锅炉的输出效率。 进一步,每一根子管道420上设置有多个吸热头部421,吸热头部421辅佐子管道吸热,更进一步提高子管道的吸热效率。在实际生产中,吸热头部421可以利用导热性能好金属制得,其结构为单端封闭式管状,吸热头部421的封闭端悬空吸热(参见图1和图2),其开口端与子管道连通设置。吸热头部421内部与子管道连通(即内部有水),各吸热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结构,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部的炉膛、安装在炉膛内部的内胆和与内胆连接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固定在炉膛内顶部,内胆设置有气液出口;所述管道结构包括设置在炉膛外侧壁的主管道和多根子管道,所述主管道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子管道连接内胆和主管道;所述子管道设置在炉膛的两个内侧壁上,设置在炉膛的两个内侧壁上的子管道的上端弯出并向对侧延伸,多根子管道在内胆下面互相交织后分别连接内胆;所述子管道上还设置有多个增大受热面的吸热头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结构,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部的炉膛、安装在炉膛内部的内胆和与内胆连接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固定在炉膛内顶部,内胆设置有气液出口 ; 所述管道结构包括设置在炉膛外侧壁的主管道和多根子管道,所述主管道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子管道连接内胆和主管道;所述子管道设置在炉膛的两个内侧壁上,设置在炉膛的两个内侧壁上的子管道的上端弯出并向对侧延伸,多根子管道在内胆下面互相交织后分别连接内胆; 所述子管道上还设置有多个增大受热面的吸热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内部设置有防止燃料堆积的助燃结构,所述助燃结构固定在炉膛内部的侧壁和底面上; 所述助燃结构包括多个分隔主板和多个分隔子板,所述分隔主板高于分隔子板,所述多个分隔主板和多个分隔子板交替设置并互相平行,固定在炉膛内部的侧壁和底面上形成助燃结构:固定在炉膛内部的侧壁上的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垂直炉膛侧壁和底面设置,固定在炉膛内部的底面上的分隔主板和分隔子板垂直炉膛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济
申请(专利权)人:吕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