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的无接触充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531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1)的电能存储器(2)进行无接触充电的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一个被安排在该机动车辆(1)以外的初级单元(13)并且包括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为简化对一种包括电能存储器的机动车辆的无接触充电,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可以相对于这个被安排在该机动车辆(1)以外的初级单元(13)而移动以便减小该初级单元(13)与该次级单元(14)之间的气隙或距离(16)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的无接触充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进行无接触充电的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一个安排在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并且包括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包括一个电能存储器、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以及一个安排在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进行无接触充电的方法,该机动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设备的一个安排在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并且包括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
技术介绍
—种机动车辆例如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包括一台电动机,该电动机是通过电能存储器被供以电能的。电能存储器可以借助一种充电设备来被充电,例如在日本公布JP2000-152512中所披露的那样。德国特许说明书DE1020011003436A1披露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柱,该充电柱可以通过一个充电缆线而被连接到电动车辆上以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目的,其中该充电柱可以相对一个空间(具体是空的空间)收缩和伸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简化包括一个电能存储器的机动车辆的无接触充电。 1.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进行无接触充电的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一个安排在该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并且包括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其中,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能够相对于这个安排在该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而移动,以便减小该初级单元与该次级单元之间的气隙或距离的尺寸。 2.如前述I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借助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能够朝向这个安排在该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而移动。 3.如前述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包括一个流体动力装置。 4.如前述1-3之一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包括一个气动装置。 5.如前述1-4之一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包括一个可充气的空气室,该空气室被安排、被设计并且被联接到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上,从而使得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的一个次级线圈在该空气室被充气时朝向该初级单元的一个初级线圈移动。 6.如前述1-5之一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包括一个预应力装置,借助该预应力装置,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被施加预应力以进入一个不工作的位置。 7.如前述6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该预应力装置包括一个弹簧装置。 8.如前述1-7之一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被安排在该机动车辆的一个车身下部区域中。 9.如前述1-8之一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这个被安排在该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被安排在该机动车辆能够停驻的一个地板中或者安排在该地板上。 10.用于如前述1-9之一所述的充电设备的一种降低装置、初级单元和/或次级单 J Li ο 11.一种机动车辆,包括电能存储器以及如前述I至8之一所述的充电设备的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可以相对于一个被安排在该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而移动以便减小该初级单元与该次级单元之间的气隙或距离的尺寸。 12.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进行无接触充电的方法,包括前述I至8之一所述的充电设备的一个被安排在该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并且包括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其中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相对于这个被安排在该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而移动以便减小该初级单元与该次级单元之间的气隙或距离的尺寸。 在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进行无接触充电的充电设备中,该充电设备包括一个安排在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并且包括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该目的的实现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可以相对于这个安排在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而移动以便减小该初级单元与该次级单元之间的气隙或距离的尺寸。该安装在车辆上的电能存储器的无接触充电优选是通过初级单元借助次级单元以电感方式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电感方式旨在理解为还具体指谐振电感式。初级单元和次级单元各自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电线圈,该电线圈构成一个电感部件,并且任选具有一个电容器或电容性部件以用于形成一个谐振电路。机动车辆优选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该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包括一台电动机,该电动机被供以来自一个电能存储器的电能。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优选是一个牵引用蓄电池。该初级单元优选被连接到一个固定的电力供应系统上,该初级单元优选是永久安装的。该初级单元和次级单元各自进一步优选包括一个电力电子系统。该次级单元是通过机动车辆相对于该初级单元的合适安排而被安排在初级单元附近的。当该次级单元被安排成足够地接近该初级单元时,该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形成一个互感器,所述互感器的气隙是由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之间的距离限定的。当气隙足够小时,电能可以从该固定的电力供应系统经由该初级单元和次级单元以(谐振)电感的方式而被传送到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之间的气隙的尺寸可以通过使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相对于这个安排在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进行移动的一种简单方式来最小化。这对于电感能量传输的效率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该充电设备的一个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借助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可以朝向这个安排在机动车辆以外的初级单元而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已经发现的是降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与使该初级单元相对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上升相比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优点。在升高该初级单元时,初级单元相对次级单元的定位已被证实是决定性的,尤其就故障电流而言是如此,由于机动车辆的车身下部区域中的金属部件,这些故障电流是涡流形式的,这在(谐振)电感式能量传送过程中对于效率度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定位必须非常准确,这使所述定位非常昂贵。 该充电设备的一个进一步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包括一个流体动力装置。该流体动力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流体缸,例如,液压缸,通过该流体缸该次级单元可以被降低。 该充电设备的一个进一步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包括一个气动装置。例如包括至少一个气动缸和/或一个气动室的气动装置已经证实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是特别有利的。 该充电设备的一个进一步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包括一个可充气的空气室,该空气室被安排、被设计并且被联接到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上,从而使得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的一个次级线圈在该空气室充气时朝向该初级单元的一个初级线圈而移动。这个可充气的空气室除其他优点外提供的优点是它还仅具有轻的重量。不希望的二次电流或故障电流(如在升高该初级单元时会出现的)在使用了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时不会出现,这是因为在初级单元附近没有次级金属零件。 该充电设备的一个进一步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包括一个预应力装置,借助该预应力装置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被施加预应力以进入一个不工作的位置中。这提供的优点是,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可以通过从充气的空气室中将空气简单排出的一种简单方式而返回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1)的电能存储器(2)进行无接触充电的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一个安排在该机动车辆(1)以外的初级单元(13)并且包括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能够相对于这个安排在该机动车辆(1)以外的初级单元(13)而移动,以便减小该初级单元(13)与该次级单元(14)之间的气隙或距离(16)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7 DE 102013103157.91.一种用于对机动车辆(I)的电能存储器(2)进行无接触充电的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一个安排在该机动车辆(I)以外的初级单元(13)并且包括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能够相对于这个安排在该机动车辆(I)以外的初级单元(13)而移动,以便减小该初级单元(13)与该次级单元(14)之间的气隙或距离(16)的尺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借助一个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20),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能够朝向这个安排在该机动车辆(I)以外的初级单元(13)而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20)包括一个流体动力装置(23)。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20)包括一个气动装置(23)。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20)包括一个可充气的空气室(25),该空气室被安排、被设计并且被联接到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上,从而使得该安装在车辆上的次级单元(14)的一个次级线圈(12)在该空气室(25)被充气时朝向该初级单元(13)的一个初级线圈(11)移动。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在车辆上的降低装置(20)包括一个预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伊哥W·赫德格S·施密茨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