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833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包括接触贴片主体、PCB电路板以及连接接头,接触贴片主体依次包括有外形相同的粘贴片、支撑面板以及PVC贴纸,PCB电路板内置于支撑面板内,连接接头包括一连接保护外壳以及外壳底盖,连接保护外壳上设置有一电路板插孔和一个输电插孔,输电插孔内固定有一Lightning接头,接触贴片主体固定承插于电路板插孔内,外壳底盖上设置有一第二PCB板,PCB电路板以及Lightning接头与第二PCB板电连接,该贴片结构简单,贴附于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背面,该贴片体积小,使用后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给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设备增加了无线充电功能,相对于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来说,其结构精巧,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充电配件,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
技术介绍
现目前电子产品充电大都是采用有线充电,通过电源传输线连接至电源上给设备充电,该种充电方式繁琐,同时由于电子设备接头的不同,也使得充电存在局限性,针对以上不足,现目前市面上提出了一类无线充电装置,其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进行充电,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射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现有的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如无线充电手机、ipad以及一些小功率家电等,其内置有电磁接收线圈,使用较为方面,直接与带有发送线圈的设备靠近即可传输电能,但对于一些没有接收线圈的电子产品来说,就需要通过辅助设备来给设备充电。如无线充电装置(申请号201520197959.9)、无线充电插座(申请号201520087022.6)中提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装置本身较为复杂,一者制作成本低,二来设备每次充电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可以贴附于手机背面,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其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 二 )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包括接触贴片主体、PCB电路板以及连接接头,所述接触贴片主体依次包括有外形相同的粘贴片、支撑面板以及PVC贴纸,所述支撑面板中部设置有一置纳孔,所述PCB电路板内置于置纳孔内,所述连接接头包括一连接保护外壳以及外壳底盖,所述连接保护外壳上设置有一电路板插孔和一个输电插孔,所述输电插孔内固定有一 Lightning接头,所述接触贴片主体固定承插于电路板插孔内,所述外壳底盖上设置有一第二 PCB板,所述PCB电路板以及Lightning接头与第二 PCB板电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PCB电路板包括有电磁线圈以及电能转换电路。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粘贴片内侧与支撑面板粘胶固定,外侧表面设置有能够重复使用的粘胶层。(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其结构简单,贴附于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背面,该贴片体积小,使用后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给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设备增加了无线充电功能,相对于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来说,其结构精巧,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爆炸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1-接触贴片主体;2-PCB电路板;3_连接接头;11_粘贴片;12-支撑面板;13_PVC贴纸;31_连接保护外壳;32_外壳底盖;33-Lightning接头;34_第二PCB板;121-置纳孔;311-电路板插孔;312-输电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包括接触贴片主体1、PCB电路板2以及连接接头3,所述接触贴片主体I依次包括有外形相同的粘贴片11、支撑面板12以及PVC贴纸13,所述支撑面板12中部设置有一置纳孔121,所述PCB电路板2内置于置纳孔121内,所述连接接头3包括一连接保护外壳31以及外壳底盖32,所述连接保护外壳31上设置有一电路板插孔311和一个输电插孔312,所述输电插孔312内固定有一Lightning接头33,所述接触贴片主体I固定承插于电路板插孔311内,所述外壳底盖32上设置有一第二 PCB板34,所述PCB电路板2以及Lightning接头33与第二 PCB板34电连接。其中,所述PCB电路板2包括有电磁线圈以及电能转换电路;所述粘贴片11内侧与支撑面板12粘胶固定,外侧表面设置有能够重复使用的粘胶层。以上具体实施例提到的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其通过Lightning接头33将电子设备连接至PCB电路板2,PCB电路板2为片状板,结合于支撑面板12,通过粘贴片11粘贴固定于电子设备背面,手机正常使用不受影响,然后将带有接触贴片主体I的电子设备放置于带有无线发送线圈的基座上,位于PCB电路板2上的无线接收线圈接受发送线圈上的电磁信号,然后转化为电能经Lightning接头33给电子设备供电。该电能传输接触贴片旨在给目前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提供一个简单的无线充电功能,其结构简单,与手机贴合后,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主权项】1.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包括接触贴片主体(1)、PCB电路板(2)以及连接接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贴片主体(I)依次包括有外形相同的粘贴片(11)、支撑面板(12)以及PVC贴纸(13),所述支撑面板(12)中部设置有一置纳孔(121),所述PCB电路板(2)内置于置纳孔(121)内,所述连接接头(3)包括一连接保护外壳(31)以及外壳底盖(32),所述连接保护外壳(31)上设置有一电路板插孔(311)和一个输电插孔(312),所述输电插孔(312)内固定有一 Lightning接头(33),所述接触贴片主体(I)固定承插于电路板插孔(311)内,所述外壳底盖(32)上设置有一第二 PCB板(34),所述PCB电路板(2)以及Lightning接头(33)与第二 PCB板(34)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电路板⑵包括有电磁接受线圈以及电能转换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片(11)内侧与支撑面板(12)粘胶固定,外侧表面设置有能够重复使用的粘胶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包括接触贴片主体、PCB电路板以及连接接头,接触贴片主体依次包括有外形相同的粘贴片、支撑面板以及PVC贴纸,PCB电路板内置于支撑面板内,连接接头包括一连接保护外壳以及外壳底盖,连接保护外壳上设置有一电路板插孔和一个输电插孔,输电插孔内固定有一Lightning接头,接触贴片主体固定承插于电路板插孔内,外壳底盖上设置有一第二PCB板,PCB电路板以及Lightning接头与第二PCB板电连接,该贴片结构简单,贴附于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背面,该贴片体积小,使用后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给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设备增加了无线充电功能,相对于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来说,其结构精巧,使用方便。【IPC分类】H02J17/00【公开号】CN204706962【申请号】CN201520495457【专利技术人】吴晓欣, 夏枫, 杨锆 【申请人】杭州安索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申请日】2015年7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接触贴片,包括接触贴片主体(1)、PCB电路板(2)以及连接接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贴片主体(1)依次包括有外形相同的粘贴片(11)、支撑面板(12)以及PVC贴纸(13),所述支撑面板(12)中部设置有一置纳孔(121),所述PCB电路板(2)内置于置纳孔(121)内,所述连接接头(3)包括一连接保护外壳(31)以及外壳底盖(32),所述连接保护外壳(31)上设置有一电路板插孔(311)和一个输电插孔(312),所述输电插孔(312)内固定有一Lightning接头(33),所述接触贴片主体(1)固定承插于电路板插孔(311)内,所述外壳底盖(32)上设置有一第二PCB板(34),所述PCB电路板(2)以及Lightning接头(33)与第二PCB板(34)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欣夏枫杨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