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容器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1049441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容器、容器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通过注塑成型对在容器主体的内侧有倒扣的、广口的容器进行成型,提高容器的气密性,并以低成本制造容器。注塑成型用模具(200)具备:具有用于成型从容器主体(110)的颈部(112)的内周面至开口部(117)的端部(118)的、在周向连续的第一成型面的颈部内侧模(90);贯通颈部内侧模(90),并用来成形朝容器主体(110)的筒部(111)的内周面及颈部(112)的内周面连续的倒扣(114)的第一滑动芯(50)和第二滑动芯(60);以及贯通颈部内侧模(90),并被配置在由一对第一滑动芯(50)及一对第二滑动芯(60)围着的区域中的芯块(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容器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容器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的容器是广口的,在容器主体的内侧有倒扣(日文>夕'一力卜)。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方法及注塑成型用模具用于这样的容器的制造。
技术介绍
过去,作为用于充填例如奶油状的化妆材料的、化妆品用的容器,已知广口的容器。广口的容器,主要由容器主体、密封垫片及盖部构成。 盖部被安装在容器主体的颈部。还已知使容器主体和盖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容器。这样的容器的容器主体,在筒部和颈部的外径设有差异。如在容器主体的筒部和颈部的外径设置差异,则在容器主体的外周面,形成外径从颈部向筒部变化的部分(肩部)。 在形成有肩部的容器中,存在肩部的内周面有倒扣的类型和没有倒扣的类型。肩部的内周面没有倒扣的类型,虽然筒部与颈部相比外径大,但内径从筒部至颈部是固定不变的。此类型,因为没有倒扣,所以,在由注塑成型手段成型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模具的拔模。然而,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壁厚与颈部的壁厚相比变厚,树脂的使用量变多。另外,因为是厚壁,所以,注塑成型时树脂难以冷却固化,注塑成型费时间。因此,存在制造成本高而难以以低成本提供容器的问题。 另一方面,肩部的内周面有倒扣的类型,倒扣的深度越大,则能够将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壁厚形成得越薄,能够减少树脂的使用量。另外,如壁厚薄,则注塑成型时树脂容易冷却固化,能够缩短注塑成型的时间。因此,对制造成本进行抑制、以低成本提供容器成为可能。然而,因为有倒扣,所以,在通过注塑成型进行成型的情况下模具的拔模变得困难。作为由注塑成型手段制造有倒扣的、广口的容器的技术,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2的注塑成型技术中,模具的拔模通过所谓的强制拔模进行。具体地说,在向注塑成型用模具的型腔内注入了树脂后,在树脂冷却固化之前进行开模,从作为成型体的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开口部拉拔与开口部的内径相比更大的模具进行拔模。通过此强制拔模进行的拔模,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 首先,强制拔模因为是在树脂完全冷却固化之前使开口部变形来进行模具的拔模的,所以,难以获得忠实地再现了模具的成型面的形状的成形品。特别是,因为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尺寸精度变低,所以,在安装了盖部的状态下的气密性低。例如,用于化妆材料的充填的容器,在将盖部安装在了容器主体上的状态下,要求高的气密性。这是为了在以充填了化妆材料的状态放置在了室内的高温的环境下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由内装物、内部气体的膨胀导致的内装物、内部气体的泄漏。然而,如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尺寸精度低,则即使采用密封垫片,也对于各产品在气密性产生偏差。因此,如通过强制拔模进行容器主体的拔模,则难以满足被要求的气密性。 另外,强制拔模,如将倒扣做成深的台阶状,则模具的拔模变得困难,所以,需要倒扣由浅而平滑的曲面形成,使得拔模容易。因为倒扣的深度、形状的限制,有时不能将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壁厚形成得充分薄,在肩部的内周面形成多余的壁厚部分。因此,不能削减树脂的使用量,难以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并且,强制拔模,因为是在树脂完全冷却固化之前使开口部变形,进行模具的拔模,所以,必须按照精确目标管理树脂的温度、拔模的时机这些的多个的成型条件。如脱离了成型条件,则发生不合格品。然而,因为难以按照精确目标管理多个的成型条件,怎么做不合格率都变高,所以,难以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即,作为通过注塑成型来成型在容器主体的内侧有倒扣的、广口的容器的技术,过去,已知通过强制拔模进行拔模的技术,但在强制拔模中难以满足容器要求的气密性。另夕卜,在强制拔模中,也难以以低成本制造容器。 另外,作为注塑成型有倒扣的、广口的容器的技术,还已知使用所谓的伸缩芯的注塑成型技术。伸缩芯,是通过将中心销拔出,被等分割了的芯向内侧缩径的模具。如使用伸缩芯,则能够在拔模时使模具缩径,所以,不强制拔模就能对模具进行拔模。然而,如使用伸缩芯,则有在容器主体上在与伸缩芯的分割面对应的位置形成分型线的问题。如在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开口部,特别是在开口部的端部形成分型线,则因为分型线的微小的凹凸,密封垫片、盖部的接触压力变得不均匀,气密性下降,存在内装物、内部气体从接触压力变低了的部位漏出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155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 - 1124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I目的,是通过注塑成型对在容器主体的内侧有倒扣的、广口的容器进行成型,而且提高容器的气密性。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是以低成本制造容器。 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那样,下面对用于解决此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S卩,第I专利技术的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是在容器主体的内侧有倒扣的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中: 具备颈部内侧模、一对第一滑动芯、一对第二滑动芯,和芯块; 该颈部内侧模,具有用于成型从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内周面至开口部的端部的、在周向连续的第一成型面; 该一对第一滑动芯,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具有第二成型面,该第二成型面用于成型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及从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向上述颈部的内周面连续的倒扣的一部分; 该一对第二滑动芯,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具有第三成型面,该第三成型面用于成型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及从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向上述颈部的内周面连续的倒扣的一部分; 该芯块,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被配置在由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及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围着的区域中; 通过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随上述颈部内侧模一起相对于上述芯块相对地向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上述第二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 接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相对于上述颈部内侧模、上述第一滑动芯及上述芯块相对地向上述第一方向进一步移动,从而使上述第三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 第2专利技术的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是第I专利技术的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中: 上述第一滑动芯具备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的第一支承部,上述第二滑动芯具备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的第二支承部;并且,还具备固定模、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 该固定模对上述芯块进行固定; 该第一滑动板,能相对于上述固定模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保持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在与上述颈部内侧模之间以使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的上述第一支承部沿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滑动自如的方式保持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的上述第一支承部; 该第二滑动板,能相对于上述固定模及上述芯块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的上述第二支承部沿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滑动自如的方式保持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的上述第二支承部, 通过上述第一滑动板及上述第二滑动板相对于上述固定模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及上述颈部内侧模相对于上述芯块相对地向第一方向移动,并且使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的上述第一支承部相对于上述颈部内侧模向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移动、使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的上述第二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是在容器主体的内侧有倒扣的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颈部内侧模、一对第一滑动芯、一对第二滑动芯,和芯块;该颈部内侧模,具有用于成型从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内周面至开口部的端部的、在周向连续的第一成型面;该一对第一滑动芯,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具有第二成型面,该第二成型面用于成型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及从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向上述颈部的内周面连续的倒扣的周向的一部分;该一对第二滑动芯,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具有第三成型面,该第三成型面用于成型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及从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向上述颈部的内周面连续的倒扣的周向的一部分;该芯块,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被配置在由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及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围着的区域中,通过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随上述颈部内侧模一起相对于上述芯块相对地向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上述第二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接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相对于上述颈部内侧模、上述第一滑动芯及上述芯块相对地向上述第一方向进一步移动,从而使上述第三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9 JP 2013-0753641.一种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是在容器主体的内侧有倒扣的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颈部内侧模、一对第一滑动芯、一对第二滑动芯,和芯块; 该颈部内侧模,具有用于成型从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内周面至开口部的端部的、在周向连续的第一成型面; 该一对第一滑动芯,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具有第二成型面,该第二成型面用于成型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及从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向上述颈部的内周面连续的倒扣的周向的一部分; 该一对第二滑动芯,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具有第三成型面,该第三成型面用于成型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及从上述容器主体的筒部的内周面向上述颈部的内周面连续的倒扣的周向的一部分; 该芯块,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被配置在由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及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围着的区 域中, 通过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随上述颈部内侧模一起相对于上述芯块相对地向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上述第二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 接着,通过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相对于上述颈部内侧模、上述第一滑动芯及上述芯块相对地向上述第一方向进一步移动,从而使上述第三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滑动芯具备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的第一支承部,上述第二滑动芯具备贯通上述颈部内侧模的第二支承部;并且,上述注塑成型模还具备固定模、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 该固定模对上述芯块进行固定; 该第一滑动板,能相对于上述固定模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保持上述颈部内侧模,并且,在与上述颈部内侧模之间以使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的上述第一支承部沿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滑动自如的方式保持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的上述第一支承部; 该第二滑动板,能相对于上述固定模及上述芯块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的上述第二支承部沿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滑动自如的方式保持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的上述第二支承部, 通过上述第一滑动板及上述第二滑动板相对于上述固定模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及上述颈部内侧模相对于上述芯块相对地向第一方向移动,并且使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的上述第一支承部相对于上述颈部内侧模向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移动、使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的上述第二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 接着,通过上述第二滑动板相对于上述固定模及上述第一滑动板向上述第一方向进一步移动,从而使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相对于上述颈部内侧模、上述第一滑动芯及上述芯块相对地向上述第一方向进一步移动,并且,使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的上述第二支承部相对于上述颈部内侧模向上述第二支承部的轴向移动、使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的上述第三成型面移动到比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芯块,还具有第五成型面、第一滑面,和第二滑面,该第五成型面为大致方形,用于成型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内面的中央部,该第一滑面与上述第一滑动芯接触,该第二滑面与上述第二滑动芯接触; 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还具有第六成型面、第三滑面,和第四滑面,该第六成型面用于成形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内面中的、夹着由上述第五成型面成型的部分相向的部分,该第三滑面与上述芯块的第一滑面接触,该第四滑面与上述第二滑动芯接触; 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还具有第七成型面和第五滑面,该第七成型面用于成形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内面中的、由上述第五成型面成型的部分及由上述第六成型面成型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该第五滑面与上述芯块的第二滑面及上述第一滑动芯接触; 上述一对第一滑动芯,当进行移动以便使上述第二成型面与上述颈部内侧模的上述第一成型面相比处于上述容器主体的颈部的径向内侧时,一边使上述第四滑面与上述一对第二滑动芯接触一边移动; 上述一对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野克德白崎修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哈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