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光源组件、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9015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光源组件、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制作方法,该背光光源组件包括FPC及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粘贴层、光滑反射膜;FPC包括基材层、导电层,导电层覆盖于基材层的一面,导电层包括电路区域及焊接区域,焊接区域内包括若干焊盘,第一粘贴层覆盖于FPC上,光滑反射膜贴附于第一粘贴层上,发光器件焊接于焊接区域内的焊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结构中油墨表面粗糙且容易掉粉,导致光线不能很好地射入背光模组且造成亮点的问题。通过设置光滑反射膜,光线能够直接反射进入背光模组内部,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提升背光模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终端地普及,超薄、高亮、大屏幕的应用需求不断上升,对背光模组品质、亮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升背光模组品质、亮度等对背光模组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如图1、2所示,为目前常用背光模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图1中A-A处的截面图,从图1、2中可以看出,背光模组光源组件包括FPC1、发光器件2,其中FPCl包括基材层11、导电层12、双面胶13、透明覆盖膜14以及表面油墨15。此表面油墨15在外力(如双面胶粘贴)作用下会形成掉粉,所掉粉粒进入背光模组发光区会形成粉尘、亮点等不良影响,此外,位于发光器件2灯口位的油墨15粗糙,光线在此位置容易形成漫反射,从而聚光,光线不能很好地射入背光模组内部。 因此,如何降低油墨掉粉引起的背光模组粉尘现象,以及如何提升LED光线利用率对背光|吴组的品质提升与売度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了现有结构中油墨表面粗糙且容易掉粉,导致光线不能很好地射入背光模组且造成亮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光源组件,包括FPC及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粘贴层、光滑反射膜; 所述FPC包括基材层、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所述导电层包括电路区域及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内包括若干焊盘,所述第一粘贴层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光滑反射膜贴附于所述第一粘贴层上,所述发光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区域内的焊盘上。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滑反射膜为非透明的。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滑反射膜的颜色为白色、银色或黑色。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滑反射膜具有开窗结构,所述开窗结构与所述焊接区域对应; 所述光滑反射膜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焊接区域至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面相对的端部之间的区域; 或者,所述光滑反射膜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导电层所在面的整个区域。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框、导光板、反射片及光学膜片,还包括上述背光光源组件,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框内,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片上,所述背光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 一种液晶模组,包括液晶面板,还包括上述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一种上述背光光源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基材层的一面覆盖导电层,并在所述导电层上设置电路区域及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内包括若干焊盘; 将第一粘贴层覆盖于FPC上; 将光滑反射膜贴附于所述第一粘贴层上; 在所述将第一粘贴层覆盖于所述FPC上之前,或者,在所述将光滑反射膜贴附于所述第一粘贴层上之后,将所述发光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区域内的焊盘上。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滑反射膜为非透明的。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滑反射膜的颜色为白色、银色或黑色。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滑反射膜具有开窗结构,将所述开窗结构与所述焊接区域对应; 将所述光滑反射膜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焊接区域至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面相对的端部之间的区域; 或者,将所述光滑反射膜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导电层所在面的整个区域。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该背光光源组件结构中没有油墨,不存在掉粉现象,且在FPC上设置光滑反射膜,使发光器件灯口位表面光亮,光线能够直接反射进入背光模组内部,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提升背光模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B-B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中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为图3中B-B处的截面图,如图3、4所示,该背光光源组件包括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挠性线路板)1及发光器件2,还包括第一粘贴层13、光滑反射膜18,其中,FPCl包括基材层11、导电层12,导电层12覆盖于基材11上设置发光器件2的一面,在该导电层12上包括电路区域121及焊接区域122,该焊接区域122内包括若干焊盘,用于焊接发光器件2。 第一粘贴层13覆盖于FPCl上,如将第一粘贴层13覆盖于除焊接区域122之外的导电层12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粘贴层13的覆盖区域,包括但不局限于:第一粘贴层13可以只覆盖于除焊接区域122之外的导电层12上的区域,或者,第一粘贴层13不仅可以覆盖于除焊接区域122之外的导电层12的区域,而且可以进一步地覆盖于没有导电层12的基材层11上,光滑反射膜18贴附于第一粘贴层13上,该光滑反射膜具有开窗结构,使开窗结构与焊接区域122对应,该开窗结构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焊接区域122的尺寸,在焊接区域122内的焊盘上焊接发光器件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发光器件2发出的光线能够全部进入背光模组中,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光滑反射膜18的颜色包括但不局限与白色、银色或黑色,且为非透明的,即保证了光线在该光滑反射膜18处发生镜面反射,使光线在射向该光滑反射膜18时,不会发生折射产生透光,而是全部直接反射进入背光模组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所有光线能很好地进入背光模组,而且还可以起到阻焊作用,防止FPC上不需要焊接的位置被焊接,导致FPC的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光滑反射膜18的覆盖区域,应至少覆盖于FPC上导电层12的焊接区域122至与发光器件2的出光面相对的端部之间的区域,其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覆盖区域: 其一、光滑反射膜18覆盖于FPCl上焊接区域122至与发光器件2的出光面相对的端部之间的区域;也即,在焊接区域122至与发光器件2的出光面对应的端部之间的区域覆盖光滑反射膜18,而在其他区域覆盖非光滑反射膜,如透明覆盖膜,或者,若在同一层膜上既包括一部分光滑反射膜18、又包括一部分非光滑反射膜,当覆盖该膜时,在焊接区域122至与发光器件2的出光面对应的端部之间的区域对应覆盖光滑反射膜18,而在其他区域对应覆盖非光滑反射膜,如透明覆盖膜。 其二、光滑反射膜18覆盖于FPCl上导电层12所在面的整个区域,即光滑反射膜18完全覆盖于FPCl的一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背光光源组件还包括第二粘贴层16、覆盖膜17,第二粘贴层16覆盖于基材11的另一面,覆盖膜17贴附于第二粘贴层16上,该覆盖膜17包括但不局限于透明覆盖膜、光滑反射膜,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对FPC进行保护,第二粘贴层16可以完全覆盖于基材11的另一面,覆盖膜17完全贴附于第二粘贴层16上,该覆盖膜17还起到阻焊作用,该第二粘贴层16包括但不局限于双面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3/201410320063.html" title="一种背光光源组件、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制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背光光源组件、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制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光源组件,包括FPC及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粘贴层、光滑反射膜;所述FPC包括基材层、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所述导电层包括电路区域及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内包括若干焊盘,所述第一粘贴层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光滑反射膜贴附于所述第一粘贴层上,所述发光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区域内的焊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光源组件,包括FPC及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粘贴层、光滑反射膜; 所述FPC包括基材层、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覆盖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所述导电层包括电路区域及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内包括若干焊盘,所述第一粘贴层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光滑反射膜贴附于所述第一粘贴层上,所述发光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区域内的焊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反射膜为非透明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反射膜的颜色为白色、银色或黑色。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反射膜具有开窗结构,所述开窗结构与所述焊接区域对应; 所述光滑反射膜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焊接区域至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面相对的端部之间的区域; 或者,所述光滑反射膜覆盖于所述FPC上所述导电层所在面的整个区域。5.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框、导光板、反射片及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光源组件,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框内,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片上,所述背光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远江杨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