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寿专利>正文

笔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84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笔具,一内面设有螺旋沟的筒状体,一嵌插入筒状体内的不能轴向移动但可相对旋转自如的导筒所构成。该外筒后部内面系形成有数道沟部(32a),而导筒的前部分形成有与该等沟部嵌合的多条肋部(14e),在该外筒的沟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倾斜面(32a1),且该肋部(14e)的前端部的外面系形成有(14e1)的倾斜面,上述肋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沟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由简单的装配将导筒与外筒组装成,能锁住两者间的相对旋转的附有条状娥送出机构。(*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笔具,尤其涉及一种借由条状送出机构的筒状体对笔具的外筒相对旋转的操作,而将条状物自后端送出的笔具。在习知此类笔具方面,曾有如日本专利公报实公平3-397所揭示,该笔具将一设有轴向槽孔的导筒呈旋转自如地配置于一笔盖内部,并将一具有外面突起嵌入该槽孔内,条状物承座呈轴向移动自如地收容于导筒内部,再由两半体构件组成而具有供条状物承座的外面突起前端嵌入螺旋沟的螺旋筒与该笔盖相互套合,构成可一体旋转,再将此套在导筒外周部,另将一连结部的后端嵌入导筒的前端部内,以使此两者可一体旋转,最后将连结部的前端嵌入一内部收容有笔轴体的外筒的后端部内,以使两者可一体旋转。上述导筒与连结部之间及连结部与外筒之间构成一体旋转的构造,皆借肋与沟的嵌合达到。然而,上述肋与沟的嵌合的周向位置必须相互对准整合,在将导筒嵌入连结部之际,或将连结部与前轴筒相互嵌合之际,其对正嵌合装配颇麻烦,是其缺点。另一问题,在将肋与沟嵌合时,要将此两者的形状、精度制成完全一致而不发生松动,则制造上甚为困难,若使两方的形状、精度完全一致,则装配时更为困难。因此,上述笔具有导筒与外筒之间产生松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构件产生松动将会对书写及操作感有相当影响。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提供一种可简单地将导筒与外筒间的相对旋转予以锁止的笔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笔具,其构成为具有一内面设有螺旋沟的筒状体,一嵌插入筒状体内不能轴向移动但可相对旋转自如的导筒,一卡合于导筒内且具有侧面突起嵌入螺旋沟内而无法相对导筒旋转的条状物保持具,及一收容有笔轴体的外筒,上述导筒的前段部伸入外筒后部内面。其特点是该外筒后部内面系形成有数道沟部,而导筒的前段部系形成有与该沟部嵌合的肋部,在该外筒的沟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后方逐渐加大沟宽及对轴线方向呈连续倾斜的倾斜面,且该肋部的前端部的外面形成有向前方逐渐减少肋宽及对轴线方向呈连续倾斜的倾斜面,上述肋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沟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当欲将导筒的前段部嵌入外筒后方内部之际,两构件由外筒沟部与肋部的各对应的倾斜面的诱导,而自然且圆滑地被导引至正确的周向的位置。由于肋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沟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可避免肋部的尖端沿沟部的倾斜面摩擦移动,而使肋部的倾斜面能经常圆滑滑动在相邻沟部的倾斜面,遂可使导筒在外筒内圆滑的轴向移动。再者,本技术的笔具,在该外筒的沟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后方逐渐加大沟宽及轴线方向呈倾斜的倾斜面,且该肋部的前端部的外面系形成有向前方逐渐减少肋宽及对轴线方向呈倾斜的倾斜面,上述外筒的倾斜面或肋部的倾斜面中的任一方形成为阶状的倾斜面,而另一方则形成为连续的倾斜面,上述阶状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于连续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在外筒的倾斜面或肋部的倾斜面的任一方形成为阶状倾斜面的场合,当导筒的前段部嵌入外筒后方内部之际,两构件借外筒沟部与肋部的各对应倾斜面的诱导,而自然圆滑地被导引至正确的周向的位置。阶状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于连续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即使另一方的构件卡止在阶状倾斜面的阶部时,但只要稍微旋转该导筒,便能解脱其间的卡止,而使导筒圆滑进入外筒内。所述导筒的肋部的前端部设有锷部,锷部的外周面抵接于外筒的内周面,而导筒的后段部的直径大于前段部,且导筒的后段部的前端部的外周面抵接于外筒的后端内面。导筒的锷部的外周面抵接于外筒的内周面,导筒的后段部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系抵接于外筒的后端内面。由于此种两处的抵接,而使导筒装入外筒之后不会松动。因此,使肋部与沟部之间有某种程度的间隙亦可容忍。所述导筒的前段部的侧面系设有开口,而设有该开口的导筒的内面形成有可弹性抵接笔轴体后端部的弹性承接部。由于本技术的一种笔具采用上述方式,此种笔具可简单地将导筒与外筒间的相对旋转予以锁止,导筒与外筒之间不会产生松动。通过以下附图,对实施例详细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笔具的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乃示图1的笔具以轴心为轴旋转90度后的局部纵剖视图;图3a、b分别表示图1的导筒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图4a、b分别表示图3a、b的导筒的纵剖视图;图5为图1的筒状体的纵剖视图;图6为图1的外筒的要部纵剖视图;图7沿图3b的7-7线的剖视图;图8a相当于图3所示8所圈导筒的肋部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上视图,图8b是其正视图;图9a相当于图3所示8所圈导筒的肋部的又一实施例的放大上视图,图9b是其正视图;图10a、b分别表示本技术的肋部与沟部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关系的展开说明图。图11a、b相当于图3的8所示导筒的肋部的局部放大视图。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笔具为一自动铅笔30,本自动铅笔30构成后端具有可将条状物自外筒32的后方送出的装置。该自动铅笔30由一内面设有螺旋沟12a的筒状体12,一嵌插入筒状体12内的不能轴向移动但可相对旋转自如的导筒14,一卡合于导筒14内而无法相对旋转且具有侧面突起16a嵌入螺旋沟12a内的条状物保持具16,及一收容有笔轴体34的外筒32所构成。如图3及图4所示,该导筒14具有前段部14B及后段部14A,其后段部14A形成有两条轴向延伸的槽孔14a,导筒14的后端部形成有锷形挡止部14b,复于该槽孔14a的前端部形成有突出片14d,突出片14d系借由连通该槽孔14a的切入槽孔14c而可行径向弹性变形。而借此锷形挡止部14b的抵接于筒状体12后端部,及借该突出片14d的与筒状体12的内面形成的环状肩部12b的卡止,遂使导筒14嵌插入筒状体12之后,导筒14对筒状体12无法轴向移动但可相对的旋转。导筒14的前段部14B收容于外筒32的后方内部,而无法对外筒32行相对的旋转,具体言之,如图3所示,导筒14的前段部14B的外面形成有复数条(本实施例为两条)肋部14e,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于外筒32的后部内面形成有复数条(本实施例为六条)轴向延伸的沟部32a,而肋部14e可嵌合于此等复数条沟部32a中之任一沟部32a内。在肋部14e的前端部的外面系形成有向前方逐渐减少肋宽,并对外筒32的轴线方向(即笔具的轴线方向)呈连续倾斜的倾斜面14e1。又同样于外筒32的沟部32a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前方逐渐加大沟宽,并对外筒32的轴线方向(即笔具之轴线方向)呈连续倾斜的倾斜面32a1。如图10所示,该肋部14e的倾斜面14e1的对轴线的倾斜角度θ1在展开图中系为30度,而沟部32a的倾斜面32a1的对轴线的倾斜角度θ2在展开图中则为27.5度,肋部14e的倾斜面14e1的倾斜角度θ1大于沟部32a的倾斜面32a1的倾斜角度θ2。借此构成,当导筒14嵌入外筒32之际,两构件分别沿倾斜面14e1及32a1移动而被导引至正确的周向的位置。又,如图10b所示,即使于肋部14e的前端与相邻沟部32a间的峰部的后端32c一致对准的角度下,将导筒14插入外筒32时,也只要稍为旋转该导筒14,使肋部14e的尖端离开沟部32a的倾斜面32a1,以使沟部32a的倾斜面32a1滑接于肋部14e的倾斜面14e1(如假想线所示),便可令导筒14于外筒32内部行圆滑的轴向前进移动。相对于此,如肋部14e的倾斜角度θ1较小时,只要稍微旋转该导筒14,肋部14e的尖端便会沿沟部32a的倾斜面3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具,系由:一内面设有螺旋沟的筒状体,一嵌插入筒状体内不能轴向移动但可相对旋转自如的导筒,一卡合于导筒内且具有侧面突起嵌入螺旋沟内而无法相对导筒旋转的条状物保持具,及一收容有笔轴体的外筒所构成,而上述导筒的前段部伸入至外筒后部内面;其特征在于:该外筒后部内面形成有数道沟部,而导筒的前段部形成有与该沟部嵌合的肋部,在该外筒的沟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后方逐渐加大沟宽及对轴线方向呈连续倾斜的倾斜面,且该肋部的前端部的外面形成有向前方逐渐减少肋宽及对轴线方向呈连续倾斜的倾斜面,上述肋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沟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山秀平光谷良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