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寿专利>正文

笔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650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廉价制造并且能简单组合的笔具,其主要包括笔管,收容于笔管内的送芯机构及与送芯机构轴向连动的可按压移动的后端按压构件;其中后端按压构件具有供送芯机构的芯管后端插入的中心孔及由后部突出笔管后端的筒状部,沿着笔管的外部轴向延伸的笔夹部及穿过笔管的后部侧面所形成的导槽用以将筒状部与笔夹部连结的连结部三者构成为一体的构件。(*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笔具,特别涉及能廉价生产的笔具。通常这类笔具,例如以自动铅笔为例来说明,笔管内收容有送芯机构,而送芯机构的收容铅笔芯的芯管延伸到笔管内后方,芯管的后端嵌插有橡皮擦承纳筒,橡皮擦则塞入此承纳筒内。此外,笔夹为一单独构件,套入笔管的外面,或另备一个固定笔夹的构件以将笔夹的一端所形成的环状部份夹于笔管和固定构件之间,再将此构件旋紧于笔管而将笔夹固定。另外,对原子笔等而言,笔管内容纳有可抽换式笔芯、弹簧及笔芯送出机构,构成笔芯送出机构的一构件的凸轮杆的后端嵌套有笔帽,笔夹的固定仍然以如同自动铅笔一样的方法固定在笔管上。然而,上述已知的笔具由于笔夹与用来按压后端的构件分别为相互独立的构件,有时甚至还需要固定笔夹的构件,因此零件个数稍多且在装配笔夹时稍繁杂,结果造成生产成本较高的缺点。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廉价生产并简单装配的笔具。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笔具具备笔管,收容于笔管中用以将笔芯等笔记媒体向前送出的送芯机构及与送芯机构轴向连动的可作按压动作的后端按压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构件具有可供送出机构的后端插入的中心孔,且是由后部突出笔管后端的筒状部,设于笔管的外部沿笔管轴向向前延伸的笔夹,以及穿过笔管的后部侧面所形成的导槽以将筒状部和笔夹部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三者构成的单一构件。而且,上述笔具可做为自动铅笔,送芯机构的收容铅笔芯的芯管可插入筒状部的中心孔内。此外,对于自动铅笔而言,上述筒状部的内径形成有缩径部,缩径部的前方孔部做为承纳芯管后端的承纳孔,为使铅笔芯容易装填入孔内,缩径部的后方孔口部最好形成向后扩大的喇叭口即锥孔状,再其后的孔部,也就是筒状部的后端孔部视需要形成有橡皮擦承纳部,用以承纳橡皮擦。除自动铅笔之外,上述笔具也适用于原子笔、签字笔或马克笔等,在此情形时,笔芯送出机构的凸轮杆可插入筒状部的中心孔内。后端按压构件由于是由筒状部、笔夹部及连结部构成的一体成型构件,构件数目减少,且在装配组合时,只要使连结部插穿笔管后部侧面所形成的导槽,并将送出机构的后端插入筒状部的中心孔便可容易地完成装配。笔具如为自动铅笔时,将送芯机构的芯管插入筒状部的中心孔即可。筒状部的内孔形成有一段缩径部,以缩径部为界前段直孔如做为承纳芯管后端的承纳孔时,在向前按压后端按压构件时,承纳孔及缩径部能确实迫使芯管前进。此外,铅笔芯的补充是从按压构件的后端孔口将铅笔芯装填入孔的,此时,如孔口形成为喇叭孔,将可使铅笔芯经筒状部容易且确实地装填进入芯管内而不致折断。筒状部的后端孔部可兼做橡皮擦承纳部,从而可使构件数进一步减少。再者,如笔具为原子笔、签字笔或马克笔等时,只要将送芯机构的凸轮杆插入筒状部的中心孔便可完成装配。现参照附图就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铅笔的纵剖面图;图2(A)及(B)分别表示图1所示自动铅笔的按压构件的正面图及右端面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笔管后端部的放大俯视图;图4是表示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原子笔的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原子笔的分解图。图1是表示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铅笔的纵剖面图。图中的标号1是笔管,在笔管1的前端设有可突伸及退缩的滑动芯筒4及在其稍后方的送芯机构5。送芯机构5是使用已知机构,通常由轴向延伸的芯管6,固定在芯管6前端的夹头8,嵌套在夹头外周的束紧环9,前端抵住束紧环9的后端的束紧环承接筒10,以及设于此承接筒10内经常将芯管6推向后方的束紧环束紧弹簧11所构成。承接筒10的前端抵住笔管1的前方内肩部1a,承接筒10的后端则设有两个径向外突且断面呈三角形的突出部10a、10a,该突出部相隔180°,即呈相对状配置,且此二突出部10a、10a恰好嵌入笔管1上对应而设的嵌合孔1b、1b内,由此可使承接筒10固定于笔管1内而限制其轴向移动。另外,虽在图中未表示,为使承接筒10的突出部10a容易嵌入嵌合孔1b内,笔管1的内壁上形成有自后方向前方至嵌合孔16沟宽逐渐变窄的导沟。笔管1的后端部设有后端按压构件13。按压构件13如图2所示,是由筒状部14,笔夹部15及连接筒状部14与笔夹部15的连结部16构成为一体式的成型构件。筒状部14的中心孔141的前端部紧密插设有芯管6的后端。为使芯管6易于插入孔内,筒状部14的前端设有通至中心孔的轴向延伸开槽14e。筒状部14的中心孔141的内部形成有缩径部14a,缩径部14a的前端形成承接插入中心孔141内的芯管6后端的承肩14b。此外,缩径部14a的后端形成有向后扩大成喇叭口的锥孔部14c,以做为将笔芯圆滑导入芯管6内的具漏斗作用的导入口。另外,在筒状部14的后部形成自笔管1的后端外突的橡皮擦承纳部14d,此承纳部1 4d的中心孔内可装卸自如地插装有具金属外套的橡皮擦18,并且经缩径部14a与前部的中心孔141相通。橡皮擦承纳部14d另外盖有一盖子19,以保护橡皮擦18,然而此盖子19及上述金属外套也可以省略。笔夹部15在笔管1的外侧沿轴向向前延伸,连结部16则穿过笔管1后端部外侧所设导槽1c将笔管1外部的笔夹部15与笔管1内部的筒状部14连成一体。笔夹部15的前端形成有接触笔管1的突起15a。此外,虽在图中未示出,笔管1的与突起15a相接触面上可设有一轴向凹沟,以供突起15a嵌入沟内,并引导及确保突起15a的轴向直线运动,使其不致偏移。图3是表示笔管1的导槽1c的放大图。导槽1c由笔管1的后端向前延伸,导槽1c的后端形成往后扩开的喇叭状,以便使连结部16容易嵌入。标号20是橡胶制的握持筒,套于笔管1的前部所形成的环状凹沟1d内,其作用是使用笔者握笔书写时舒适,同时也具有盖住嵌合孔1b、1b以免破坏外观的作用。当欲装配具有上述构成的自动铅笔时,可依下列步骤进行。首先将滑动芯筒4从笔管1的后方开口丢入笔管1的内部,接着把已装配好成一组件的送芯机构5从笔管1的后方开口插入并使承接筒10的突出部10a、10a嵌入嵌合孔1b、1b中而定位。随后,将后端按压构件13同样自笔管1的后方以连结部16对正导槽1c推入槽内,则筒状部14的前方中心孔即被迫嵌入送芯机构5的芯管6的后端。此时,因导槽1c的后端开口扩开,即使连结部16为笔夹部15遮盖而无法直接目视,只要大致对正即可确实地嵌入导槽1c内。如此,送芯机构5即可与后端按压构件13结合连动而在笔管1内轴向移动,同时,后端按压构件13与定位的送芯机构5连成一体,所以不用担心其自笔管1的后方脱出。最后,在将橡皮擦18塞入承纳部14d内之后,把盖子19盖于承纳部14d上,并将握持筒20紧嵌于笔管1的环状凹沟1d内,此时装配即告完成。当将自动铅笔的后端按压构件13从后方向前按压时,嵌入后端按压构件13的筒状部14内的送芯机构5即一起前进,夹头8便抵抗着弹簧11的力量向前推进而开于夹头8,于是笔芯L即如已知的送芯机构所操作的那样以所定长度逐次伸出并自滑动芯筒4的前端吐出。至于后端按压构件13的按压动作,可按压笔夹部15,当然也可按压盖有盖子19的橡皮擦承纳部14d。按压后松手,按压构件13随着芯管6利用弹簧11的复原力而回归至原来的后退位置。当欲将伸出的笔芯压回时,按压后端按压构件13的橡皮擦承纳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具,具有笔管,收容于笔管内用以将笔芯等笔记媒体向前推送的送芯机构及与送芯机构轴向连动地可按压移动的后端按压构件,其特征为:该按压构件的前端具有供送芯机构的后端插入的中心孔且是由向后端突出于笔管后部的筒状部,在笔管的外部沿轴向向前延伸的笔夹部,及穿过在笔管的后端部侧面所形成的导槽将筒状部与笔夹部相连结的连结部之三部分构成为一体的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山秀平高桥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