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寿专利>正文

笔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02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笔具,具有外管及借卡止于外管上所设卡止孔而保持在外管内的笔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止孔为形成在外管侧面的贯通孔,而卡止孔前端缘近旁处的外管的外面至外管中心轴线的距离r1设定为与卡止孔后端缘近旁处的外管的内面至外管中心轴线的距离r2大,略相等或略小于此距离r2。(*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自动铅笔或原子笔等的书写笔具,尤指一种借套筒的可挠片卡止于外管侧面所形成的卡止孔,而使笔管组件保持于外笔管内的笔具。以往,这种类型的笔具,有本案申请人先前申请的特原平7-6213号所记载的自动铅笔。按此种自动铅笔是由外笔管,装入此外笔管内的前端具有夹头的笔芯管,嵌套于夹头外周的夹头束紧环,抵住夹头束紧环的后端而对于外笔管内部可前后滑动自如的套筒及设于套筒与笔芯管之间的弹簧所构成。上述套筒设有数片径向外张的可挠片,而借此数片的可挠片的爪部卡入外笔管内壁所设卡止孔内以使笔芯管保持在外笔管内,可挠片的外面并形成接触该卡止孔的后端缘部的倾斜部。依此构造,可借可挠片的爪部插入外笔管所设卡止孔内而将笔芯管、夹头、夹头束紧环及套筒所构成的笔芯管组件保持在外笔管内的同时,于书写时,笔芯若受到过大笔压时,可利用可挠片向径向内侧挠曲变形而使笔芯退入外笔管内,遂可达成防止笔芯折损的缓冲作用。然而,要在外管穿设卡止孔,只有利用在已成型的外管上另施以开孔作业,或利用分割式射出成型模具在外管成型的同时一并形成卡止孔的两种方法,选用前者作业方法即开孔作业方法时,有费工时且制速成本高的问题存在;又如采用分割式模具成型时,则一次成型可取的成品数将减少,同时模具的分模线将出现在外管的表面而影响外观美感及有损商品价值的问题存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具,它能使设在外管的卡止孔的形成作业简单实施。本技术是通过下述特征来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具有外管及借卡止在外管上所设卡止孔形成在外管侧面的贯通孔,而卡止孔前端缘近旁处的外管的外面至外管中心轴线的距离r1为与卡止孔后端缘近旁处的外管的内面至外管中心轴线的距离r2大略相等或略小于此距离r2者。上述笔具是自动铅笔,而上述笔芯管组件是由容设在外管内而前端部具有夹头的笔芯管,嵌套于夹头外围的夹头束紧环,抵住此夹头束紧环的后端且对外管可沿轴向移动的套筒及设于此套筒与笔芯管之间的弹簧所构成,而借上述套筒上所设径向外突的可挠片的一部分卡入上述卡止孔内,以使上述笔芯管组件卡止于外管内。将上述可挠性片的外面形成可接触于上述卡止孔的后端缘的倾斜部。上述外管的内面乃形成有用以将上述套筒的可挠性片引导进入上述卡止孔内的轴向延伸的导沟。上述外管借形成外管的外面的模穴及形成外管的内面的模心所构成的模具成型而成,成型时利用上述模穴与上述模心特设的相互突出接触部分以形成上述卡止孔,成型后则将上述模心连同成型的外管一齐抽出。以下,依照附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表示外管的要部的纵剖视图;图3表示沿图2的3-3线剖切的横剖视图;图4(a)表示图1中的套筒的透视图;(b)表示(a)的套筒的可挠片的放大侧视图;图5表示用以形成图1的外管的卡止孔的外管成型模具的构造示意图;图6表示用以形成图1的外管的卡止孔的外管成型模具的另一构造示意图。图中,10为外管,外管10的前部形成往前端外径逐渐缩小的锥面,此锥面的适宜所定部分形成有数个,本例中则圆周方向每隔120°的3处的呈贯通孔的卡止孔10a。外管10的内面形成对应此等卡止孔10a且可通达卡止孔10a的轴向导沟10b,此外,相邻的每二道导沟10b,10b之间形成有向内径方向突出且沿轴向延伸的各二条,共计六条的肋条10c,(请参照图3)。外管1内保持有笔芯管组件11,笔芯管组件11主要是由笔芯管12,夹头束紧环22及套筒24构成一体的组件。笔芯管12包含芯管14与连接在此芯管14前端的夹头16,并收容在外管10内可沿轴向移动。笔芯管12的后端嵌设有可装卸的按压部18,按压部18的后端则视必要可装卸地装有橡皮擦2-0及橡皮擦盖子21。夹头16的外周套有上述夹头束紧环22,套筒22设在其后方并抵住束紧环22的后端。套筒24的前端内部与笔芯管12的芯管14的前端之间设有弹簧26,借此将笔芯管12对于外管10经常推向后方,而由此等夹头16、夹头束紧弹簧22及弹簧26构成习知的送芯机构。又,28为可自外管10的前端伸出的用以保持铅笔芯L的前端导芯管,惟如以习知的固定在外管10前端内部借摩擦力以保持笔芯L的摩擦力赋予构件代之亦属可行。上述套筒24乃如图4所示,为经特别设计者与以往的套筒不同,其前部外周具有多个,本实施例则具有沿圆周相隔120°的三个可挠片24a。可挠片24a朝径向外侧突出,可挠片24a的表面后部呈倾斜部24b,倾斜部24b的顶端部外面形成有装配在外管10的状态下与外管10的卡止孔10a后端部缘R的壁面略呈平行的垂直面24c。如图1所示,各可挠片24a的一部分插入各卡止孔10a内,而倾斜部24b在抵住卡止孔10a的后端缘R的壁面的状态下卡止于卡止孔10a,使可挠片24a的向径向外侧扩张的力受到拘束,如此,笔芯管组件11可确实保持在外管10内。图5是用来成型构成上述自动铅笔的外管10的卡止孔10a的外管成型模具的要部构造例。图5中,30为模具的模穴,32为模心,模穴30的内壁位于与卡止孔10a相对的部分乃形成较没设卡止孔10a的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同样地,模心32的外壁位于与卡止孔10a对应的部分也形成较没设卡止孔10a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如此,模穴30与模心32乃呈左右不均衡状在图5中以C表示的部分相互接触。由此构成的模具以在成型外管19的同时形成卡止孔10a的贯通孔。尤为重要的是,位于卡止孔10a前端缘F近旁处的外管20的外面至外管1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r1设定为与位于卡止孔10后端缘R近旁处的外管10的内面至外管1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r2大致相等,即r1=r2。此则在成型终了之后,可将成型品的外管10连同模心32一齐从模穴30抽出来,以利作业并提高产能。如此,即无需使用分割型模具做为成型外管的模具,也可在成型外管时同时将贯通孔的卡止孔10a一齐形成,因此,可将分割型模具所带来在成型品外管10的表面出现分割线及一模的采取数少的缺点问题解决,于是在不损成品美观下以低成本且高效率地制造本技术。此外,欲将上述笔芯管组件11装配在外管10时,只要将笔芯管组件11自外管10的后端插入即可。此时,套筒24的可挠片24a其向径向外侧张开的弹性力量被外管10的内壁拘束而向内收缩变形同时沿外管10的内壁前进,由于可挠片24a具有可挠性且可径向自由张合,故不必使用任何工具或模具即可简单地插入外管10内并移动,到了前方后,可挠片24a又可由入口扩开的导沟10b引导而确实到达卡止孔10a,至于套筒24的可挠片24a以外的部分则可循外管10的内壁所设肋条10c顶面滑动前进。此时,肋条10c因接触面积小而对于套筒24只赋与仅少的摩擦力,同时又有定位作用,乃可防止套筒24从外管10意外掉落。当套筒24接触到外管10的内壁时笔芯管组件11即停止前进,此时可挠片24a因正好对准卡止孔16a,而借本身外张力弹开直到使倾斜部24b抵住卡止孔10a的后端缘R,确实卡入卡止孔10a内为止。如果套筒24与外管10的卡止孔之间有若干加工上的误差存在时,可挠片24a可借其向外扩张的程度而将尺寸上的误差吸收。当构成如上的自动铅笔用于书写时,笔芯L如受到过大笔压时,夹持有笔芯L的夹头16即连同笔芯管12与束紧环22及套筒24向后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具,具有外管及借卡止于外管上所设卡止孔而保持在外管内的笔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止孔为形成在外管侧面的贯通孔,而卡止孔前端缘近旁处的外管的外面至外管中心轴线的距离r1设定为与卡止孔后端缘近旁处的外管的内面至外管中心轴线的距离r 2大,略相等或略小于此距离r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芳男植木富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