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422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较小、制造成本较低、且能够安全地进行过滤器更换等维护作业的集尘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尘器(1)的特征在于,包括:筒状过滤器(8);鼓风机(4),其连通于筒状过滤器的外周面侧的空间,用于对外周面侧进行吸引;以及粉尘室(14),其连通于筒状过滤器的内周面侧的空间,利用鼓风机所进行的吸引而导入含有粉尘的外部空气,粉尘室包括能够利用压力释放盖(30)打开和关闭的压力释放口(32)。(*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集尘器
本技术概略地讲是涉及一种集尘器,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对在存在粉尘爆炸 的危险性的条件下的使用进行应对的粉尘爆炸应对型的集尘器。
技术介绍
铝、铁的金属粉末等粉尘所浮游的气体有时会因火花等而发生粉尘爆炸。因此,在 自含有这样的粉尘的空气除去粉尘的集尘器中,用于应对粉尘爆炸的结构不可欠缺。 作为能够抑制发生粉尘爆炸、并且将发生了粉尘爆炸时的损害抑制在最小限度的 集尘器,公知有一种专利文献1所述的粉尘爆炸应对型的集尘器。 该集尘器是这样的集尘器:释放室以连通状态配置在粉尘室的一侧,在该释放室 的上端形成有用于放出粉尘爆炸时的压力、火焰的爆炸压力释放口,并且释放室具有从下 侧朝向爆炸压力释放口行进而其截面积逐渐变大的倒梯形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1 - 200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这样的以往的粉尘爆炸应对型的集尘器的释放室需要宽阔的截面积, 因此存在集尘器整体的尺寸变大这样的问题。此外,由于集尘器的内部构造变复杂,因此也 存在制造成本升高这样的问题。 并且,由于需要从粉尘室侧进行过滤器更换,因此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可能在更 换过滤器时粉尘飞散到集尘器外、在过滤器更换作业过程中发生粉尘爆炸等。 本技术即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较 小、制造成本较低、且能够安全地进行过滤器更换等维护作业的集尘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采用本技术,提供一种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过滤器; 鼓风机,其连通于该筒状过滤器的外周面侧的空间,用于对该外周面侧进行吸引; 以及 粉尘室,其连通于上述筒状过滤器的内周面侧的空间,利用上述鼓风机所进行的 吸引而导入含有粉尘的外部空气, 上述粉尘室包括能够利用压力释放盖打开和关闭的压力释放口。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利用筒状的过滤器进行内表面过滤,因此,用于将含有粉尘 的外部空气(含尘空气)送入到过滤器的粉尘室的尺寸变小,能够减小形成于粉尘室的压力 释放口及压力释放口盖的面积。其结果,能够谋求集尘器整体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采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压力释放口的开口方向是与向上 述粉尘室导入外部空气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将发生了粉尘爆炸时的能量向与导入外部空气的方向 正交的方向放出,因此能够降低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的部分的损伤。 采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上述粉尘室的外部空气入口侧设有 用于防止气体从上述粉尘室侧逆流的逆流防止部件。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发生了粉尘爆炸时的能量从粉尘室的外部空气入口部 逆流。 采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逆流防止部件包括能够以水平轴 为中心地在关闭上述粉尘室的入口的关闭位置与开放上述粉尘室的入口的开放位置之间 摆动的板状构件。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简便的结构防止发生了粉尘爆炸时的能量从粉尘室的 外部空气入口部逆流。 采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显示上述板状构件的角度 位置的显示部件。 由于板状构件的角度位置与流入到粉尘室中的集尘风量相对应地发生变化,因 此,采用这样的结构,利用用于显示板状构件的角度位置的显示部件,能够容易地以肉眼确 认集尘风量。 采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设有配置于上述释放盖的前方侧的罩 构件。 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更换过滤器的作业过程中等发生了粉尘爆炸,也能够减 小到达作业人员的爆炸气浪。 采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筒状过滤器是压褶形状的过滤 器,在内周侧的粉尘捕集面涂敷有防静电干扰用的导电材料。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堆积在过滤器的内侧空间中的粉尘带电,且降低因堆 积的粉尘带电而发生爆炸的危险。 采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上述粉尘室设有灭火剂用的投入 □。 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万一发生粉尘爆炸,也能够通过从投入口迅速地投入灭火 剂来进行灭火。 技术的效果 采用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尺寸较小、制造成本较低、且能够安全地进行过滤 器更换等维护作业的集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右侧透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尘器的内部而得到的立 体图。 图2是从前方左侧观察图1的集尘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集尘器的粉尘室与过滤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集尘器的粉尘室的上游侧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主视侧透视图1的集尘器的粉尘室的内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6是从入口导管侧透视图1的集尘器的粉尘室的内部而得到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用于覆盖图1的粉尘室的罩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8是透视图1的集尘器的清洁室和鼓风机室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9是透视图1的集尘器的吸引室附近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0是透视图1的集尘器的后方侧的吸音箱的内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尘器。 图1是从前方右侧透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尘器1的内部所得到的立 体图,图2是从与图1同样的前方而自左侧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 集尘器1是通过吸入含有粉尘的空气并利用内部的过滤器过滤粉尘来进行集尘 的集尘器,是对在空气中含有爆炸性的粉尘的环境下的使用进行应对的所谓粉尘爆炸应对 型的集尘器。 如图1及图2所示,集尘器1包括配置在最下部且在内部配置有鼓风机4的鼓风 机室6、配置在鼓风机室的上方且在内部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两根圆筒状过 滤器8的清洁室10、以及配置在清洁室10的上方且连接有可从外部导入含有粉尘的空气的 入口导管12的粉尘室14。 清洁室10和粉尘室14借助分隔板16相连接。 过滤器8是具有压褶形状的圆筒状的过滤器,其上端缘连接于开口 16a的周缘,该 开口 16a形成于形成粉尘室14的底面的分隔板16。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具有压褶形 状,由此能够确保宽阔的过滤面积。过滤器8的根数并不限定于两根。 在本实施方式的集尘器1中,在成为粉尘捕集面的过滤器8的内周面涂敷有导电 性材料。 导电性材料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稳定性、成本的方面考虑,更优选为不 锈钢或者错。 此外,作为涂敷方法,能够列举出浸涂、喷涂法、金属蒸镀、溅射等。涂敷的厚 度优选是作为能够得到导电性且极力减少了对过滤器的透气度产生的影响的厚度的 Ο.ΟΙμηι?Ιμπι的范围。 过滤器8借助导电性密封件接合于由金属构成的分隔板16等,用于除去粉尘剥离 时产生的静电,消除爆炸原因。 如表示过滤器8与粉尘室14之间的关系的作为剖视立体图的图3所示,压褶形状 的圆筒状的过滤器8的上端利用设于上端部且朝向下方行进而缩径的形状的圆筒状构件 8a做成朝向下方行进而截面积逐渐减小的文丘里(Venturi)形状,减小了含尘空气流入时 的阻力。 图4是表示粉尘室14的上游侧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入口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过滤器; 鼓风机,其连通于该筒状过滤器的外周面侧的空间,用于对该外周面侧进行吸引;以及 粉尘室,其连通于上述筒状过滤器的内周面侧的空间,利用上述鼓风机所进行的吸引而导入含有粉尘的外部空气, 上述粉尘室包括能够利用压力释放盖打开和关闭的压力释放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0.21 JP 2011-2313741. 一种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过滤器; 鼓风机,其连通于该筒状过滤器的外周面侧的空间,用于对该外周面侧进行吸引;以及 粉尘室,其连通于上述筒状过滤器的内周面侧的空间,利用上述鼓风机所进行的吸引 而导入含有粉尘的外部空气, 上述粉尘室包括能够利用压力释放盖打开和关闭的压力释放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释放口的开口方向是与向上述粉尘室导入外部空气的方向正交的方向。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粉尘室的外部空气入口侧设有用于防止气体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崇内田雅范高柳圭佑天野宽之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