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超专利>正文

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611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具体的设计方案是:将一笔座套管与浸入墨水中的吸管连通,笔座套管的内壁形状是与插入笔的外周形成吻合密封面的椎形。笔座套管的一侧连通着强弹力可挤压的充吸球,在笔座套管的外壁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空管。笔座套管和导通管均与墨水瓶盖塑为一体,再将其整体拧紧在墨水瓶口上即可。这样设计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吸水量足。(*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办公附属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储液笔(一次性笔蕊的除外),最典型的就是钢笔,在充填墨水时,必须拧下笔管,将笔尖插入墨水瓶中,挤压液囊排除空气,靠大气压与液囊的张力形成的压差吸入墨水。这种传统的操作方式比较烦琐,吸水时间较长,且液囊中充入的墨水量很少(不足1/2)。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其构思方案是将笔腔与充液装置的空腔构成封闭一体的大腔体系统,当排除这个腔体系统的空气时,就会与外界形成更大的压差和更大的负压空间,这样吸入笔腔的笔水快速而充足。具体的设计方案是将一笔座套管与浸入墨水中的吸管连通,笔座套管的内壁形状是与插入笔的外周形成吻合密封面的椎形。笔座套管的一侧连通着强弹力可挤压的充吸球,在笔座套管的外壁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空管。笔座套管和导通管均与墨水瓶盖塑为一体,再将其整体拧紧在墨水瓶口上即可。使用时的操作方法是摘掉笔帽,将笔尖部紧密插入笔座套管中,再捏扁充吸球,使腔体的空气排出后,靠大气压与充吸球的张力,墨水从吸管充满全部腔体,便完成了吸水过程。这样设计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吸水量足。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为本技术设计的储液笔虹吸充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结合附图简述本技术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的典型实施例是插入墨水瓶(1)中的吸管(2)的上端连接了笔座套管(3),在笔座套管(3)的侧壁上连通着充吸球(4),有将墨水瓶(1)的腔体与大气连通的导通管(5)。其中,笔座套管(3)和导通管(5)与瓶盖(6)是塑为一体的密封件;瓶盖(6)与墨水瓶(1)的瓶口是密封紧配合连接笔座套管(3)的内壁是可与插入笔的外周形成吻合密封面的椎形;充吸球(4)是由富有张力的弹性材料制成。权利要求1.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由墨水瓶(1)和吸管(2)构成,其特征在于吸管(2)的上端连接了笔座套管(3),在笔座套管(3)的侧壁上连通着充吸球(4),有将墨水瓶(1)的腔体与大气连通的导通管(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椎形的笔座套管(3)和导通管(5)与瓶盖(6)是塑为一体的密封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瓶盖(6)与墨水瓶(1)的瓶口为密封紧配合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笔座套管(3)的内壁形状是可与插入笔的外周形成吻合密封面的椎形。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充吸球(4)是由富有张力的弹性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设计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具体的设计方案是将一笔座套管与浸入墨水中的吸管连通,笔座套管的内壁形状是与插入笔的外周形成吻合密封面的椎形。笔座套管的一侧连通着强弹力可挤压的充吸球,在笔座套管的外壁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空管。笔座套管和导通管均与墨水瓶盖塑为一体,再将其整体拧紧在墨水瓶口上即可。这样设计的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吸水量足。文档编号B43K11/00GK2535235SQ0221108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刘志超 申请人:刘志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储液笔的虹吸充液装置由墨水瓶(1)和吸管(2)构成,其特征在于吸管(2)的上端连接了笔座套管(3),在笔座套管(3)的侧壁上连通着充吸球(4),有将墨水瓶(1)的腔体与大气连通的导通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