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固液菌种接种隔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390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固液菌种接种隔离器,包括塑料盖、中空隔离筒和助力锥;所述塑料盖的顶部设有拉环和至少一个透气孔,塑料盖的底部设有活塞,塑料盖设置于中空隔离筒的顶部,活塞嵌入在中空隔离筒内,活塞的长度与中空隔离筒的长度比为2:3~3:4,助力锥设置于中空隔离筒的底部,助力锥为锥形,助力锥的锥底设有凸台,凸台嵌入在中空隔离筒内,锥顶设有锥孔。菌种隔离器可与培养料一同灭菌,接种后可将活塞和中空隔离筒一同拔出,培养过程不易感染杂菌;中空隔离筒的内壁光滑,接入固、液体菌种时,可沿筒壁或活塞推动至培养料内,可控制接种量,避免菌种浪费。在一定时间,同批次接菌袋内菌丝发菌速度、现蕾时间有规律的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固液菌种接种隔离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菌种隔离器,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食用菌固液菌种接种隔离器。
技术介绍
菌种隔离器是有助于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接种生产工具,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往往利用接种棒或接种棍进行固、液体菌种接种。基本上采用握口插菌的形式,塞入菌袋正中央孔内十公分左右的深度,中间留有空腔,用绵塞或海绵塞入孔内阻隔空气中的杂菌感染,接触到培养料面直接生长杂菌,而接种器的使用效果不理想,影响了食用菌生产产量,菌户渐失积极性,影响了食用菌经济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固液菌种接种隔离器,对接种量实现控制,不易感染杂菌。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塑料盖、中空隔离筒和助力锥;所述塑料盖的顶部设有拉环和至少一个透气孔,塑料盖的底部设有活塞,塑料盖设置于中空隔离筒的顶部,活塞嵌入在中空隔离筒内,活塞的长度与中空隔离筒的长度比为2:3?3:4,助力锥设置于中空隔离筒的底部,助力锥为锥形,助力锥的锥底设有凸台,凸台嵌入在中空隔离筒内,锥顶设有锥孔。 所述活塞旋设在塑料盖的底部。可以用活塞确定接种量的多少,接种后可以将活塞和中空隔离筒都拔出。 所述拉环直径为2?3_。采用拉环可以在接种后将活塞和中空隔离筒一同拔出,培养过程不易感染杂菌。拉环大小比人的食指略大些,便于操作。 所述中空隔离筒的长度为120?140mm,内径为15?16mm,夕卜径为18?20mm,助力锥的凸台直径为10?12mm。凸台尺寸略小,有利菌丝进行气体交换。 所述透气孔有五个,均匀的沿圆周设置在塑料盖的顶部,透气孔内设有空气滤菌材料。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空气滤菌材料为海绵。 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易于推广;菌种隔离器可与培养料一同灭菌,接种后可将活塞和中空隔离筒一同拔出,培养过程不易感染杂菌;五个透气孔,可以作为防水槽,能够有效的防止高压灭菌时冷凝水进入海绵;也可以作为隔离空气滤菌材料,有利于培养料内菌丝体满足正常通气的需要;中空隔离筒的内壁光滑,接入固、液体菌种接种时,可沿筒壁或活塞推动至培养料内,可控制接种量,避免菌种浪费。在一定时间,同批次接菌袋内菌丝发菌速度、现蕾时间会有规律的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塑料盖1、中空隔离筒2和助力锥3 ;所述塑料盖I的顶部设有拉环11和五个均匀的沿圆周设置的透气孔12,透气孔12内设有海绵制成的空气滤菌材料;塑料盖I的底部设有活塞13,塑料盖I设置于中空隔离筒2的顶部,活塞13嵌入在中空隔离筒2内,活塞13的长度与中空隔离筒2的长度比为2:3,即活塞13位于中空隔离筒2的2/3处,助力锥3设置于中空隔离筒2的底部,助力锥3为锥形,助力锥3的锥底设有凸台31,凸台31嵌入在中空隔离筒2内,锥顶设有锥孔32。 所述活塞13旋设在塑料盖I的底部。可以用活塞13确定接种量的多少,接种后可以将活塞13和中空隔离筒2都拔出。 所述拉环11直径为3_。采用拉环11可以在接种后将活塞13和中空隔离筒2 —同拔出,培养过程不易感染杂菌。拉环11大小比人的食指略大些,便于操作。 本实施例的中空隔离筒2的长度为120mm,内径ID为16mm,外径OD为20mm,助力锥3的凸台31直径为12mm。凸台31尺寸略小,有利菌丝进行气体交换。菌种隔离器采用耐高温灭菌的无毒聚乙烯耐高温硬塑料制成。 工作时,将培养袋内栽培料,同时把菌种隔离器的2/3处一同包埋于料内中央位置,1/3处与菌口部分相结合。将装好的菌袋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时用食指拉一下塑料盖I上的拉环11取下盖子,活塞13可推动固、液态菌种到达底部,液态菌种可沿锥孔32直接流入培养料,接种后将活塞13和菌种中空隔离筒2都拔出菌袋,套上出菇圈,盖上塑料盖1,即完成食用菌接种过程,接种后菌丝向四周生长直至长满菌袋,进行出菇;发菌时间大大缩短,成活率高,而且菌袋发菌速度一致、菌龄一致,从根本上消除杂菌感染的隐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固液菌种接种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盖(1)、中空隔离筒(2)和助力锥(3);所述塑料盖(1)的顶部设有拉环(11)和至少一个透气孔(12),塑料盖(1)的底部设有活塞(13),塑料盖(1)设置于中空隔离筒(2)的顶部,活塞(13)嵌入在中空隔离筒(2)内,活塞(13)的长度与中空隔离筒(2)的长度比为2:3~3:4,助力锥(3)设置于中空隔离筒(2)的底部,助力锥(3)为锥形,助力锥(3)的锥底设有凸台(31),凸台(31)嵌入在中空隔离筒(2)内,锥顶设有锥孔(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固液菌种接种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盖(I)、中空隔离筒(2)和助力锥(3);所述塑料盖(I)的顶部设有拉环(11)和至少一个透气孔(12),塑料盖(I)的底部设有活塞(13),塑料盖(I)设置于中空隔离筒(2)的顶部,活塞(13)嵌入在中空隔离筒⑵内,活塞(13)的长度与中空隔离筒(2)的长度比为2:3?3:4,助力锥(3)设置于中空隔离筒⑵的底部,助力锥⑶为锥形,助力锥⑶的锥底设有凸台(31),凸台(31)嵌入在中空隔离筒(2)内,锥顶设有锥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固液菌种接种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3)旋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立伟吴甘霖郑苗苗孙廷哲曾德二杨春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