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位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259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位锁,包括底座、转轴、电机、蓄电池和挡臂,其中,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底座上,挡臂固定在转轴上,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还包括偏心配重装置,偏心配重装置与挡臂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挡臂的重心与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转轴的轴线交汇。由于偏心配重装置与挡臂分别位于转轴轴心的两侧,其自身重力与挡臂的重力互为反作用力。且随着转轴的转动,挡臂重力力矩和偏心配重装置重力力矩同步增大或减小,所以偏心配重装置重力产生的扭转力大小也随着挡臂的升降同步变化。而且偏心配重装置能够在挡臂升降时提供辅助作用力,可以帮助蓄电池节省一部分电能,从而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时间,无需频繁的更换电池或者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位锁
本技术涉及锁具
,尤其涉及一种车位锁。
技术介绍
随着全世界汽车拥有量的持续增加,停车位越来越稀缺,因此越来越多的停车设立专用停车位。为防止其他人随意占用专用停车位,车位拥有人或管理单位会在专用车位上设置车位锁。为便于使用,人们在设置车位锁时,越来越多地采用遥控车位锁。 目前市面上的的遥控车位锁一般由底座、挡臂、转轴、电机、传动机构、控制电路板和蓄电池构成。挡臂与转轴固定在一起,当汽车驶离车位时,司机通过遥控器控制电机转动,电机经传动机构通过转轴使挡臂旋转从靠近底座的位置立起,最后呈竖立状态并自锁,由于挡臂立起的高度超过汽车底盘的高度,其它的车辆就不能驶入专用停车位,防止专用停车位被占用。当司机把车开回时,再通过遥控器使电机反转,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使挡臂反转降下靠向地面,也就是靠近底座,车又能驶入停车位。在这个传动结构中,挡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距离底座较近甚至是与底座贴合,此时,车辆可以驶入,还有第二种状态是距离底座较远,一般是呈竖立状态,此时,车辆不能驶入或者驶出,挡臂转动时,可以是从距离底座较远的位置向距离底座较近的位置移动,实现前述的第一种状态,车辆不能驶入或者驶出,也可以是从距离底座较近的位置向距离底座较远的位置移动,自身竖立,高度较高,实现前述的第二种状态。其中,挡臂的升降依赖于转轴的转动,而转轴依靠电机驱动而实现转动,电机依赖于蓄电池提供电源。由于挡臂自身具备一定的质量,电机带动转轴驱动挡臂升降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被挡臂的升降时产生的重力势能所抵消。 实际使用中,由于蓄电池存储的电能是有限的,一定条件下蓄电池能量能推动挡臂的升降次数是有限的。因此,给蓄电池充电和更换电池不可避免,而频繁的更换电池或者充电无疑会降低车位锁的便利性,产生不良的客户体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车位锁,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位锁,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位锁,包括底座、转轴、电机、蓄电池和挡臂,其中,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挡臂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还包括偏心配重装置,所述偏心配重装置与所述挡臂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挡臂的重心与所述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交汇。 优选的,上述的车位锁还包括弹性装置,当所述挡臂从距离所述底座较近的位置向距离所述底座较远的位置移动时,所述弹性装置弹性变形,向所述挡臂施加推动助力,且随着所述挡臂距离所述底座越来越远,所述推动助力越来越小;当所述挡臂从距离所述底座较远的位置向距离所述底座较近的位置移动时,所述弹性装置弹性变形,向所述挡臂施加阻力,且随着所述挡臂距离所述底座越来越近,所述阻力越来越大。 优选的,当所述挡臂降落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弹性装置能够达到的最大弹性变形,所述阻力达到最大,当所述挡臂竖起时,所述弹性装置无弹性变形,所述推动助力达到最小。 优选的,上述弹性装置为扭簧。 优选的,上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杆水平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呈90°向下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上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弹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 优选的,当所述挡臂竖起时,所述弹簧无弹性形变。 优选的,当所述挡臂降落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弹簧压缩达到最大弹性形变。 优选的,当所述挡臂降落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弹簧拉长达到最大弹性形变。 本技术提供的车位锁,包括底座、转轴、电机、蓄电池和挡臂,其中,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底座上,挡臂固定在转轴上,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还包括偏心配重装置,偏心配重装置与挡臂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挡臂的重心与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转轴的轴线交汇。其中,挡臂的重心与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转轴的轴线交汇指的是在同一平面内,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和转轴的轴线连线后形成第一连线,挡臂重心和转轴的轴线连线后形成第二连线,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的夹角为180°。 由于偏心配重装置与挡臂分别位于转轴轴心的两侧,其自身重力与挡臂的重力互为反作用力。且随着转轴的转动,挡臂重力力矩和偏心配重装置重力力矩同步增大或减小,所以偏心配重装置重力产生的扭转力大小也随着挡臂的升降同步变化。由于偏心配重装置能够在挡臂升降时提供辅助作用力,可以帮助蓄电池节省一部分电能,从而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时间,无需频繁的更换电池或者充电。偏心配重装置具体设置时应当是,挡臂处于第一种状态,距离底座较近甚至是与底座贴合时,偏心配重装置对挡臂具有最大扭转力,挡臂处于第二种状态,距离底座较远,一般是呈竖立状态时,偏心配重装置对挡臂不具有扭转力,那么当挡臂从距离底座较近的位置向距离底座较远的位置移动时,偏心配重装置从对挡臂具有最大扭转力并随着转轴的转动而逐渐减少,由于一开始电机所需产生的驱动力最大,转轴的角速度最小,挡臂升起的线速度最小,而有了偏心配重装置,此时偏心配重装置的力矩最长、产生的扭转力最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电机所需产生的驱动力,同时也会加速转轴的转动和挡臂的升起,并且,随着挡臂的逐渐升起,挡臂需要的力是逐渐减小的,而与此同时,偏心配重装置从对挡臂具有最大扭转力并随着转轴的转动扭转力也会逐渐减少,符合挡臂需要的力的变化,因此,不但可以帮助蓄电池节省一部分电能,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而且能够实现挡臂的匀速上升转动,那么当挡臂从距离底座较远的位置向距离底座较近的位置移动时,处于降落状态,转轴的角速度最大,挡臂降下的线速度最大,挡臂并不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直接降落在底座上的,而是在电机的控制下缓慢的下降,因此,电机需要克服挡臂的重力,而有了偏心配重装置,由于此时偏心配重装置产生的扭转力最大,会减慢转轴的转动和挡臂的降落,向挡臂施加阻力,因此,不但可以进一步帮助蓄电池节省一部分电能,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而且能够实现挡臂的匀速下降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位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偏心配重装置、转轴与挡臂的位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上图1-4 中: 底座1、挡臂2、转轴3、扭簧4、第一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6、弹簧7、偏心配重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位锁,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位锁,包括底座、转轴、电机、蓄电池和挡臂,其中,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挡臂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心配重装置,所述偏心配重装置与所述挡臂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挡臂的重心与所述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交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位锁,包括底座、转轴、电机、蓄电池和挡臂,其中,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挡臂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心配重装置, 所述偏心配重装置与所述挡臂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挡臂的重心与所述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交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位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装置, 当所述挡臂从距离所述底座较近的位置向距离所述底座较远的位置移动时,所述弹性装置弹性变形,向所述挡臂施加推动助力,且随着所述挡臂距离所述底座越来越远,所述推动助力越来越小; 当所述挡臂从距离所述底座较远的位置向距离所述底座较近的位置移动时,所述弹性装置弹性变形,向所述挡臂施加阻力,且随着所述挡臂距离所述底座越来越近,所述阻力越来越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挡臂降落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弹性装置能够达到的最大弹性变形,所述阻力达到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强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瑞福莱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