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器定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4703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用于转向辅助的电动机、用于容纳转向系统一部分的转向器外壳(6)、用于对转向横拉杆进行引导的具有纵轴线(17)的元件和带动件(12、16),该带动件与所述元件连接,其中,在所述转向器外壳(6)与带动件(12、16)之间设置有气动的和/或液压的缸(13),用以产生用于所述元件的复位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和一种用于使带有转向辅助的转向系统自动复位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这样的转向系统,其促使自动的复位/中心定心。复位意味着,车轮按照直线取向地定向。自动/主动的复位指的是,一旦驾驶员松开方向盘就实现直线取向。自动的复位例如是由德国立法者要求的。在带有电动机的助力转向机中存在这样的困难,由电动机引起的摩擦可能是这样高到,使得在由电动机实现的转向辅助失效情况下单单通过由于转向动力机构的车轮作用力形成的复位力不能保证自动复位。因此在助力转向机中要求保证自动复位的附加单元。但这种附加单元应该在其结构类型方面实施为尽可能紧凑的,以便可以使得转向系统的空间尺寸保持为总体上有限的。此外,该附加单元应该要求尽可能少的维护和在车辆之内不会引起噪声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通过电动机实现转向辅助的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保证自动的复位并且同时实现紧凑的结构类型、是尽可能少维护的并且在所涉及的车辆中不是附加的噪声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式,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用于转向辅助的电动机;用于容纳转向系统一部分的向器外壳;用于对转向横拉杆进行引导的具有纵轴线的元件;和带动件,该带动件与所述元件连接;其中,在所述转向器外壳与带动件之间设置有气动的和/或液压的缸,用以产生用于所述元件的复位力。通过设置气动或液压的缸用来使所述用于引导转向横拉杆的元件在沿着纵轴线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复位,能够得到非常紧凑的结构形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形式,提供一种用于使带有转向辅助的转向系统自动复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得用于对转向系统的转向横拉杆进行引导的元件在纵轴线的第一方向上移动,由此使带动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其中,转向系统包括带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缸,其中缸的第一壁是转向器外壳的内壁的一部分并且缸的第二壁是带动件的外壁的一部分。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示例性的实施形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形式,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转向器外壳的内壁的一部分和带动件的外壁的一部分形成缸的第一壁和第二壁。通过缸具有作为转向器外壳一部分和带动件一部分的外壁,达到缸的简单结构方式。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另外的实施形式中,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转向系统具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形成缸的第三壁和第四壁,其中,第一活塞和/或第二活塞沿着纵轴线的方向在至少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是能运动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另外的实施形式,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在所述元件在纵轴线的第一方向上运动时,带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移动;以及在所述元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时,带动件也在所述相反的方向上被移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形式,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在带动件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第一活塞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移动并且第二活塞是位置固定的;以及在带动件在所述相反的方向上运动时,第二活塞在所述相反的方向上被移动并且第一活塞是位置固定的。在另一个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带动件通过两个卡环与所述元件连接。通过设置有用来使带动件与所述元件例如齿条连接的卡环,可以设定带动件与元件之间的径向间距,由此可防止在该元件弯曲时卡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所述元件是齿条、活塞杆或丝杆。在另一个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所述缸设置在转向器外壳之内。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其中,所述元件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承并且所述缸设置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转向系统实施有复位装置的实施方式导致特别紧凑地构成的结构方式,该复位装置设置在转向器外壳之内或者说在所述元件或齿条的两个轴承之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使所述元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由此使所述带动件也在所述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使所述带动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由此使第一活塞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二活塞是位置固定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使所述带动件在所述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由此使第二活塞也在所述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一活塞是位置固定的。以下可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提供一种助力转向装置,其通过气动和/或液压的缸来保证自动的复位/中心定心。缸的壁在此通过圆筒形的带动件和转向器外壳构成,其中,带动件与用来引导转向系统的至少一个转向横拉杆的齿条连接。由此可以实现紧凑的结构方式,因为用于复位的装置是设置在转向器外壳之内。此外,气动的或液压的缸是少维护的并且在运行中几乎不产生噪音。各个特征当然也可以彼此组合,由此可以部分地产生有利的作用,其超出单独作用的总和。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他细节和优点。附图如下:图1示出转向器外壳的纵剖视图;图2示出同一转向器外壳的纵剖视图;图3示出第二转向器外壳的纵剖视图;图4示出第二转向器外壳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该转向系统具有转向器外壳6,其中,在转向器外壳6的内部设置有自动的复位装置。转向系统的齿条11与带动件12连接,由此在齿条11轴向移动、亦即沿着纵轴线17移动时,带动件12被带动。带动件12通过卡环10设置在齿条11上。带动件12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的,由此在带动件12的外表面与转向器外壳6之间得到缸13。在缸13的两端部设置有活塞2、4,由此得到缸13的封闭的容积。活塞2、4具有密封件9,这些密封件可以构成为密封环,借此缸13既使在高的压力下也保持密封。总体上,这样得到气动的或液压的缸13用来在齿条11轴向偏移时进行复位。图1示出转向系统在基本位置中,在该基本位置中存在中心定心,因此相应的车辆的车轮应该是按照直线取向定向。图2示出图1的转向系统的第二种情况,在其中车轮不再按照直线取向定向。齿条11向右(按照图2)移动,由此带动件12由于卡环10而同样向右(按照图2)移动。活塞2贴靠在止挡18上,因此活塞2在带动件12向右运动时也向右运动(均按照图2)。如果作用于齿条的转向力撤销,则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用于转向辅助的电动机;用于容纳转向系统一部分的转向器外壳(6);用于对转向横拉杆进行引导的具有纵轴线(17)的元件;和带动件(12、16),该带动件与所述元件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器外壳(6)与带动件(12、16)之间设置有气动的和/或液压的缸(13),用以产生用于所述元件的复位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17 DE 102012100343.21.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
用于转向辅助的电动机;
用于容纳转向系统一部分的转向器外壳(6);
用于对转向横拉杆进行引导的具有纵轴线(17)的元件;和
带动件(12、16),该带动件与所述元件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器外壳(6)与带动件(12、16)之间设
置有气动的和/或液压的缸(13),用以产生用于所述元件的复位力。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向器外壳(6)
的内壁的一部分和带动件(12、16)的外壁的一部分形成缸(13)的
第一壁和第二壁。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向系统
具有第一活塞(2)和第二活塞(4),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形成缸
(13)的第三壁和第四壁,其中,第一活塞(2)和/或第二活塞(4)
沿着纵轴线(17)的方向在至少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是能运动的。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元件在纵轴线(17)的第一方向上运动时,带动件(12、16)在所述
第一方向上被移动;以及在所述元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
时,带动件(12、16)也在该相反的方向上被移动。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带动
件(12、16)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第一活塞(2)在第一方向上被移
动,并且第二活塞(4)是位置固定的;以及在带动件(12、16)在相
反的方向上运动时,第二活塞(4)在该相反的方向上被移动,并且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黑格勒S·霍伊斯勒
申请(专利权)人:ZF操作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