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570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包括钳体,钳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两半爿,铰接点后侧的两半爿作为手动夹紧手柄,铰接点前侧的两半爿形成右夹体和左夹体;左、右夹体的中部对称设有弧形槽并围成输液器软管夹持腔;输液器软管夹持腔一侧的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红外传感发射器,输液器软管夹持腔另一侧的右夹体或左夹体上设有红外传感接收器;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电控装置和设置显示模块,电控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设置显示模块、红外传感发射器和红外传感接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具有手动调节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以及自动调节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两种功能。手动、自动切换时无须进行机械方面的任何调整,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到静脉注射过程中液体流量的检测和控制。
技术介绍
静脉注射(输水、打点滴)是医院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液体药物流入病人静脉中的流量(流量指单位时间注入人体的液体药量),是需要随着每个人体状况的差异和药物的不同而调整的,因此流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治疗过程中静脉注射流量的调整基本上靠医护人员目测调整,输水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异常或不良反映,需要及时调整流量,在输液即将结束时,患者人工呼叫护士及时换药或终止输液,过程比较繁琐。另外,靠人工目测调整流量,误差较大,难以准确掌控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准确地控制静脉注射过程中液体药量的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包括钳体,钳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两半爿,铰接点后侧的两半爿作为手动夹紧手柄用于使用者手持操作,铰接点前侧的两半爿形成右夹体和左夹体并用于夹持输液器软管;左、右夹体的中部对称设有弧形槽,左、右夹体上的弧形槽相对设置并围成输液器软管夹持腔;输液器软管夹持腔一侧的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红外传感发射器,输液器软管夹持腔另一侧的右夹体或左夹体上与红外传感发射器相对应设有红外传感接收器;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电控装置和设置显示模块,电控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设置显示模块、红外传感发射器和红外传感接收器。输液器软管夹持腔后方的左夹体和右夹体上对应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左夹体或右夹体上于通孔处设有微型正反转电机,微型正反转电机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丝杠,丝杠沿通孔伸出右夹体或左夹体;右夹体或左夹体上于通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上安装有球面轴承,球面轴承内滑动连接有螺母,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杠上;球面轴承内设有弹簧顶珠,弹簧顶珠与所述螺母外表面相压接;顶珠与螺母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丝杠在螺母中转动时与螺母之间的转动摩擦力。所述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前部中心围成喇叭状进管口,喇叭状进管口与输液器软管夹持腔相连通。所述电控装置为PLC或单片机或集成电路。本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避免使用者目测的误差,使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的调节更加精确,使得药物注入人体内的速度剂量更加具有科学性,而且还方便医务人员和病人及陪护人员的操作,十分方便和安全。本技术具有手动调节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以及自动调节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两种功能。自动调节机构(丝杠、螺母、球面轴承等)不阻碍手动调节过程,手动调节与自动调节可以随时相互切换,切换时无须进行机械方面的任何调整,十分方便。另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而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弹簧顶珠与螺母相配合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以喇叭状进管口一端为前向,反向(手动夹紧手柄一端)为后向。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包括钳体,钳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两半爿,铰接点后侧的两半爿作为手动夹紧手柄13用于使用者手持操作,铰接点前侧的两半爿形成右夹体1和左夹体6并用于夹持输液器软管。左、右夹体6、1的中部对称设有弧形槽,左、右夹体6、1上的弧形槽相对设置并围成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一侧的左夹体6或右夹体1上设有红外传感发射器2,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另一侧的右夹体1或左夹体6上与红外传感发射器2相对应设有红外传感接收器10;左夹体6或右夹体1上设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为现有技术,图未示)和设置显示模块11,电控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设置显示模块11、红外传感发射器2和红外传感接收器10。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后方的左夹体6和右夹体1上对应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4,左夹体6或右夹体1上(图1所示为右夹体1上)于通孔14处设有微型正反转电机3,微型正反转电机3的主轴通过联轴器15传动连接有丝杠4,丝杠4沿通孔14伸出右夹体1或左夹体6;右夹体1或左夹体6上于通孔14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6,定位块16上安装有球面轴承7,球面轴承7内滑动连接有螺母8,螺母8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杠4上;球面轴承7内设有弹簧顶珠9,弹簧顶珠9与所述螺母8外表面相压接。弹簧顶珠9顶压螺母8外表面,顶珠与螺母8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丝杠4在螺母8中转动时与螺母8之间的转动摩擦力。所述左夹体6和右夹体1的前部中心围成喇叭状进管口17,喇叭状进管口17与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相连通。从而在使用时更容易地将输液器软管由喇叭状进管口17放入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所述电控装置为PLC或单片机或集成电路。所述微型正反转电机3、弹簧顶珠9、电控装置、设置显示模块11、红外传感发射器2和红外传感接收器10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再详述。图1所示中,红外传感发射器2和微型正反转电机3设置在右夹体1上,弹簧顶珠9通过定位块16设置在左夹体6上,设置显示模块11和红外传感接收器10也设置在左夹体6上。使用时,操作者(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本人)用手夹紧手动夹紧手柄13,使左、右夹体6、1张开、带动丝杠4远离球面轴承7,因此时微型正反转电机3并未带动丝杠4并旋转,因此丝杠4不会因为旋转而与螺母8发生相对运动,而是克服弹簧顶珠9与螺母8之间的摩擦力并带动螺母8随丝杠4和右夹体1一起移动,此时螺母8外缘在球面轴承7内圈里滑动,从而使左、右夹体6、1的喇叭状进管口17张开。喇叭状进管口17张开后,即可将透明的输液器软管夹持到左、右夹体6、1之间的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内。然后操作者手动压紧左右夹持体(因丝杠4未旋转,因此丝杠4仍然带动螺母8一同轴向移动),完成对输液器软管的夹持。夹持输液器软管动作完成后,打开电源,通过设置显示模块11设置流量。电控装置接收红外传感接收器10发送的距离信号,并换算成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大于等于输液器软管的截面时,流量为100%;左、右夹体6、1夹紧后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缩小,从而压缩输液器软管,使其内的液体流量变小。本领域技术人员有能力通过试验自行得出红外传感接收器10所给出的左、右夹体6、1的开启度距离信号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预置在电控装置内,使电控装置能够根据红外传感接收器10发送的距离信号计算出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电控装置比较设定的流量值和其换算后的实际流量值的大小,从而相应控制微型正反转电机3正转或反转,使丝杠4在螺母8内转动,从而使左、右夹体6、1相互接近或远离,最终调节输液器软管被压的扁平程度,使实际流量值与设定流量值相等。达到对液体流量大小的自动控制。在此过程中,由微型正反转电机3带动丝杠4旋转,不能克服螺母8在弹簧顶珠9的顶压力作用下的摩擦力,螺母8既不能转动也不能做轴向移动,丝杠4只能在螺母8中转动,使得丝杠4与螺母8有相对轴向位移,从而自动调节左、右夹体6、1的开合度,从而实现对液体流量大小的自动控制。设置显示模块11在使用中适时显示流量大小,使用非常方便。电控装置还可以控制调协显示模块在液体滴完时报警,非常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钳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两半爿,铰接点后侧的两半爿作为手动夹紧手柄用于使用者手持操作,铰接点前侧的两半爿形成右夹体和左夹体并用于夹持输液器软管;左、右夹体的中部对称设有弧形槽,左、右夹体上的弧形槽相对设置并围成输液器软管夹持腔;输液器软管夹持腔一侧的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红外传感发射器,输液器软管夹持腔另一侧的右夹体或左夹体上与红外传感发射器相对应设有红外传感接收器;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电控装置和设置显示模块,电控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设置显示模块、红外传感发射器和红外传感接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钳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两半爿,铰接点后侧的两半爿作为手动夹紧手柄用于使用者手持操作,铰接点前侧的两半爿形成右夹体和左夹体并用于夹持输液器软管;
左、右夹体的中部对称设有弧形槽,左、右夹体上的弧形槽相对设置并围成输液器软管夹持腔;输液器软管夹持腔一侧的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红外传感发射器,输液器软管夹持腔另一侧的右夹体或左夹体上与红外传感发射器相对应设有红外传感接收器;
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电控装置和设置显示模块,电控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设置显示模块、红外传感发射器和红外传感接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输液器软管夹持腔后方的左夹体和右夹体上对应设有上下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燕康运泽朱煜钰郭晓君陈会歌冯进权高云山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