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4544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在外壳内配置有减速机构部,并且在外壳的外周配置有支承叉车的桅杆的耳轴部件,所述车轮驱动装置防止因来自耳轴部件的载重而导致减速机构部的啮合恶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轮驱动装置(100)具有第1外壳(34)和配置在第1外壳(34)内的第1级减速机构部(101),并驱动叉车的车轮。在第1外壳(34)的外周设置有耳轴配置部(34A),在所述耳轴配置部(34A)配置有支承叉车的桅杆的耳轴部件(50)。在耳轴配置部(34A)的径向内侧设置有构成第1级减速机构部(101)的内齿轮(68A)。内齿轮(68A)由与第1外壳(34)分体的内齿体(68)构成。内齿体(68)以在与第1外壳(34)的内周之间设置有间隙(80)的状态固定于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3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052356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车轮驱动装置的外壳内容纳有作为减速机的行星齿轮机构和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并且,已知一种如下结构:在使叉车的货叉升降的桅杆的下方设有耳轴部件,并将耳轴部件支承为相对于车辆的驱动桥摆动自如,从而使桅杆能够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倾动(例如专利文献2)。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能够有效地利用驱动桥的死空间,并且能够靠近驱动桥配置桅杆,因此能够削减桅杆的重量。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0/363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22362号公报耳轴部件由于支承叉车的桅杆和装载物二者,因此承受相当大的载重。在将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轮驱动装置装入驱动桥内的轮毂马达式叉车中,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由车轮驱动装置的外壳支承耳轴部件的情况下,来自耳轴部件的载重被传递至外壳。由于该载重使外壳变形且导致容纳在外壳内的齿轮机构的啮合恶化,因此有可能导致车轮驱动装置产生异响或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结构,该结构为:在外壳内配置有减速机构部,并且在外壳的外周配置有支承叉车的桅杆的耳轴部件的车轮驱动装置中,防止因来自耳轴部件的载重而导致减速机构部的啮合恶化。<br>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为具有外壳和配置在外壳内的减速机构部且驱动叉车的车轮的车轮驱动装置。在外壳的外周设置有耳轴配置部,在所述耳轴配置部配置有支承叉车的桅杆的耳轴部件,在耳轴配置部的径向内侧设置有构成减速机构部的内齿轮。内齿轮由与外壳分体的内齿体构成,内齿体以在与外壳的内周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固定于外壳。根据该方式,由于外壳因来自耳轴部件的载重引起的变形被内齿体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吸收,因此能够抑制内齿轮变形,从而能够防止减速机构部的啮合恶化。将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者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件或表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进行相互置换的,同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有效。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外壳内配置有减速机构部且在外壳的外周配置有支承叉车的桅杆的耳轴部件的车轮驱动装置中,能够防止因来自耳轴部件的载重而导致减速机构部的啮合恶化。附图说明图1是沿包括中心轴的铅垂面切断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轮驱动装置100时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X部的放大图。图中:10-减速机,30-第2外壳,34-第1外壳,34A-耳轴配置部,38-第2轮架体,46-第2主轴承,47-第3主轴承,48-车轮,49-轮胎,50-耳轴部件,68C-锁扣部,68D-引导通道,72-第1轴承,74-第1轮架体,80-间隙,82-空间,100-车轮驱动装置,101-第1级减速机构部,102-第2级减速机构部。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沿包括中心轴的铅垂面切断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轮驱动装置100时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X部的放大图。车轮驱动装置100具备减速机10和未图示的马达,所述马达在图1的左侧即车体侧与减速机10连结。减速机10为由配置在第1外壳34的内侧的第1级减速机构部101和配置在第2外壳30的内侧的第2级减速机构部102构成的多级减速机。第1级减速机构部101和第2级减速机构部102均为简单行星型行星齿轮装置。来自马达的旋转被输入到第1级减速机构部101,通过第1级减速机构部101减速的旋转被输入到第2级减速机构部102。通过第2级减速机构部102进一步减速的旋转从第2外壳30输出,最终驱动叉车的车轮。在马达的输出轴11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贯穿孔11A,在贯穿孔11A内压入有第1级减速机构部101的输入轴60。在输入轴60中的位于输出轴11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作为第1级减速机构部101的恒星齿轮发挥功能的外齿轮60A。另外,也可以将外齿轮60A形成为与输入轴60分体的部件,并将外齿轮60A压入到输入轴60。以与外齿轮60A外啮合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例如三个)行星齿轮62。行星齿轮62与形成于内齿体68的内周面的内齿轮68A内啮合。内齿体68和第1外壳34彼此独立地形成。将螺丝76穿过形成于内齿体68的孔68B,拧入到形成于第1外壳34的螺纹孔34B内,从而紧固内齿体68与第1外壳34这两者。在第1外壳34形成有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状的车体固定部34E,该车体固定部34E通过螺丝90固定于未图示的车体框架。因此,由于内齿轮68A也固定于车体框架,因此行星齿轮62在自转的同时绕恒星齿轮60A公转。行星销66以在偏离内齿轮68A的轴心的位置沿轴向延伸的方式被第1轮架体74支承。行星销66嵌入到形成于端板77的孔77A内,并压入到形成于第1轮架体74的凹部74A内。行星销66的中间部的外侧面与行星齿轮62隔着多个滚子64接触,从而构成将行星齿轮62支承为相对于行星销66自由自转的轴承。通过配置于轴向两端的板65限制多个滚子64在轴向上移动。在形成于第1外壳34的内周的凹部34H嵌入有第1轴承72。并且,第1轴承72通过形成于第1轮架体74的肩部74C和挡圈73固定于第1轮架体74。第1轮架体74经由该第1轴承7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1外壳34的内周。在第1轮架体74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贯穿孔74B,在贯穿孔74B内压入有第2级减速机构部102的输入轴16。在输入轴16中的位于第1轮架体74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作为第2级减速机构部102的恒星齿轮发挥功能的外齿轮16A。另外,也可以将外齿轮16A形成为与输入轴分体的部件,并将外齿轮16A压入到输入轴16。以与外齿轮16A外啮合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例如三个)行星齿轮24。行星齿轮24与形成于内齿体28的内周面的内齿轮28A内啮合。内齿体28与第2外壳30彼此独立地形成。将螺丝29穿过形成于内齿体28的孔28B,拧入到形成于第2外壳30的螺纹孔30D内,从而紧固内齿体28与第2外壳30这两者。另外,优选在内齿体28形成锪孔28C,并将螺丝29的头部容纳在锪孔内。也可以将内齿体28和第2外壳30一体形成。在行星齿轮24的轴向上的车体相反侧(车体外侧)配置有经由螺丝36以及行星销20与第1外壳34一体连结的第2轮架体38。行星销(行星轴)20以在偏离内齿轮28A的轴心的位置沿轴向延伸的方式被第1外壳34以及第2轮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具有外壳和配置在该外壳内的减速机构部,且驱动叉车的车轮,所述车轮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外周设置有耳轴配置部,在所述耳轴配置部配置有支承叉车的桅杆的耳轴部件,在该耳轴配置部的径向内侧设置有构成所述减速机构部的内齿轮,所述内齿轮由与所述外壳分体的内齿体构成,所述内齿体以在与所述外壳的内周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固定于该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4 JP 2013-0523561.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具有外壳和配置在该外壳内的减速机构部,且
驱动叉车的车轮,所述车轮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外周设置有耳轴配置部,在所述耳轴配置部配置有支承叉车
的桅杆的耳轴部件,在该耳轴配置部的径向内侧设置有构成所述减速机构部的
内齿轮,
所述内齿轮由与所述外壳分体的内齿体构成,
所述内齿体以在与所述外壳的内周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固定于该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体具有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锁扣嵌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