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4442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目前还没有针对捞渣机溢流水进行余热利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渣井、粒化水箱、刮板式输送机、储渣仓、循环水池、补给水控制阀门、循环水补给泵、高效浓缩机、除渣回收水泵和排浆泵,其特点在于:还包括除污机构、换热水泵、渣水热交换器和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除污机构的入口端连接换热水泵的出口,渣水热交换器的壳程出口连接一号流量控制阀门的入口和二号流量控制阀门的入口,渣水热交换器的管程入口连接锅炉补给水原水管的入口,渣水热交换器的管程出口连接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的入口,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补水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轻电厂热污染,节省了高品质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属于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回收利用

技术介绍
在燃煤电厂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灰渣,现有工艺主要采用水冷方式来处理灰渣,灰渣水淬时产生大量的乏汽和热渣水,炉渣热量经由乏汽和热渣水排放到环境中,不仅造成了较多的热能浪费,而且不利于环保。同时钢铁厂使用大量的高品质蒸汽对锅炉补给水原水进行加热,出现高品质能源低品质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降低了能源的利用率。湿式机械除渣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炉底漏风,从而优化了燃烧方式,改善了燃烧条件,稳定了燃烧工况,使锅炉效率有所提高,煤耗降低。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减轻了环境污染,便于炉渣的综合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还没有针对捞渣机溢流水进行余热利用的装置,捞渣机溢流水重回渣井进行冷却时需要降低到合适的温度,以往都是通过露天散热的方式进行冷却,渣水余热被白白浪费,同时还造成了环境热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在燃煤电厂中存在的渣水余热浪费的问题,可以有效减轻电厂热污染,同时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可以使用余热替代传统的蒸汽热源,节省了高品质能源,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的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渣井、粒化水箱、刮板式输送机、储渣仓、循环水池、补给水控制阀门、循环水补给泵、除渣循环水泵、高效浓缩机、除渣回收水泵、回收水回路控制阀门、一号流量调节阀门、二号流量调节阀门、排浆回路阀门和排浆泵,所述渣井的出口端与粒化水箱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粒化水箱的出口端与刮板式输送机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刮板式输送机的出口端与储渣仓的入口连接,所述储渣仓和粒化水箱均与循环水池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水池的补水端入口连接补给水控制阀门的出口,所述补给水控制阀门的入口连接循环水补给泵的出口,所述循环水补给泵的入口连接循环水池补给水管,所述循环水池的出口与除渣循环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除渣循环水泵的出口与高效浓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高效浓缩机的旁路与排浆回路阀门的入口连接,所述排浆回路阀门的出口与排浆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排浆泵的出口连接粒化水箱的入口,所述除渣回收水泵的出口连接回收水回路控制阀的入口,所述回收水回路控制阀的出口连接一号流量控制阀的入口和二号流量控制阀的入口,所述一号流量控制阀的出口连接渣井的水封槽,所述二号流量控制阀的出口连接粒化水箱,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除污机构、换热水泵、渣水热交换器和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所述高效浓缩机的出口连接除渣回收水泵的入口和换热水泵的入口,所述除污机构的入口端连接换热水泵的出口,该除污机构的出口与渣水热交换器的壳程入口连接,所述渣水热交换器的壳程出口连接一号流量控制阀门的入口和二号流量控制阀门的入口,所述渣水热交换器的管程入口连接锅炉补给水原水管的入口,该渣水热交换器的管程出口连接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的入口,所述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补水管路。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除污机构包括一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二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一号除污器和二号除污器,所述一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的入口端和二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的入口端同时连接换热水泵的出口,该一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的出口端和二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的出口端各自连接对应的一号除污器的入口和二号除污器的入口,所述一号除污器的出口和二号除污器的出口同时与渣水热交换器的壳程入口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回收捞渣机溢流水余热,降低了电厂热污染,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2)替代了锅炉补给水系统原有的蒸汽热源,将高品质蒸汽热源节省下来,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3)不破坏原有捞渣机系统结构,可随时切换到原捞渣机溢流水循环系统,保证了系统安全;(4)结构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可靠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渣井1、粒化水箱2、刮板式输送机3、储渣仓4、管道5、循环水池6、补给水控制阀门7、循环水补给泵8、循环水池补给水管9、除渣循环水泵10、管路11、高效浓缩机12、除渣回收水泵13、除污机构、换热水泵16、管路19、渣水热交换器20、锅炉补给水原水管21、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22、补水管路23、回水主管路24、回收水回路控制阀门25、一号流量调节阀门26、二号流量调节阀门27、管路28、管路29、排浆回路阀门30、排浆泵31和排浆旁路32,其中,除污机构包括一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14、二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15、一号除污器17和二号除污器18。本实施例中渣井1的出口端与粒化水箱2的进口端连接,粒化水箱2的出口端与刮板式输送机3的进口端连接,刮板式输送机3的出口端与储渣仓4的入口连接,储渣仓4和粒化水箱2均通过管道5连接循环水池6的进口端,循环水池6的补水端入口连接补给水控制阀门7的出口,补给水控制阀门7的入口连接循环水补给泵8的出口,循环水补给泵8的入口连接循环水池补给水管9,循环水池6的出口与除渣循环水泵10的进口连接,除渣循环水泵10的出口通过管路11与高效浓缩机12的进口连接,高效浓缩机12的旁路与排浆回路阀门30的入口连接,排浆回路阀门30的出口与排浆泵31的入口连接,排浆泵31的出口通过排浆旁路32连接粒化水箱2的入口,高效浓缩机12的出口连接除渣回收水泵13的入口和换热水泵16的入口。本实施例中除渣回收水泵13的出口连接回收水回路控制阀25的入口,回收水回路控制阀25的出口通过回水主管路24连接一号流量控制阀26的入口和二号流量控制阀27的入口,一号流量控制阀26的出口通过管路28连接渣井1的水封槽,二号流量控制阀27的出口通过管路29连接粒化水箱2,一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14的入口端和二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15的入口端同时连接换热水泵16的出口,一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14的出口端和二号除污器管路控制阀门15的出口端各自连接对应的一号除污器17的入口和二号除污器18的入口,一号除污器17的出口和二号除污器18的出口通过管路19同时与渣水热交换器20的壳程入口连接。本实施例中渣水热交换器20的壳程出口通过回水主管路24连接一号流量控制阀门26的入口和二号流量控制阀门27的入口,渣水热交换器20的管程入口连接锅炉补给水原水管21的入口,渣水热交换器20的管程出口连接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22的入口,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22的出口连接补水管路23,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22将洁净的水送入补水管路23。本实施例中的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以下通道:灰渣通过渣井1落入粒化水箱2,之后由刮板式输送机3将灰渣输送至储渣仓4形成灰渣输送通道;捞渣机溢流水与储渣仓废水通过管道5进入循环水池6,同时循环水池补给水也送入循环水池6,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渣井、粒化水箱、刮板式输送机、储渣仓、循环水池、补给水控制阀门、循环水补给泵、除渣循环水泵、高效浓缩机、除渣回收水泵、回收水回路控制阀门、一号流量调节阀门、二号流量调节阀门、排浆回路阀门和排浆泵,所述渣井的出口端与粒化水箱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粒化水箱的出口端与刮板式输送机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刮板式输送机的出口端与储渣仓的入口连接,所述储渣仓和粒化水箱均与循环水池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水池的补水端入口连接补给水控制阀门的出口,所述补给水控制阀门的入口连接循环水补给泵的出口,所述循环水补给泵的入口连接循环水池补给水管,所述循环水池的出口与除渣循环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除渣循环水泵的出口与高效浓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高效浓缩机的旁路与排浆回路阀门的入口连接,所述排浆回路阀门的出口与排浆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排浆泵的出口连接粒化水箱的入口,所述除渣回收水泵的出口连接回收水回路控制阀的入口,所述回收水回路控制阀的出口连接一号流量控制阀的入口和二号流量控制阀的入口,所述一号流量控制阀的出口连接渣井的水封槽,所述二号流量控制阀的出口连接粒化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污机构、换热水泵、渣水热交换器和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所述高效浓缩机的出口连接除渣回收水泵的入口和换热水泵的入口,所述除污机构的入口端连接换热水泵的出口,该除污机构的出口与渣水热交换器的壳程入口连接,所述渣水热交换器的壳程出口连接一号流量控制阀门的入口和二号流量控制阀门的入口,所述渣水热交换器的管程入口连接锅炉补给水原水管的入口,该渣水热交换器的管程出口连接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的入口,所述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补水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捞渣机溢流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渣井、粒化水箱、刮板式输送机、储渣仓、循环水池、补给水控制阀门、循环水补给泵、除渣循环水泵、高效浓缩机、除渣回收水泵、回收水回路控制阀门、一号流量调节阀门、二号流量调节阀门、排浆回路阀门和排浆泵,所述渣井的出口端与粒化水箱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粒化水箱的出口端与刮板式输送机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刮板式输送机的出口端与储渣仓的入口连接,所述储渣仓和粒化水箱均与循环水池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水池的补水端入口连接补给水控制阀门的出口,所述补给水控制阀门的入口连接循环水补给泵的出口,所述循环水补给泵的入口连接循环水池补给水管,所述循环水池的出口与除渣循环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除渣循环水泵的出口与高效浓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高效浓缩机的旁路与排浆回路阀门的入口连接,所述排浆回路阀门的出口与排浆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排浆泵的出口连接粒化水箱的入口,所述除渣回收水泵的出口连接回收水回路控制阀的入口,所述回收水回路控制阀的出口连接一号流量控制阀的入口和二号流量控制阀的入口,所述一号流量控制阀的出口连接渣井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帅陈飞飞李国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电双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