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甲基-3-丁炔-2-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4121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乙炔、丙酮为起始原料,液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利用乙炔的特性,将之溶于液氨中与丙酮发生均相反应而得粗品2-甲基-3-丁炔-2-醇,闪蒸出氨气,再通过盐析脱水后连续精馏获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简单、投资少,工序简单,条件易控,易于操作,催化剂用量少,反应体系均匀,副反应较少,溶剂容易回收循环使用,产品收率高,生产周期短,成品收率高,节约能耗,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2-甲基-3- 丁炔-2-醇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甲基-3- 丁炔-2-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2-甲基-3-丁炔-2-醇,CAS 号 115-19-5,分子式=C5H8O。分子量:84.11。传统工业上合成2-甲基-3- 丁炔-2-醇的方法主要是以乙炔、丙酮钠或丙酮钾为原料,固体(多为粉末状)氢氧化钾为催化剂,或液体氢氧化钠做催化剂,用氯化钙或者有机溶剂共沸脱水,无法回收有用盐类,冷凝水未利用直接排放。炔酮缩合反应采用塔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中炔、酮混合物至上而下流动,催化剂自上而下流动,靠密度差在轴向上与其混合,径向则主要靠扩散混合,反应体系的温差、浓差较大,以致反应收率低,副反应严重,因局部浓度过大所致。后处理精制中,其精馏采取间歇法,生产周期长,难以实现自动化。工业废物多,有机残液因含有无机盐而不利于处理。生产工序繁杂,生产能耗高,产品收率低,生产成本高,三废处理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1、一种2-甲基-3- 丁炔-2-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炔化反应:液氨与乙炔混合后,升压到1.5 — 2.8Mpa,通过冷凝,使乙炔溶于液氨中然后与丙酮加催化剂氢氧化钾溶液进行炔化反应,生成炔化反应混合物;主要成分为2-甲基-3- 丁炔-2-醇、水、氢氧化钾、丙酮、高沸物、少量氨; 炔化反应的参数为:乙炔:液氨=1:1.50—4.0,乙炔:丙酮=1:0.45-2.05,氢氧化钾:丙酮=1:18.6-124.5,反应温度为30-550C,反应时间1.0-3.2小时;b.闪蒸:将步骤a生成的炔化反应混合物用氯化铵中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钾:氯化铵=1:0.85-1.43,输入粗蒸塔加热至60— 90°C,于塔顶得到粗丙酮,塔釜得到2-甲基_3_ 丁炔-2-醇。气氨和乙炔返回至步骤a循环使用,粗丙酮经过丙酮塔精馏得到丙酮,粗2-甲基-3-丁炔-2-醇储存;c.盐析脱水:将步骤b得到的粗2-甲基-3-丁炔-2-醇用碳酸钾脱水后,上层有机相通过共沸精馏,机械方法脱出钾盐后得到2-甲基-3- 丁炔-2-醇和高沸物的有机混合物。参数:2-甲基-3- 丁炔-2-醇:碳酸钾=1:0.02-0.15,脱水时间0.3-1.1小时;d.精馏:将步骤c得到有机混合物输入蒸馏塔精馏分离,塔顶得到2-甲基-3-丁炔-2-醇,塔釜得到高沸物,精馏分离采用现有技术;以上物质的量均以质量计。 优选的,步骤a中的反应温度为40°C。 优选的,步骤a中的压力为2.1 Mpa。 优选的,步骤b中氢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 — 50%,氯化铵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 — 20%。 本专利技术目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乙炔、丙酮为起始原料,液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利用乙炔的特性,将之溶于液氨中与丙酮发生均相反应而得粗品2-甲基-3- 丁炔-2-醇,闪蒸出氨气,再通过盐析脱水后连续精馏获得成品。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简单、投资少,工序简单,条件易控,易于操作,催化剂用量少,反应体系均匀,副反应较少,溶剂容易回收循环使用,产品收率高,生产周期短,成品收率高,节约能耗,生产成本低。 本专利技术采用一套方法简单、经济、可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2-甲基-3- 丁炔-2-醇制备方法。其优越性表现在于:a.乙炔与丙酮在强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均能发生反应,本专利技术采用氢氧化钾水溶液作催化剂,氨为溶剂的炔酮缩合反应,催化剂用量少,输送容易,反应体系均匀,副反应较少,收率较高,溶剂容易回收循环使用,副产钾盐可做复混肥原料,成本低,易于工业化。 b.液氨作为炔化反应的溶剂,其价廉易得、稳定、安全、分离容易,是理想的炔化反应溶剂。 c.产品分离采用共沸精馏,盐析脱水相结合的工艺(即共沸带水盐析脱水),先用碳酸钾盐析脱水,破坏共沸组成,再精馏。该法具有设备简单、节约能源、易于操作、总收率高达81%以上,产品纯度高达99.5%。 d.本专利技术的整个方法设备简单、投资少,工序简单,条件易控,易于操作,催化剂用量少,反应体系均匀,副反应较少,溶剂容易回收循环使用,产品收率高,生产周期短,成品收率高,节约能耗,生产成本低。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2-甲基-3- 丁炔-2-醇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其反应步骤为:a.开启液氨开关,液氨钢瓶中的氨经过节流充入2000L储气柜中。开启乙炔开关,乙炔经水封后通入储气柜。乙炔气与氨在储气柜中混合,调节乙炔和氨的进入量,乙炔520g,液氨780 g (炔氨比为:1:1.5)。 b.炔氨混合气经过2.0L气液分离器分离出夹带液,到乙炔压缩机至压力1.5Mpa, c.炔氨混合气通过冷凝器冷凝,冷却至30°C,按照丙酮量为234 g,即乙炔:丙酮=1: 0.45的比例,炔氨混合气与丙酮一起进入2.5L的炔化反应器,同时注入催化剂氢氧化钾24.87g,(碱酮比为:1:18.66),反应时间1.1小时。生成2-甲基_3_ 丁炔-2-醇反应混合物。 d.2-甲基_3_ 丁块_2_醇反应混合物进入10.0L除氛器,加入氣化按25.0 g (氧氧化钾:氯化铵=1:1.005)。加热至80°C蒸馏,蒸馏出乙炔和气氨返回到气柜循环使用,得到粗丙酮和2-甲基-3- 丁炔-2-醇等的混合物放入2.0L闪蒸液储罐。 e.步骤d得到的混合物用泵打入粗蒸塔,加热精馏,釜温95°C,顶温60°C。塔顶得到粗丙酮放入1.0L粗丙酮储罐,塔釜得到2-甲基-3- 丁炔-2-醇放入2.0L2-甲基-3- 丁炔-2-醇储罐。 f.粗丙酮用泵打入丙酮塔,加热到釜温84°C,采集顶温为55— 57°C馏分,得到丙酮放入1.0L丙酮储罐。塔釜得2-甲基-3- 丁炔-2-醇混合物放入2.0L储罐。 g.将步骤e、f得到的2-甲基-3-丁炔-2-醇及混合物用泵打至盐析罐,加入40g碳酸钾,搅拌,静置0.5小时分层,去掉下层盐水,上层有机相放入2.0L盐析液储罐。 h.用泵将上述有机相打入脱水塔,加热到105°C,采集顶温86— 94°C馏分于1.0L初馏分储罐,塔釜物料放入2.0L脱水醇储罐。 1.步骤h所得塔釜混合物用过滤器过滤回收钾盐,滤液用泵打入精馏塔精馏,塔顶采出2-甲基-3- 丁炔-2-醇储于1.0L炔醇储槽。蒸馏残余物(高沸物)放至1.0L残液池待回收。 j.氢氧化钾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氯化铵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 k.本次试验所得2-甲基-3-丁炔-2-醇以丙酮计的收率为82.5%,产品纯度高达99.69%ο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其反应步骤为: a.开启液氨开关,液氨钢瓶中的氨经过节流充入2000L储气柜中。开启乙炔开关,乙炔经水封后通入储气柜。乙炔气与氨在储气柜中混合,调节乙炔和氨的进入量,乙炔260g,液氨1040 g (炔氨比为:1:4.0)。 b.炔氨混合气经过2.0L气液分离器分离出夹带液,到乙炔压缩机至压力2.1Mpa,c.炔氨混合气通过冷凝器冷凝,冷却至40°C,按照丙酮量为286 g,即乙炔:丙酮=1: 1.10的比例,炔氨混合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2‑甲基‑3‑丁炔‑2‑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炔化反应:液氨与乙炔混合后,升压到1.5—2.8Mpa,通过冷凝,使乙炔溶于液氨中然后与丙酮加催化剂氢氧化钾溶液进行炔化反应,生成炔化反应混合物; 炔化反应的参数为:乙炔:液氨=1:1.50—4.0,乙炔:丙酮=1:0.45‑2.05,氢氧化钾:丙酮=1:18.6‑124.5,反应温度为30‑55℃,反应时间1.0‑3.2小时; b. 闪蒸:将步骤a生成的炔化反应混合物用氯化铵中和,氢氧化钾:氯化铵=1:0.85‑1.43,输入蒸馏塔加热至60—90℃,于塔顶得到粗丙酮,塔釜得到粗2‑甲基‑3‑丁炔‑2‑醇;气氨和乙炔返回至步骤a循环使用,粗丙酮经过精馏得到丙酮,粗2‑甲基‑3‑丁炔‑2‑醇储存;c. 盐析脱水:将步骤b得到的粗2‑甲基‑3‑丁炔‑2‑醇用碳酸钾脱水后,上层有机相通过共沸精馏,机械方法脱出钾盐得到2‑甲基‑3‑丁炔‑2‑醇和高沸物的有机混合物;参数:2‑甲基‑3‑丁炔‑2‑醇:碳酸钾=1:0.02‑0.15,脱水时间0.3‑1.1小时;d. 精馏:将步骤c得到有机混合物输入蒸馏塔精馏分离,塔顶得到2‑甲基‑3‑丁炔‑2‑醇,塔釜得到高沸物;上述物质的量均以质量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甲基-3- 丁炔-2-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炔化反应:液氨与乙炔混合后,升压到1.5 — 2.8Mpa,通过冷凝,使乙炔溶于液氨中然后与丙酮加催化剂氢氧化钾溶液进行炔化反应,生成炔化反应混合物; 炔化反应的参数为:乙炔:液氨=1:1.50 — 4.0,乙炔:丙酮=1:0.45-2.05,氢氧化钾:丙酮=1:18.6-124.5,反应温度为30-55°C,反应时间1.0-3.2小时; b.闪蒸:将步骤a生成的炔化反应混合物用氯化铵中和,氢氧化钾:氯化铵=1:0.85-1.43,输入蒸馏塔加热至60— 90°C,于塔顶得到粗丙酮,塔釜得到粗2-甲基-3- 丁炔-2-醇; 气氨和乙炔返回至步骤a循环使用,粗丙酮经过精馏得到丙酮,粗2-甲基-3- 丁炔-2-醇储存; c.盐析脱水:将步骤b得到的粗2-甲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远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泸州巨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