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378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4:22
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包括一轴承设置在一基座的一轴管内。该轴承与一轴心为紧配合的插接。该轴承与该轴管之间设有一轴承固定壳收容该轴承。该轴承与该轴承固定壳以紧配合的方式配合。该轴承固定壳与该轴管以松配合的方式配合。该轴管具有至少一径向限位部对接该轴承固定壳的至少一凸耳用以限制该轴承固定壳的径向转动。一弹性元件设在该轴管内且位于该轴承固定壳下方,以提供预压力给该轴承固定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固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尤其指一种应用于马达的轴承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公知的轴承结构,是将轴承直接放置在一基座的一轴筒内,然后一轴心插接该轴承的一内孔,其中该轴心与轴承的内孔以松配合的方式配合,该轴承的一外径与该轴筒以松配合的方式配合。但是由于轴心连接一转子,以被该转子带动,当转子转动时会产生同心偏差,再者转子本身的同心度与不平衡量,当转子运转后易造成轴心与轴承内孔,及轴承与基座的轴筒之间产生蠕动的现象,长时间运转后将引起异音,进而影响整体马达的寿命。所谓蠕动是指在松配合或过盈量很小的轴承配合面上,相互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所引起的低速滑动磨损,虽然这种滑动量极小,但却发生在难以施加润滑的地方,故磨损量逐渐加大直至轴承因外环的配合松动而失效。后有进者,提出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两种公知结构,如图1A所示,包括一基座11具有一轴筒12容纳一轴承13,一轴心14插接该轴承13的一内孔131,一弹片14设置在轴筒12内且位于轴承13的下方,通常弹片14的设置是为了提供预压力给轴承13,以保证轴承13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但是在本图所示的轴承13的外径与基座11的轴筒12为紧配合的方式配合,轴承13被轴筒12固定无法动弹,所以弹片14无法提供轴承13预压力。另外图2B则显示该轴承13的外径与该基座11的轴筒12为松配合的方式配合,这样虽然弹片14能提供预压力给轴承13,但是当轴心14运转时,轴承13会产生蠕动,轴承13与基座11的轴筒12之间产生摩擦,长时间运转后将引起异音,进而影响整体马达的寿命。故此,目前业界仍需要积极的改良轴承固定结构,以期能够兼顾维持轴承正常运转,并改善轴承蠕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轴承蠕动且对轴承产生预压力的轴承固定结构。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在风扇马达与电机马达的轴承固定结构。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轴承不与基座的轴筒摩擦以延长轴承使用寿命,防止异音产生并延长马达使用寿命的轴承固定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包括:一轴承,具有一内环及一外环,该内环界定一轴承内孔供一轴心插接,该轴承内孔与该轴心以紧配合(interferencefit)的方式配合;一轴承固定壳,具有一环形底部界定一中空透孔,该环形底部的一外缘朝上延伸形成一侧部具有一第一自由端,该环形底部及该侧部界定一第一空间容纳该轴承,且该轴承的外环与该侧部以紧配合(interferencefit)的方式配合,该自由端设有至少一凸耳径向朝外凸伸;一基座,具有一轴管界定一第二空间容纳该轴承固定壳及该轴承,该轴管具有一第二自由端设有至少一径向限位部对接该凸耳以限制该轴承固定壳的径向转动;一弹性元件,放置在该第二空间的一底部且位于该轴承固定壳的下方,以接触该轴承固定壳的环形底部;其中该轴承固定壳位于该轴管与该轴承之间,且与该轴管以松配合(clearance/loosefit)的方式配合。通过本专利技术可防止轴承在轴筒内径向旋转且通过弹性元件对轴承产生预压力,以维持轴承正常运转。附图说明下列图式的目的在于使本专利技术能更容易被理解,于本文中会详加描述该些图式,并使其构成具体实施例的一部份。通过本文中的具体实施例并参考相对应的图式,俾以详细解说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用以阐述专利技术的作用原理。图1A为一种公知技术的示意图;图1B为另一种公知技术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承固定壳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承与轴承固定壳装设在轴管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电机马达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的组合剖视示意图。符号说明21轴心211扣槽22轴承221内环222外环223轴承内孔224第一侧225第二侧23轴承固定壳231环形底部232中空透孔233侧部234第一自由端235凸耳236第一空间24基座241轴管242第二空间243第二自由端244径向限位部25弹性元件26扣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其中图2A是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剖视示意图。如图2A所示,包括一轴心21、一轴承22、一轴承固定壳23、一基座24、一弹性元件25及一扣环26。该轴承22具有一内环221及一外环222,该内环221界定一轴承内孔223。一并参考图3所示,该轴承固定壳23具有一环形底部231界定一中空透孔232供该轴心21插接,该环形底部231的外缘朝上延伸形成一侧部233,该侧部233具有一第一自由端234,该环形底部231及该侧部233界定一第一空间236用以容纳该轴承22。该第一自由端234界定一开放区域连通该第一空间236,且设有至少一凸耳235径向朝外凸伸(亦即朝相反该开放区域的方向凸伸),在本图式表示三个凸耳235等角距离的分设在该第一自由端234朝外凸伸。当前述轴承22被容纳到该第一空间236后,该轴承22的一第一侧224(如图2B示)位于该开放区域,该轴承的一第二侧225(如图2B示)位于该环形底部231。回到图2A及图2B所示,该基座24具有一轴管241,该轴管241从基座24的表面垂直朝上凸伸,轴管241为中空管状并界定有一第二空间242容纳该轴承22及轴承固定壳23及该弹性元件25,且该轴管241凸伸的一端为一第二自由端243,该第二自由端243对应该凸耳235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径向限位部244,在图式中表示为凹口。该弹性元件25放置在该第二空间242底部且位于该轴承固定壳23的下方,进而接触顶抵该轴承固定壳23的环形底部231,在本实施该弹性元件25例如为弹片或弹簧,但不限于此。一并参考图4所示,当该轴承22放置在该轴承固定壳23的第一空间236后,将该轴承固定壳23放置在该轴管241的第二空间242内,则该轴承固定壳23位于该轴承22与该基座24的轴管241之间,且在第一自由端234的凸耳235对应置入该第二自由端243的径向限位部244,进而使轴承固定壳23的径向位移被限制,也就是轴承固定壳23无法在轴管241内径向旋转。又再如图2A及图2B所示,该轴心21设有一扣槽211以供该扣环26扣固,该扣环26位于该轴承22的第一侧224,因此该轴承22及该轴承固定壳23位于该扣环26与该弹性元件25之间,扣环26用以防止轴承22及轴承固定壳23的轴向位移。值得一提的是,该轴心21与该轴承内孔223以紧配合(interferencefit)的方式配合,该轴承22的外环222与该轴承固定壳23的侧部233以紧配合(interferencefit)的方式配合,借以减少轴承22蠕动的产生,再者该轴承固定壳23与该轴管241以松配合(clearance/loosefit)的方式配合,借以令弹性元件25通过该轴承固定壳23对该轴承22产生预压力,维持轴承22正常运转。为使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以下将举电机马达作为应用说明,然本专利技术亦可被应用在风扇马达。如图5及图6所示,其中图5表示电机马达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表示电机马达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并一并参考图2A、图2B至图4,前述轴心上套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轴承固定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轴承,具有一内环及一外环,该内环界定一轴承内孔供一轴心插接,该轴承内孔与该轴心以紧配合的方式配合;一轴承固定壳,具有一环形底部界定一中空透孔,该环形底部的一外缘朝上延伸形成一侧部具有一第一自由端,该环形底部及该侧部界定一第一空间容纳该轴承,且该轴承的外环与该侧部以紧配合的方式配合,该第一自由端设有至少一凸耳径向朝外凸伸;一基座,具有一轴管界定一第二空间容纳该轴承固定壳及该轴承,该轴管具有一第二自由端设有至少一径向限位部对接该凸耳以限制该轴承固定壳的径向转动;一弹性元件,放置在该第二空间的一底部且位于该轴承固定壳的下方,以接触该轴承固定壳的环形底部;其中该轴承固定壳位于该轴管与该轴承之间,且与该轴管以松配合的方式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轴承,具有一内环及一外环,该内环界定一轴承内孔供一轴心插接,该轴承内孔与该轴心以紧配合的方式配合;一轴承固定壳,具有一环形底部界定一中空透孔,该环形底部的一外缘朝上延伸形成一侧部具有一第一自由端,该环形底部及该侧部界定一第一空间容纳该轴承,且该轴承的外环与该侧部以紧配合的方式配合,该第一自由端设有至少一凸耳径向朝外凸伸;一基座,具有一轴管界定一第二空间容纳该轴承固定壳及该轴承,该轴管具有一第二自由端设有至少一径向限位部对接该凸耳以限制该轴承固定壳的径向转动;一弹性元件,放置在该第二空间的一底部且位于该轴承固定壳的下方,以接触该轴承固定壳的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茂科锺文主黄井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