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044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1:33
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该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座及布置于上模座下方的卸料板,该限位等高结构包括等高套筒、卸料螺钉、弹性部件、等高限位块以及垫圈;等高限位块具有限位块通孔,等高限位块固定于卸料板的上表面;卸料板的下表面具有沉孔,沉孔的底面上具有导向通孔;等高套筒下端向下穿过限位块通孔后套装在导向通孔内并与导向通孔滑动配合,限位块通孔的内壁与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弹性部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套装在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卸料螺钉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沉孔、垫圈、等高套筒的内孔与上模座紧固;垫圈的外径大于导向通孔的内径且小于沉孔的内径。它结构紧凑,能减小模具尺寸,降低成本,调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多工位级进模具中,卸料板在工作时需要保持水平运动,卸料板的水平运动一般由等高卸料螺钉(或装置)来保证,同时,有的时候在模具闭合时,需要限制卸料板与上模座之间的距离以保护其他零件或装置免遭损坏,限制卸料板与上模座之间的距离以保护其他零件或装置免遭损坏的零件就是限位块。参见图1和图2,为现有的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包括包括等高套筒17、卸料螺钉12、弹簧14、垫圈13、等高限位块16以及限位块固定螺钉15,等高限位块16的上表面上具有沉头固定通孔16-1,限位块固定螺钉15穿过该沉头固定通孔16-1后与多工位级进模具的卸料板18螺接并紧固,从而将等高限位块16固定在多工位级进模具的卸料板18上,工位级进模具的上模座11具有沉头导向通孔11-1,等高套筒17的一端向下穿过该沉头导向通孔11-1后抵靠在多工位级进模具的卸料板18上,弹簧14套装在该等高套筒17的外表面上,卸料螺钉12穿过垫圈13后从该等高套筒17上端的内孔穿入并与多工位级进模具的卸料板18螺接并紧固,从而将等高套筒17固定在卸料板18上。但这种结构的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存在一些问题,这种结构的等高卸料螺钉(或装置)和限位块是分开设计的,即相互之间固定的位置是错开的,工作时相互之间没有制约关系,采用这种结构的限位等高结构会使多工位级进模具的总体尺寸较大,增加成本;同时,由于卸料螺钉12头部在上,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后调整压料、卸料力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应用它能够减小多工位级进模具的总体尺寸,降低成本,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后调整压料、卸料力更方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所述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座及布置于该上模座下方的卸料板,该限位等高结构包括等高套筒、卸料螺钉、弹性部件、等高限位块以及垫圈;所述等高限位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块通孔,该等高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卸料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上具有沉孔,该沉孔的底面上具有上下贯通并与所述限位块通孔相对应的导向通孔;所述等高套筒下端向下穿过所述限位块通孔后套装在所述导向通孔内并与该导向通孔滑动配合,该限位块通孔的内壁与该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并套装在所述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上;所述卸料螺钉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沉孔、垫圈、等高套筒的内孔后与所述上模座螺接紧固;所述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导向通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沉孔的内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等高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卸料板的上表面上的固定结构包括限位块固定螺钉、该等高限位块上的上下贯通的多个限位块通孔以及卸料板上的与所述限位块通孔相对应的螺孔,所述固定通孔环绕所述限位块通孔外周周向布置;所述限位块固定螺钉向下穿过所述固定通孔后与所述螺孔螺接紧固。所述限位块固定螺钉为内六角螺钉。所述卸料螺钉为内六角螺钉。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在等高限位块局上下贯通的限位块通孔,卸料板的下表面上具有沉孔,该沉孔的底面上具有上下贯通并与限位块通孔相对应的导向通孔,等高套筒下端穿过限位块通孔后套装在导向通孔内并与该导向通孔滑动配合,该限位块通孔的内壁与该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弹性部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并套装在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上,卸料螺钉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沉孔、垫圈、等高套筒的内孔后与上模座螺接紧固,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导向通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沉孔的内径,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的构成非常紧凑,使用时能够减小多工位级进模具的总体尺寸,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卸料螺钉的螺头在下方,使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后调整压料、卸料力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示意图(模具处于开启状态);图2为图1的现有技术的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示意图(模具处于闭合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模具处于开启状态);图4为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模具处于闭合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功效,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参见图3和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座21及布置于该上模座21下方的卸料板28,该限位等高结构包括等高套筒23、卸料螺钉27、弹簧22、等高限位块25以及垫圈26 ;等高限位块25上具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块通孔25-1,等高限位块25的上表面上具有向下贯通的两个固定通孔25-2,该两个固定通孔25-2分布于限位块通孔25-1相对的两侧并均为沉头孔,当然,固定通孔25-2也可以多于两个,此时,这些固定通孔25-2环绕限位块通孔25-1外周周向布置,周向均匀布置较佳,限位块固定螺钉24向下穿过固定通孔25-2后与卸料板28上的螺孔28_3螺接紧固,从而将等高限位块25固定于卸料板28的上表面上,限位块固定螺钉24的螺头完全埋入固定通孔25-2的沉孔头内,以消除多工位级进模具时限位块固定螺钉24的螺头对上模座21的干涉,除了上述通过限位块固定螺钉24这种固定方式将等高限位块25固定于卸料板28的上表面上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焊接;卸料板28的下表面上具有沉孔28-1,沉孔28-1的底面上具有上下贯通并与限位块通孔25-2相对应的导向通孔28-2 ;等高套筒23下端向下穿过限位块通孔25-2后套装在导向通孔内28-2并与该导向通孔28_2滑动配合,该限位块通孔25-2的内壁与该等高套筒23的相应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29,弹簧22设置于容纳空间29内并套装在等高套筒23的相应外壁上;卸料螺钉27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沉孔28-1、垫圈26、等高套筒23的内孔后与上模座21螺接紧固,垫圈26能够增大卸料螺钉27头部的面积,以保证卸料螺钉27能压紧等高套筒23,从而将等高套筒23固定于上模座21上,该卸料螺钉27为内六角螺钉;垫圈26的外径大于导向通孔28-2的内径且小于沉孔28-1的内径,这样在对弹簧22进行压缩的同时还能够在开模状态时垫圈26的上表面与沉孔28-1的底面接触从而把卸料板28及其上的零部件提住以免往下掉落,卸料螺钉27的螺头及垫圈26均能够埋于沉孔28-1内,以减少对卸料板28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置于容纳空间29内的除了弹簧22外,还可以是其他弹性部件,如弹性橡胶筒。施工时,用多套上述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将上模座21与卸料板28连接,由于每根等高套筒23的长度是相同的,能够使每根弹簧22被压缩后的长度完全一致,以保证卸料板28在工作时处于水平位置并保持水平运动,同时,卸料板28卸料更平稳。等高限位块25在多工位级进模具闭合时,限制卸料板28与上模座21之间的距离以保护其他零件或装置免遭损坏。在卸料螺钉27的螺头位于沉孔28-1内且该沉孔28-1的开口向下,施工工具能方便从下方伸入沉孔28-1内拧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所述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座及布置于该上模座下方的卸料板,该限位等高结构包括等高套筒、卸料螺钉、弹性部件、等高限位块以及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高限位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块通孔,该等高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卸料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上具有沉孔,该沉孔的底面上具有上下贯通并与所述限位块通孔相对应的导向通孔;所述等高套筒下端向下穿过所述限位块通孔后套装在所述导向通孔内并与该导向通孔滑动配合,该限位块通孔的内壁与该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并套装在所述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上;所述卸料螺钉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沉孔、垫圈、等高套筒的内孔后与所述上模座螺接紧固;所述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导向通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沉孔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限位等高结构,所述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座及布置于该上模座下方的卸料板,该限位等高结构包括等高套筒、卸料螺钉、弹性部件、等高限位块以及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高限位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限位块通孔,该等高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卸料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上具有沉孔,该沉孔的底面上具有上下贯通并与所述限位块通孔相对应的导向通孔;所述等高套筒下端向下穿过所述限位块通孔后套装在所述导向通孔内并与该导向通孔滑动配合,该限位块通孔的内壁与该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容纳空间,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并套装在所述等高套筒的相应外壁上;所述卸料螺钉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沉孔、垫圈、等高套筒的内孔后与所述上模座螺接紧固;所述垫圈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兆国曹素兵朱超刘权萍杨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