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770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0:14
在设在基座部(11)之上的柱部(12)的后面上,支承着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第1滑动座架(20),在该第1滑动座架(20)上,支承着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第2滑动座架(30)。在第2滑动座架(30)上,支承着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的主轴装置(40)。基座部(11)分别在柱部(12)的前方具有基座前部(13),在柱部(12)的后方具有基座后部(14),基座后部(14)的上面比基座前部(13)的上面低。第1滑动座架(20)配置在基座后部(14)的上面上。引导第1滑动座架(20)的向左右方向的移动的X轴引导机构(51)和引导第2滑动座架(30)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的Y轴引导机构(61)设在第1滑动座架(20)与柱部(12)之间,实质上位于相同平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中心那样的机床,特别涉及主轴的方向是水平方向的卧式机床。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卧式机床,已知有专利文献I~4那样的加工中心。在专利文献I中,在基座上,通过用螺栓固定而立设有作为与该基座不同的构造体的门形柱。在门形柱的前侧的上下设有X轴导轨,通过该X轴导轨将滑动座架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地引导。此外,在滑动座架(滑鞍)上设有Y轴导轨,通过该Y轴导轨将主轴头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引导。这样,主轴能够左右、上下移动。在专利文献2中,除了与专利文献I相同的结构以外还公开了使主轴能够在前后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的加工中心。专利文献3的加工中心具备:床身,具备基部、和立设在其两端部的一对侧壁;框状的第I进给台,支承在床身的各侧壁的后面上,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2进给台,配设在第I进给台的框内,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主轴头,配设于设在第2进给台上的贯通孔内,能够在如后方向上移动;王轴,支承在王轴头上。专利文献4的加工中心具备:底架,形成有工件支承面;X轴滑动座架,经由X轴移动机构可沿左右方向移动地安装在底架的背面部上;y轴滑动座架,经由Y轴移动机构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在X轴 滑动座架的背面部上;主轴装置,经由Z轴移动机构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地安装在Y轴滑动座架的延出部的上面部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31325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 - 21663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54200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再表2010/1136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2的加工中心中,在门形柱的前侧配置有设在基座上的工作台,但为了防止基座的扭转等,必须使基座的厚度(上下方向的高度)变厚,机械的高度变高。如果这样,则主轴的最下降端位置也变高,重心变高,所以为了确保稳定感和刚性,机械整体大型化。此外,如果主轴的最下降端位置较高,则工件的安装高度也变高,所以在进行工件的拆装作业时需要垫脚台。进而,有在进行主轴前端或工具的稍稍的点检或维修等维护中也必须使用垫脚台的不便。此外,由于滑动座架或罩等可动部配置在柱的前侧,所以柱、滑动座架、罩等重叠,机械的前后方向的进深变长,不能避免机械整体的大型化。进而,有如果不将罩拆下则不能进行移动机构等的维护的不便。另一方面,如果如专利文献3那样、在床身(柱)的后方配置进给台等可动部,则能够使床身的前后方向的进深变短,能够实现机械整体的小型化。此外,能够从机械的后方容易地进行维护。在专利文献4的情况下,虽然没有设置门形的柱,但通过在底架的后方设置滑动座架或移动机构,底架的进深变短,能够实现机械整体的小型化。此外,能够从机械的后方容易地进行维护。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构成X轴移动机构的X轴导轨在构成Y轴移动机构的Y轴导轨的后方与Y轴导轨隔开距离设置。因此,各移动机构的到夹具部的力的传递路径变长,有通过因热膨胀带来的各零件的尺寸变化量的累积而工件的加工精度下降的问题。在专利文献4中,与专利文献3相反,构成Y轴移动机构的Y轴导轨在构成X轴移动机构的X轴导轨的后方与X轴导轨隔开距离设置,但在此情况下也存在与专利文献3同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机械整体的小型化和维护的容易化、并且能够将工件高精度地加工的机床。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卧式机床具备:基座柱,在基座部之上设有柱部;第I滑动座架,支承在柱部的后方,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弟2滑动座架,支承在弟I滑动座架上,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主轴装置,支承在第2滑动座架上,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一对X轴引导机构,弓丨导第I滑动座架向左右方向移动;一对Y轴引导机构,引导第2滑动座架向上下方向移动;一对Z轴引导机构,引导主轴装置向前后方向移动。基座部分别在柱部的如方具有基座如部,在柱部的后方具有基座后部,基座后部的上表面比基座前部的上表面低。第I滑动座架配置在基座后部的上表面。并且一对X轴引导机构的至少一方和一对Y轴引导机构分别设在第I滑动座架与柱部之间,实质上位于相同平面上。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将第I滑动座架及第2滑动座架等可动部配置在柱部的后方,所以机床的前后方向的进深变短,能够实现机械整体的小型化。此外,能够从机床的后方容易地进行维护。此外,通过使X轴引导机构和Y轴引导机构实质上位于相同平面上,到夹具部的力的传递路径变短,所以因热膨胀带来的各零件的尺寸变化量的累积被抑制,能够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进而,由于X轴引导机构和Y轴引导机构在前后方向上没有被隔离,所以能够使机械整体更加小型化。此外,通过将可动部配置到柱部的后方,能够确保处于柱部的前方的基座前部的厚度,并且能够使处于柱部的后方的基座后部的厚度变薄。并且,由于第I滑动座架被配置在厚度较薄的基座后部的上表面,所以能够使第I滑动座架、支承在第I滑动座架上的第2滑动座架、和支承在第2滑动座架上的主轴装置的各位置比以往低。因此,机械整体的重心变低,稳定性提高。此外,由于主轴的最下降端位置变低,所以即使没有垫脚台,也能够进行工件的拆装、主轴的前端的点检、工具的点检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一对X轴引导机构的一方设在第I滑动座架的上部与柱部的上部之间;一对X轴引导机构的另一方设在第I滑动座架的下部与基座后部的上表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I滑动座架在中央具有纵长的窗;第2滑动座架在第I滑动座架的纵长的窗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柱部具有立设在基座部上的一对柱部件;在该一对柱部件之间形成有方形窗。并且,该方形窗具有与第I滑动座架的纵长的窗相同或其以上的纵向长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柱部上设有将方形窗覆盖的罩。该罩由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的X轴罩、和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的Y轴罩构成。并且,这些X轴罩及Y轴罩设在比一对柱部件的前面靠后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柱部的上部前表面上设有能够安装自动工具更换单元的基准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基座柱的基座前部,设有用来将切削屑排出的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座柱的基座前部的前表面是能够连接夹具台的基准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柱部构成相对于基座部固定的框状的第I柱;第I滑动座架构成能够相对于基座部移动的框状的第2柱。并且,机床具备由这些第I柱及第2柱构成的双重柱构造。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实现机械整体的小型化和维护的容易化、并且能够将工件高精度地加工的机床。【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方观察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卧式加工中心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的右侧视图。图4是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将夹具台配置在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的前方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上设有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安装着自动工具更换单元的状态的正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1的卧式加工中心安装着自动工具更换单元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至图8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的部分或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这里,作为机床而举卧式的加工中心为例。(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具备:基座柱,在基座部之上设有柱部;第1滑动座架,被支承在上述柱部的后方,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第2滑动座架,被支承在上述第1滑动座架上,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主轴装置,被支承在上述第2滑动座架上,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一对X轴引导机构,引导上述第1滑动座架向左右方向移动;一对Y轴引导机构,引导上述第2滑动座架向上下方向移动;一对Z轴引导机构,引导上述主轴装置向前后方向移动;上述基座部在上述柱部的前方具有基座前部,在上述柱部的后方具有基座后部,上述基座后部的上表面比上述基座前部的上表面低;上述第1滑动座架被配置在上述基座后部的上表面;上述一对X轴引导机构的至少一方和上述一对Y轴引导机构分别设在上述第1滑动座架与上述柱部之间,实质上位于相同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16 JP 2012-2293471.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 具备: 基座柱,在基座部之上设有柱部; 弟I滑动座架,被支承在上述柱部的后方,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 第2滑动座架,被支承在上述第I滑动座架上,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 主轴装置,被支承在上述第2滑动座架上,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 一对X轴引导机构,引导上述第I滑动座架向左右方向移动; 一对Y轴引导机构,弓I导上述第2滑动座架向上下方向移动; 一对Z轴引导机构,引导上述主轴装置向前后方向移动; 上述基座部在上述柱部的如方具有基座如部,在上述柱部的后方具有基座后部,上述基座后部的上表面比上述基座前部的上表面低; 上述第I滑动座架被配置在上述基座后部的上表面; 上述一对X轴引导机构的至少一方和上述一对Y轴引导机构分别设在上述第I滑动座架与上述柱部之间,实质上位于相同平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X轴引导机构的一方设在上述第I滑动座架的上部与上述柱部的上部之间;上述一对X轴引导机构的另一方设在上述第I滑动座架的下部与上述基座后部的上面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妹尾佳典池田邦弘
申请(专利权)人:报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