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239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流在周向上的均匀度得到提高的燃料喷射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料喷射阀包括:具有以曲率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增大的方式形成的内周壁的回转室(22a);在阀轴方向上具有流入区域(20b),将燃料导入到回转室(22a)的回转用通路(21a);在回转室(22a)开设的燃料喷射孔(23a),其中,回转用通路(21a)设置成向位于回转室(22a)下游侧的燃料喷射孔(23a)一侧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喷射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中使用的燃料喷射阀,涉及喷射回转燃料来提高颗粒化性能的燃料喷射阀。
技术介绍
作为利用回转流来促进从多个燃料喷射孔喷射的燃料的颗粒化的以往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燃料喷射阀。在该燃料喷射阀中,在与阀芯协作的阀座的下游端在前端面上开口的阀座部件与该阀座部件的前端面接合的喷嘴固定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阀座的下游端连通的横向通路,和该横向通路的下游端在切线方向上开口的涡流室,在上述喷嘴固定板上穿孔设置有将在该涡流室中被施加涡旋的燃料喷射的燃料喷射孔,将上述燃料喷射孔配置成从上述涡流室的中心向上述横向通路的上游端侧偏离规定距离。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促进来自各燃料喷射孔的燃料的颗粒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燃料喷射阀为如下形式:设置有具有固定的阀座的阀座体、与该阀座体协作并能够沿着阀长边方向轴线在轴向上移动的阀闭合体、和配置在阀座下游的带孔圆板,该带孔圆板具有至少一个流入区域和至少一个流出开口,从横截面观察,具有至少一个流入区域的上侧功能平面配置有与具有至少一个流出开口的下侧功能平面不同的开口形状,其中,阀座体以下端面直接地部分覆盖带孔圆板的至少一个流入区域,至少两个流出开口被阀座体覆盖。通过这种结构,在用以改善燃料雾化的流动中实现了 S状偏流,形成了具有高雾化质量的喷雾形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6562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0-50873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从燃料喷射孔喷射涡流强度在回转的周向上大致对称(周向上均匀度高)的回转燃料,需要对涡流室(回转室)形状和包括横向通路(回转用通路)的流路形状加以改进,以使得在燃料喷射孔的出口部上回转流大致对称(周向上均匀度高)。特别地,由于燃料流路的总容积影响喷射特性的精度(容积越大则精度变差),需要尽量减少流路容积,提高回转室的周向上的流动均匀度。在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以往技术中,从阀轴方向流入的燃料分别经过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横向通路到达回转室。这种流路结构中,由于燃料在横向通路的入口部上发生急剧的流向变化,在流路截面上导致偏流。如果这样的偏流在未充分整流的情况下到达回转室,则有可能产生向燃料喷射孔侧的急剧流动,破坏回转流的大致对称(周向上的高均匀度)。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回转流在周向上的均匀度得到提高的燃料喷射阀。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喷射阀包括:被设置成能够滑动的阀芯;喷嘴体,其形成有阀座面并且在燃料流的下游侧具有开口部,在闭阀时阀芯落座于阀座面;回转用通路,其与喷嘴体的开口部相连通,设置在燃料流的下游侧;回转室,其形成在比回转用通路更靠燃料流的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圆筒状的内侧面,使燃料在内部回转来施加回转力;和燃料喷射孔,其在回转室的底部形成为圆筒状,向外部喷射燃料,其中,回转用通路设置成向燃料喷射孔一侧倾斜。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高了燃料的回转流在周向上的对称性,促进了燃料的薄膜化,使其成为细颗粒化良好的喷雾。【附图说明】图1是通过沿阀轴心的截面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燃料喷射阀的整体结构的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燃料喷射阀的喷嘴体附近的纵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燃料喷射阀中位于喷嘴体的下端部的喷孔板的俯视图。图4是用于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燃料喷射阀的回转用通路的倾斜构造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5是图4的B-D方向的截面图。图6是图4的C方向的截面图。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喷孔板的回转用通路和回转室内的流动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8是图7的F方向的截面图。图9是图7的E方向的截面图。图10是图7的G方向的截面图。图11是图7的G方向的截面图。图12是用于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燃料喷射阀中设于回转用通路的底面部上的突起部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3是图12的B方向的截面图。图14是用于说明喷孔板的回转用通路和回转室内的流动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5是图14的G方向的截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I燃料喷射阀2喷嘴体3阀座面4燃料喷射室5燃料导入孔10 磁轭11 线圈20喷孔板21a、21b、21c、21d 回转用通路22a、22b、22c、22d 回转室23a、23b、23c、23d 燃料喷射孔24a、24b、24c、24d 厚度形成部25a突起部【具体实施方式】针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以下利用图1至图6进行说明。图1是通过沿阀轴心的截面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燃料喷射阀I的整体结构的纵截面图。在图1中,燃料喷射阀I构成为:在不锈钢制的薄壁管13中容纳喷嘴体2、阀芯6,并利用配置在外侧的电磁线圈11使该阀芯6做往复运动(开闭运动)。下面针对结构细节进行说明。燃料喷射阀I包括:包围电磁线圈11的磁性体磁轭10 ;位于电磁线圈11的中心,一端与磁轭10磁性地接触的芯部7 ;可升降规定量的阀芯6 ;与该阀芯6接触的阀座面3 ;允许经阀芯6与阀座面3的间隙流动的燃料通过的燃料喷射室4 ;和位于燃料喷射室4的下游,具有多个燃料喷射孔23a、23b、23c、23d (参考图2至图4)的喷孔板20。此外,在芯部7的中心具有弹簧8,作为将阀芯6按压在阀座面3上的弹性部件。该弹簧8的弹力通过弹簧调节器9在去往阀座面3的方向上的推进量来调整。在线圈11未通电的状态下,阀芯6与阀座面3紧密接触。在该状态下由于燃料通路被关闭,燃料留在燃料喷射阀I内部,设置的多个燃料喷射孔23a、23b、23c、23d不进行燃料喷射。另一方面,当向线圈11通电时,阀芯6会因电磁力而发生移动,直至接触到与其相对的芯部7的下端面。在该开阀状态下,由于阀芯6与阀座面3之间产生间隙,燃料通路被打开,从多个燃料喷射孔23a、23b、23c、23d喷射燃料。并且,燃料喷射阀I中设有在入口部具有过滤器14的燃料通路12,该燃料通路12为包括贯通芯部7的中央部的贯通孔部分,将由未图示的燃料泵加压后的燃料通过燃料喷射阀I的内部导向各燃料喷射孔23a、23b、23c、23d的通路。此外,燃料喷射阀I的外侧部分被树脂模塑体15覆盖而实现电绝缘。如上所述,燃料喷射阀I的动作为,伴随向线圈11的通电(喷射脉冲),将阀芯6的位置切换为开阀状态和闭阀状态,从而控制燃料的供给量。关于燃料供给量的控制,特别地采用闭阀状态下不会发生燃料泄漏的阀芯设计。在这种燃料喷射阀中,阀芯6使用圆度高、实施了镜面加工的球体(JIS规格的球轴承用钢球),有益于提高密封性。另一方面,与球体紧密接触的阀座面3的阀座角为研磨性良好、精度高地实现圆度的最佳角度80°到100°,能够将与上述球体的密封性维持得极高。并且,具有阀座面3的喷嘴体2通过淬火而提高了硬度,并且通过消磁处理而消除了不需要的磁性。通过这样的阀芯6的结构,能够实现不会泄露燃料的喷射量控制。由此实现性价比高的阀芯结构。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燃料喷射阀I的喷嘴体2附近的纵截面图。如图2所示,喷孔板20其上表面20a与喷嘴体2的下表面2a接触,对该接触部分的外周进行激光焊接来固定喷嘴体2。此外,喷孔板20的截面表示图3的A方向截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以图1为基准,在燃料喷射阀I的阀轴心方向上,以燃料通路12 —侧为上侧,以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滑动地设置的阀芯;喷嘴体,其形成有阀座面并且在燃料流的下游侧具有开口部,在闭阀时所述阀芯落座于所述阀座面;回转用通路,其与所述喷嘴体的所述开口部相连通,设置在燃料流的下游侧;回转室,其形成在比所述回转用通路更靠燃料流的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圆筒状的内侧面,在内部使燃料回转来施加回转力;和燃料喷射孔,其在所述回转室的底部形成为圆筒状,向外部喷射燃料,其中,所述回转用通路设置成向所述燃料喷射孔一侧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08 JP 2013-0460881.一种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滑动地设置的阀芯; 喷嘴体,其形成有阀座面并且在燃料流的下游侧具有开口部,在闭阀时所述阀芯落座于所述阀座面; 回转用通路,其与所述喷嘴体的所述开口部相连通,设置在燃料流的下游侧; 回转室,其形成在比所述回转用通路更靠燃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良雄吉村一树前川典幸小林信章石井英二斋藤贵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