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深测量装置,包括悬挂支架、定滑轮、钢丝绳、测砣、张紧砣和多节测管,悬挂支架固定在船舷一侧的甲板上,悬挂支架上侧设有悬挂定滑轮的斜杆。钢丝绳上端绕过定滑轮后与张紧砣上端连接,其中部穿过首尾相接的多节测管,其下端与测砣上端连接,测砣下端抵靠在水底基槽上,最下端的测管底部抵靠在测砣上端面上,测量塔尺底部支撑在最上端的测管顶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使用方便,保证钢丝绳绳处于垂直状态,测管不会发生弯曲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非常方便。定位船晃动不会挤撞钢丝绳和测管,确保水深测量能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深测量装置,包括悬挂支架、定滑轮、钢丝绳、测砣、张紧砣和多节测管,悬挂支架固定在船舷一侧的甲板上,悬挂支架上侧设有悬挂定滑轮的斜杆。钢丝绳上端绕过定滑轮后与张紧砣上端连接,其中部穿过首尾相接的多节测管,其下端与测砣上端连接,测砣下端抵靠在水底基槽上,最下端的测管底部抵靠在测砣上端面上,测量塔尺底部支撑在最上端的测管顶面上。本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使用方便,保证钢丝绳绳处于垂直状态,测管不会发生弯曲变形。本技术移动非常方便。定位船晃动不会挤撞钢丝绳和测管,确保水深测量能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专利说明】水深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力式沉箱码头施工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测量深水区域水底基床距水面距离的装置,属于港口工程
。
技术介绍
重力式沉箱码头施工需要先将水底基床平整,由潜水员水下作业将指定施工区域整平,潜水人员在水下用砂袋堆置设计标高墩,测杆上端伸出水面,岸上测量人员通过水准仪测出测杆标高,从而将设计标高引至水下,潜水作业人员按照所测的控制标高对水底基槽进行平整,在此过程中,需要多次测量水深。水深测量为水底基槽平整施工提供大量可靠的水深数据,使得后续的码头沉箱定位安装施工能顺利进行。水深测量的工作量很大,水深测量速度直接影响着码头的施工速度,测量工作的精度直接影响重力式沉箱码头的施工质量。现有的水深测量装置的测杆将2?3根直径递增的钢管从下至上拼焊成下粗上细的整根钢管,测量时,定位船上的吊机吊住测杆放入水下,使测杆底部靠在水底基槽上,测杆上端伸出水面,其上端露出水面一长截。观察露出水面的测杆上端垂直度,及时进行调整,使测杆尽量处于垂直状态,然后将塔尺靠在露出水面的测杆侧面,即可用岸上的水准仪进行测量。在开始作业前,要精确测量测杆树立测量塔尺处到底部的距离,以便测量人员计算测杆底部标高。这种测量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吊机吊起测杆时无法保证其垂直;因测杆长度较长,水流对其冲击必定会造成中部弯曲,多次使用后弯曲更严重,弯曲误差无法估算;每次放测杆和起测杆时更容易造成测杆弯曲变形。因钢管制成的测杆重达IlOKg以上,在使用时测杆移动困难,吊机吊运测杆要多人配合才能准确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由于测量装置的误差导致水下整平工序精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直接影响水下码头沉箱定位安装的施工质量。使用时因定位船晃动的船舷经常挤撞测杆,使其无法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误差较小的水深测量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深测量装置,包括悬挂支架、定滑轮、钢丝绳、测砣、张紧砣和多节测管,所述悬挂支架固定在船舷一侧的甲板上,悬挂支架上侧设有外高内低且伸出船舷的斜杆;定滑轮悬挂在斜杆外端端头下,钢丝绳上端绕过定滑轮后与张紧砣上端连接,钢丝绳中部穿过首尾相接的多节测管,钢丝绳下端与测砣连接,测砣下端抵靠在水底基槽上,最下端的测管底部抵靠在测砣上端面上,测量塔尺底部支撑在最上端的测管顶面上。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水深测量装置,其中所述测管两端分别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中心设有圆孔,钢丝绳依次穿过多根测管两端的圆孔。前述的水深测量装置,其中测管为高分子材质管材制成,测管长度为2?2.5m。前述的水深测量装置,其中所述张紧砣底部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一端通过牵引绳与船舷一侧连接。前述的水深测量装置,其中所述斜杆外端伸出船舷的距离为45?55cm。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钢丝绳外所套的高分子材质的测管直径小,受水流影响较小,且钢丝绳两端的测砣、张紧砣重量可随要求加重,保证钢丝绳绳处于垂直状态。测管长度仅为2米左右,不会发生弯曲变形。本技术重量较轻,不需使用吊机吊运,只需两人合作就能进行移动,移动非常方便。悬挂支架上侧的斜杆伸出船舷50cm左右,定位船晃动不会挤撞钢丝绳和测管,确保水深测量能顺利进行。使用本技术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测量误差仅为可忽略不计的0.006m。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测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悬挂支架1、定滑轮2、钢丝绳3、测砣4、张紧砣5和多节测管6,采用型钢焊成的悬挂支架I固定在船舷一侧的甲板7上,悬挂支架I上侧焊有外高内低且伸出船舷的斜杆11,其伸出距离A=45?55cm,本实施例为50cm。定滑轮2悬挂在斜杆11外端端头下,钢丝绳3直径为3mm,其上端绕过定滑轮2后与张紧砣5上端连接,其中部穿过首尾相接的多节测管6,其下端与测砣4绑扎连接,测砣4下端抵靠在水底基槽20上,最下端的测管6底部抵靠在测砣4上端面上,测量塔尺9底部支撑在最上端的测管4顶面上。张紧砣5底部与横板51固定连接,横板51左端通过牵引绳10与船舷8 一侧连接。起到稳定张紧砣5的作用。如图2所示,测管6采用高分子材质管材制成,长度为2?2.5m。本实施例的测管6采用外径4cm,内径0.3cm的厚壁PVC管,测管6两端分别设有端盖61,起到加强测管6端头的作用。端盖61中心设有直径略大于钢丝绳3直径的圆孔611,钢丝绳3依次穿过多根测管6两端的圆孔611。测管6长度为2m —根,根据所测的水深确定测管6的数量。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将下端已与钢丝绳3绑扎连接的测砣4沉入所需测深的水中,使测砣4落在测深点的水底基槽20上。在测管6两端端盖61中心的圆孔611上涂抹少许黄油,便于钢丝绳3穿过,使测管6能上下移动,不会发生相邻的测管6端盖61互不接触,并能防止钢丝绳3生锈。然后将测管6逐一套入钢丝绳3上,使最下端的测管6底部抵靠在测砣4上端面上。最上端的测管6露出水面。接着将钢丝绳3上端绕过定滑轮2后与张紧砣5上端连接,调整测管6的垂直度,使之达到测量要求。再将张紧砣5下的横板51左端通过牵引绳10与船舷8 —侧连接,从而稳定张紧砣5。操作人员将测量塔尺9底部抵靠在最上端测管4顶部的端盖61上,并施加下压力,以消除各节测管6之间的间隙,提高测量精度。测量塔尺9保持在垂直位置上,就可用岸上的水准仪测量水深了。将沉入水下的多根测管6长度之和加上测砣4的高度,再加上测量塔尺9的测量值,减去水准仪与水面的相对高度,就可得到该测量点的实际水深,使用精确方便。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深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支架、定滑轮、钢丝绳、测砣、张紧砣和多节测管,所述悬挂支架固定在船舷一侧的甲板上,悬挂支架上侧设有外高内低且伸出船舷的斜杆;定滑轮悬挂在斜杆外端端头下,钢丝绳上端绕过定滑轮后与张紧砣上端连接,钢丝绳中部穿过首尾相接的多节测管,钢丝绳下端与测砣连接,测砣下端抵靠在水底基槽上,最下端的测管底部抵靠在测砣上端面上,测量塔尺底部支撑在最上端的测管顶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深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管两端分别设有端盖,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深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支架、定滑轮、钢丝绳、测砣、张紧砣和多节测管,所述悬挂支架固定在船舷一侧的甲板上,悬挂支架上侧设有外高内低且伸出船舷的斜杆;定滑轮悬挂在斜杆外端端头下,钢丝绳上端绕过定滑轮后与张紧砣上端连接,钢丝绳中部穿过首尾相接的多节测管,钢丝绳下端与测砣连接,测砣下端抵靠在水底基槽上,最下端的测管底部抵靠在测砣上端面上,测量塔尺底部支撑在最上端的测管顶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声,沈菊燕,张计区,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