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9904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8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拽装置,其既能缓和承接部轴与臂槽冲撞时的冲击又能确保臂槽壁部与承接部轴的卡挂度。该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1的承接部8和被安装于推门2的拉拽装置主体3;拉拽装置主体3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8的臂5、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臂5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臂5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臂5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在臂5形成有供承接部8的轴4嵌入的槽17。在被拉出状态的臂5的承接部8的轴4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承接部8的轴4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拽装置
本技术涉及按使得建筑物或家具的推门(含推窗,以下皆同)的闭动作和/或开动作变得容易的方式给推门施加拉拽力的拉拽装置。
技术介绍
给建筑物或家具的推门施加拉拽力的拉拽装置业已被知晓(参见专利文献I)。典型的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在拉拽装置主体设置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当关闭推门时,被拉出状态的臂一同承接部卡合(即承接部的轴嵌入臂的槽或者臂的轴嵌入承接部的槽),被拉出状态的臂就向拉入方向旋转。当臂旋转到给定角度时,弹性件给臂施加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臂被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因此,臂自动地拉拽承接部,推门自动地关闭。本 申请人:作为这种拉拽装置提出过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23所示,该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101的承接部108、和被安装于推门102的拉拽装置主体103。在拉拽装置主体103设置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108的臂105。如图24(a)的臂105的俯视图所示,在臂105形成有供承接部108的轴104嵌入的槽107。当关闭门扇时,如图24(a)所示,承接部108的轴104同被拉出状态的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冲撞,臂105向拉入方向旋转。如图24(b)所示,当臂105向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弹性件给臂105施加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臂105自动地拉拽承接部108的轴104。若使用本 申请人:提出的这种拉拽装置,推门102就自动且缓曼地关闭,故能使得推门102的动作生发出高级感。已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723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外观设计专利第1389002号公报技术的内容技术问题当关闭推门102时,承接部108的轴104同被拉出状态的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冲撞。这时就会产生冲撞音,接过本来应有的高级感就完全失去了。为了降低冲撞音,如图24(a)所示,在承接部108的轴104套上橡胶制O型圈110,以缓和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同承接部108的轴104冲撞时的冲击。但是,就承接部108的轴104套上了橡胶制O型圈110的拉拽装置而言,每重复一次开闭时O型圈110就一边沿臂105的槽107的壁部105a滑动一边移动,故存在O型圈110容易磨损的问题。为了减少O型圈110磨损,在本 申请人:提出的拉拽装置中,下了一番功夫,也即使臂105的槽107的左右壁部105a、105b的高度不同。S卩,如图25(b)所示,臂105的槽107的左右一对壁部105a、105b当中,壁部105b的高度设得比壁部105a的高度低。当打开推门102时,承接部108的轴104沿壁部105b移动(参见图24(b))。通过将壁部105b的高度低设,能做到不让壁部105b和O型圈110接触,能减轻O型圈110磨损。但是,若将壁部105b的高度低设,则又产生不能充分确保壁部105b和承接部108的轴104卡挂度这一新问题。对此,本技术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缓和承接部轴与臂槽冲撞时的冲击又能确保臂槽壁部与承接部轴卡挂度的拉拽装置。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第I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上述拉拽装置主体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上述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轴嵌入的槽,在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上述承接部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上述承接部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本技术第2技术方案是根据第I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体在上述臂的槽的长度方向长,以使得上述臂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上述给定角度期间上述缓冲体与上述承接部的轴相接。本技术第3技术方案是根据第I或第2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绕垂直轴旋转的上述臂的槽具有相面对的一对壁部,上述缓冲体被配置于上述臂的上述槽的一方壁部的垂直方向的端部。本技术第4技术方案是根据第3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的主体部;上述主体部从上述臂的上述槽的上述一方壁部朝向另一方壁部突出。本技术第5技术方案是根据第I至4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具备金属制臂主体、和覆盖上述臂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且使上述缓冲体露出的树脂制臂罩。本技术第6技术方案是根据第5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主体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上述轴嵌入的槽主体,上述臂罩覆盖上述臂主体的上述槽主体的相面对的一对壁部。本技术第7技术方案是根据第5或第6技术方案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主体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主体的主体部;上述缓冲体的上述主体部被夹在上述臂主体与上述臂罩之间。本技术第8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上述拉拽装置主体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上述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承接部具有供上述臂的轴嵌入的槽,在上述承接部的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上述臂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第I技术方案,由于在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上述承接部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缓冲体,所以能降低承接部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而且,由于缓冲体被设置于臂槽,所以能确保臂槽壁部与承接部轴的卡挂度。根据本技术第2技术方案,由于被拉出状态的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期间承接部的轴与缓冲体相接,所以能进一步降低冲击音。而且,让拉入状态的臂在拉出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弹性件施加给臂的旋转力的方向切换,臂被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故承接部的轴与臂槽的一方壁部(被拉出状态的臂槽的承接部轴所冲撞一侧的壁部)相接。那么通过加长缓冲体的臂槽方向长度,也能降低此时的冲击音。根据本技术第3技术方案,由于缓冲体被配置于臂槽的一方壁部的垂直方向的端部,所以缓冲体安装变得容易。由于缓冲体变得与朝向垂直方向的承接部轴的根部附近接近了,所以也能降低作用于承接部轴的力矩负荷。根据本技术第4技术方案,通过把缓冲体脚部嵌入臂所开设的孔,能将缓冲体定位于臂。而且,由于臂的板部从臂槽的一方壁部朝向另一方壁部突出,所以承接部的轴不是与臂槽的一方壁部而是先与缓冲体冲撞。根据本技术第5技术方案,由于臂具备金属制臂主体,即便因开闭沉重的推门而使得弹性件弹力变大也能确保臂有必要的强度。而且,由于树脂制臂罩覆盖金属制臂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所以能防止臂与承接部轴金属接触而遭磨损。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上述拉拽装置主体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上述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轴嵌入的槽;在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上述承接部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上述承接部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12 JP 2013-123349;2013.12.26 JP 2013-268421.一种拉拽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一方的承接部、和被安装于框和推门两者中另一方的拉拽装置主体; 上述拉拽装置主体具有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拉入状态而拉拽承接部的臂、和弹性件,该弹性件给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施加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同时,当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在拉入方向旋转到给定角度时给上述臂施加拉入方向的旋转力; 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具有供上述承接部的轴嵌入的槽; 在被拉出状态的上述臂的上述承接部的轴所冲撞的部位设置降低上述承接部的轴冲撞时的冲击音的缓冲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体在上述臂的槽的长度方向长,以使得上述臂从被拉出状态旋转到上述给定角度期间上述缓冲体与上述承接部的轴相接。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的槽具有相面对的一对壁部; 上述缓冲体被配置于绕垂直轴旋转的上述臂的上述槽的一方壁部的垂直方向的端部。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体具备嵌入上述臂所开设孔的脚部、和搭载于上述臂的主体部; 上述主体部从上述臂的上述槽的上述一方壁部朝向另一方壁部突出。5.按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具备金属制臂主体、和覆盖上述臂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且使上述缓冲体露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熊一彰长谷川学
申请(专利权)人: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