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567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20:56
一种轴流风扇(70),该轴流风扇具有叶片(91),该叶片(91)在后缘形成有朝向前缘侧凹陷的凹部(101),在凹部(101)的前缘侧的边缘部,在正压面侧和负压面侧形成有从叶片(91)的截面观察为R形状的应力缓和部(1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轴流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流风扇,尤其涉及具有叶片的轴流风扇,该叶片在后缘形成有朝向前缘侧凹陷的凹部。
技术介绍
过去有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6894号公报)所示的具有叶片的轴流风扇,该叶片在后缘形成有朝向前缘侧凹陷的凹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轴流风扇中,根据旋转时的离心力而产生诸如叶片向外周侧扩展的变形。此时,在上述过去的在叶片形成有凹部的轴流风扇中,应力容易集中于凹部。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在轴流风扇中抑制应力集中于凹部,该轴流风扇具有叶片,该叶片在后缘形成有朝向前缘侧凹陷的凹部。第一方面的轴流风扇是具有叶片的轴流风扇,该叶片在后缘形成有朝向前缘侧凹陷的凹部,在凹部的前缘侧的边缘部,在正压面侧和负压面侧形成有从叶片的截面观察为R形状的应力缓和部,从叶片的截面观察,负压面侧的应力缓和部的半径大于正压面侧的应力缓和部的半径。第二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应力缓和部呈半径1mm以上的R形状。第三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凹部是V字形状的凹陷。在凹部中应力最容易集中的部分是前缘侧的边缘部。因此,为了抑制应力集中于凹部,缓和前缘侧的边缘部的应力最有效。因此,在该轴流风扇中,如上所述在凹部的前缘侧的边缘部,在正压面侧和负压面侧形成有从叶片的截面观察为R形状的应力缓和部。由此,在该轴流风扇中,能够缓和凹部的前缘侧的边缘部处的应力,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凹部。第四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俯视观察叶片时,凹部具有从叶片的后缘朝向前缘侧的两个直线部、和连接两个直线部的前缘侧的端部之间的弯曲部,前缘侧的边缘部是弯曲部。在该轴流风扇中,在V字形状的凹部中,在应力最容易集中的弯曲部形成有应力缓和部。由此,在该轴流风扇中,能够有效抑制应力集中于V字形状的凹部。第五方面的轴流风扇是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轴流风扇,俯视观察叶片时,弯曲部呈半径8mm以上的R形状。在该轴流风扇中,将作为前缘侧的边缘部的弯曲部的、俯视观察叶片时的R形状形成为半径8mm以上,因而能够进一步缓和前缘侧的边缘部的应力,进一步抑制应力集中于凹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将室外单元的顶板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该室外单元采用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室外风扇。图2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室外单元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负压面侧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风扇的正压面侧俯视图。图6是图4的A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5的B部的放大图。图8是图6及图7的I-I剖视图。图9是变形例的室外风扇的凹部的放大图,是对应于图6的图。图10是示出在变形例的室外风扇的直线部形成的应力缓和部的图,是图9的II-II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轴流风扇的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轴流风扇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专利技术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构成室外单元的轴流风扇的示例,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被用作其它用途的轴流风扇。(1)室外单元的整体结构图1和图2是示出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2的图,该室外单元采用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室外风扇70。其中,图1是示出将室外单元2的顶板57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室外单元2的主视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殊说明,“上”、“下”、“左”、“右”、和“前面”、“侧面”、“背面”、“顶面”、“底面”等表示方向和面的词语,是指将图2所示的室外单元2作为前面时的方向和面。室外单元2具有这样的构造(所谓箱型构造):由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分隔板58将单元壳体5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左右部分,由此形成送风机室S1和机械室S2。室外单元2构成为,从单元壳体51的背面及侧面的一部分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壳体51内,从单元壳体51的前面吹出室外空气。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单元壳体51、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包括连接这些设备的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室外风扇70(轴流风扇)和喇叭口80。另外,在此说明送风机室S1靠近单元壳体51的左侧面形成,机械室S2靠近单元壳体51的右侧面形成的示例,但也可以左右颠倒。单元壳体5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主要收纳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包括连接这些设备的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部件和室外风扇70。单元壳体51具有底板52、送风机室侧侧板53、机械室侧侧板54、送风机室侧前板55、机械室侧前板56和顶板57。底板52是构成单元壳体51的底面部分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底板52的下侧设有被固定于现场安装面的两个基础腿59、60。送风机室侧侧板53是构成单元壳体51的靠近送风机室S1的侧面部分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送风机室侧侧板53的下部被固定于底板52。在送风机室侧侧板53形成有通过室外风扇70被吸入单元壳体51内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53a。机械室侧侧板54是构成单元壳体51的靠近机械室S2的侧面部分的一部分、和单元壳体51的靠近机械室S2的背面部分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机械室侧侧板54的下部被固定于底板52。在此,机械室侧侧板54覆盖机械室S2的侧面中靠近背面的部分。在送风机室侧侧板53的背面侧的端部和机械室侧侧板54的送风机室S1侧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通过室外风扇70被吸入单元壳体51内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53b。送风机室侧前板55是构成单元壳体51的送风机室S1的前面部分和单元壳体51的机械室S2的前面部分的一部分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送风机室侧前板55设有吹出口55a,该吹出口55a用于将通过室外风扇70被吸入单元壳体51内的室外空气吹出到外部。吹出口55a的前侧被风扇格栅55b覆盖。送风机室侧前板55的下部被固定于底板52,其左侧面侧的端部被固定于送风机室侧侧板53的前面侧的端部。机械室侧前板56是在试运转和维修时卸下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以便从单元壳体51的前面侧进入机械室S2对被配置在机械室S2内的设备进行检修等。机械室侧前板56是构成单元壳体51的机械室S2的前面部分的一部分和单元壳体51的机械室S2的侧面部分的一部分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机械室侧前板56的送风机室S1侧的端部被固定于送风机室侧前板55的机械室S2侧的端部,其背面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机械室侧侧板54的前面侧的端部。另外,在此,单元壳体51的机械室S2的侧面部分的一部分由送风机室侧前板55构成,但也可以由机械室侧前板56构成。并且,送风机室侧前板55和机械室侧前板56也可以是一体的部件。顶板57是构成单元壳体51的顶面部分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顶板57被固定于送风机室侧侧板53和机械室侧侧板54、送风机室侧前板55。分隔板58是被配置在底板52上的沿铅直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分隔板58将单元壳体51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左右部分,由此形成靠近左侧面的送风机室S1和靠近右侧面的机械室S2。分隔板58呈其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向送风机室S1侧突出地弯曲的形状。分隔板58的下部被固定于底板52,其前面侧的端部被固定于送风机室侧前板55,其背面侧的端部被固定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机械室S2侧的端部。室外风扇70是主要将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流风扇(70),该轴流风扇具有叶片(91),该叶片(91)在后缘形成有朝向前缘侧凹陷的凹部(101),在所述凹部的前缘侧的边缘部,在正压面侧和负压面侧形成有从所述叶片的截面观察为R形状的应力缓和部(10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8 JP 2011-2882071.一种轴流风扇(70),该轴流风扇具有叶片(91),该叶片(91)在后缘形成有朝向前缘侧凹陷的凹部(101),在所述凹部的前缘侧的边缘部,在正压面侧和负压面侧形成有从所述叶片的截面观察为R形状的应力缓和部(105),从所述叶片的截面观察,负压面侧的所述应力缓和部(105a)的半径(ra)大于正压面侧的所述应力缓和部(105b)的半径(r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70),其中,所述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安昙横山祐太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