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020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在一套模具中设置了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下模主滑块与主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块和副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特殊型面,使得具有特殊形状的汽车侧围能够在一套模具内完成翻边和整形,减少了模具工装的数量,从而降低的工艺难度,进而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也节约了生产制造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在一套模具中设置了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下模主滑块与主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块和副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特殊型面,使得具有特殊形状的汽车侧围能够在一套模具内完成翻边和整形,减少了模具工装的数量,从而降低的工艺难度,进而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也节约了生产制造的成本。【专利说明】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
技术介绍
普通造型的汽车侧围,如图1所示,其上部与前挡风玻璃、顶盖、后窗相连接的部位为整体内凹式。如图2所示,内凹造型翻边前为图中虚线所示,翻边后为实线所示。汽车侧围中内凹造型部分,现有技术采用整形模具中安装大型侧整斜楔机构来完成。如图3所示,成型后的产品件100在冲压方向存在负角度,因此,下模滑块101在成型后需回退来躲开负角度,以便顺利取出产品件100。一次冲压完成后,上模滑座102从下死点向上死点移动,下模滑块101后移,从而躲开负角度。然而,现有技术只能在一套模具中完成普通造型侧围上部的冲压成型,对侧围的形状有一定的要求。加之下模滑块101回退时既要求能够躲开成形后的产品件100,又不能与产品件100相干涉,所以此种技术对于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车侧围则无能为力,因此,只能开发多套模具来完成特殊型面部位的翻边和整形工作,从而增加了工艺难度,也提高了开发丰旲具的成本,进而提闻了生广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目的在于可在一套模具内对具有特殊形状的轿车整体侧围完成整形工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主滑块、上模主驱动座和主侧翻斜楔,其中,所述主侧翻斜楔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模主滑块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模座内;所述下模主滑块的一端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导滑配合,另一端与所述主侧翻斜楔配合;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副侧翻斜楔,下模副滑块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模座内;所述下模副滑块的一端与上模副驱动座导滑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副侧翻斜楔配合并和所述下模主滑块上与所述主侧翻斜楔配合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优选地,所述下模主滑块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所述上模主驱动座与所述下模主滑块配合端的下部为楔形,上部为立面;所述上模主驱动座的楔形部先与所述下模主滑块的楔形部导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的立面部与所述下模主滑块的立面部导滑配合。优选地,所述下模副滑块与所述上模副驱动座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所述上模副驱动座与所述下模副滑块配合端的的下部为楔形,上部为立面;所述上模副驱动座的楔形部先与所述下模副滑块的楔形部导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副驱动座的立面部与所述下模副滑块的立面部导滑配合。优选地,所述上模主驱动座和所述下模主滑块的立面导滑的距离大于所述上模副驱动座与所述下模副滑块立面导滑的距离。优选地,所述上模主驱动座和所述下模主滑块的立面导滑的距离是所述上模副驱动座与所述下模副滑块立面导滑的距离的两倍。优选地,所述下模副滑块内、沿其滑动方向设置有为该下模副滑块提供回程力的回程弹簧。优选地,所述回程弹簧为氮气弹簧。优选地,所述下模副滑块上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的导滑面朝向所述下模座并与该下模座导滑配合。优选地,所述下模副滑块上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位于所述导板上设置有压板,该压板与所述导板垂直设置。本专利技术在一套模具中设置了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下模主滑块与主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块和副侧翻斜楔配合用于翻边和整形汽车侧围的特殊型面,使得具有特殊形状的汽车侧围能够在一套模具内完成翻边和整形,减少了模具工装的数量,从而降低的工艺难度,进而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也节约了生产制造的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普通造型的汽车侧围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箭头处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冲压普通造型的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的剖视图;图4为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车侧围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下模轴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下模副滑块的轴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上模主驱动座移动到下死点位置时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上模主驱动座移动到上死点位置时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上模副驱动座移动到下死点位置时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上模副驱动座移动到上死点位置时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中下模主滑块和下模副滑块运动方向视图。图3中附图标记为:100产品件、101下模滑块、102上模滑座。图5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为:1下模座、2下模主滑块、3下模副滑块、4上模主驱动座、5上模副驱动座、6副侧翻斜楔、7主侧翻斜楔、8压板、9导板、10回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其用于如图4所示,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车侧围,图中圆圈处为汽车侧围的特殊型面部位。这一模具,如图5所示,包括下模座1、下模主滑块2、上模主驱动座4和主侧翻斜楔7,其中,上模主驱动座4安装在上模座上(图中未视)并随上模座垂直上下移动。主侧翻斜楔7设置在下模座I上,下模主滑块2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下模座I内。下模主滑块2的一端与上模主驱动座4导滑配合,另一端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下模主滑块2与上模主驱动座4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上模主驱动座4与下模主滑块2配合端的下部为楔形,上部为立面;上模主驱动座4的楔形部先与下模主滑块2的楔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主滑块2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完成普通型面的翻边工作,然后上模主驱动座4的立面部与下模主滑块2的立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主滑块2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完成整形工作,下模主滑块2的运动方向,如图11所示。这一导滑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其导滑平稳。如图5所示,下模座I上还设置有副侧翻斜楔6,下模副滑块3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下模座I内;上模副驱动座5安装在上模座上(图中未视)并随上模座垂直上下移动。下模副滑块3的一端与上模副驱动座5导滑配合,另一端与副侧翻斜楔6配合并和下模主滑块2上与主侧翻斜楔7配合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如图9和图10所示,下模副滑块3与上模副驱动座5配合端的上部为楔形,下部为立面;上模副驱动座5与下模副滑块3配合端的的下部为楔形,上部为立面;上模副驱动座5的楔形部先与下模副滑块3的楔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副滑块3与副侧翻斜楔6配合完成特殊型面的翻边工作,然后上模副驱动座5的立面部与下模副滑块3的立面部导滑配合,驱动下模副滑块3与副侧翻斜楔6配合完成整形工作,下模副滑块3的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包括下模座(1)、下模主滑块(2)、上模主驱动座(4)和主侧翻斜楔(7),其中,所述主侧翻斜楔(7)设置在所述下模座(1)上,所述下模主滑块(2)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模座(1)内;所述下模主滑块(2)的一端与所述上模主驱动座(4)导滑配合,另一端与所述主侧翻斜楔(7)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上设置有副侧翻斜楔(6),下模副滑块(3)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模座(1)内;所述下模副滑块(3)的一端与上模副驱动座(5)导滑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副侧翻斜楔(6)配合并和所述下模主滑块(2)上与所述主侧翻斜楔(7)配合的端部结合成汽车侧围型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雨郑薇丁文军何鹏申刘明森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